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exible drive for hip joint semi passive biped robot, including angular bisector mechanism, flexible driving mechanism of hip joint, hip support pin is fixed on the central axis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constitute a frame body hip joint part. The angle bisector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iece,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and a sleeve, wherein the angle bisector mechanism is a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work is reliable. Hip joint flexible drive symmetry mechanism, to provide work by right and left rudder steering gear power, when rotation always equal and opposite right and left rudder steering state, 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angle bisector mechanism, can well simulate the biped walking gait, driven by the right and left rudder the steering gear is transmitted by a tension spring, so there is no problem brought by the rigid inertial impact drive,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better reflect the natur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p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半被动双足机器人的柔性驱动髋关节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半被动双足机器人的柔性驱动髋关节。
技术介绍
由于双足步行机器人行走方式更加接近人类,能够快速适应人类生存环境(如生活中的楼梯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人类。因此,有关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近年来,随着被动行走原理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开发基于该原理的半被动双足机器人,此类机器人具有节能、行走自然、结构简单等特性。世界范围内,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荷兰戴尔福特理工大学(DelftUniversityofTechnology)等研究机构纷纷开发出系列半被动双足机器人,它们都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行走。但分析发现,现有的半被动双足机器人所使用的角平分线机构(减少整机的自由度,以降低控制的难度,同时保证躯干时刻保持在下肢的角平分线上)普遍存在结构过于复杂,工作可靠性较差的问题,而且现有的欠驱动双足机器人较多采用刚性驱动(如在关节处利用电机直接驱动),这使得机器人在运动中难以保证传动及运动的柔顺性,无法有效应对较大刚性冲击,进而严重影响行走的稳定性,同时,刚性驱动还会抑制关节的自然力学特性,从而影响到机器人的行走自然性。由于刚性驱动的种种缺陷,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不断尝试利用人工肌肉(如气动人工肌肉)的柔性驱动方式对欠驱动双足机器人进行驱动,但这种柔性驱动的方式不但体积大、重量高,且驱动效率低,而利用高效率的电机结合弹簧的柔性驱动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半被动双足机器人的柔性驱动髋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角平分线机构、髋关节柔性驱动机构;所述的角平分线机构包含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套筒(6)、第三连杆(7)和第二连接件(9);髋部支架(1)通过定位销(12)固定在轴(19)的中部,第四销轴(11)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髋部支架(1)上部,第二连杆(5)中部与第四销轴(11)铰接构成转动副;一对连杆连接件(3)铰接在第一连杆(4)的两端构成转动副;第一销轴(2)与第一连接件(3)固连,对称布置的第一连杆(4)与第一连接件(3)铰接;套筒(6)的上端与第一连杆(4)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连,套筒(6)的下端与第三连杆(7)的上端构成转动副,第三连杆7通过第二销轴(8)与第二连接件(9)铰接,对称分布的第三销轴(10)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腿部连接件(13)上,第三销轴(10)与第二连接件(9)构成转动副;角平分线机构能实现两侧腿部连接件(13)运动的耦合,在不增加多余自由度的情况下,使髋部支架(1)时刻保持在两侧腿部连接件(13)运动的角平分线上;所述的髋关节柔性驱动机构左右对称分布,髋关节柔性驱动机构包括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半被动双足机器人的柔性驱动髋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角平分线机构、髋关节柔性驱动机构;所述的角平分线机构包含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套筒(6)、第三连杆(7)和第二连接件(9);髋部支架(1)通过定位销(12)固定在轴(19)的中部,第四销轴(11)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髋部支架(1)上部,第二连杆(5)中部与第四销轴(11)铰接构成转动副;一对连杆连接件(3)铰接在第一连杆(4)的两端构成转动副;第一销轴(2)与第一连接件(3)固连,对称布置的第一连杆(4)与第一连接件(3)铰接;套筒(6)的上端与第一连杆(4)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连,套筒(6)的下端与第三连杆(7)的上端构成转动副,第三连杆7通过第二销轴(8)与第二连接件(9)铰接,对称分布的第三销轴(10)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腿部连接件(13)上,第三销轴(10)与第二连接件(9)构成转动副;角平分线机构能实现两侧腿部连接件(13)运动的耦合,在不增加多余自由度的情况下,使髋部支架(1)时刻保持在两侧腿部连接件(13)运动的角平分线上;所述的髋关节柔性驱动机构左右对称分布,髋关节柔性驱动机构包括右侧第一柔性驱动构件(1801)、左侧第一柔性驱动构件(1802)、第二柔性驱动构件(20)、右侧舵机(1501)和左侧舵机(1502);右侧舵机(1501)和左侧舵机(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志辉,周亮,任雷,武冀杰,杨茗茗,黎亦磊,任露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