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六个自由度的并联式力觉人机交互装置,是一种能够准确模拟虚拟环境中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接触力、接触力矩的大小和方向的力觉机构。
技术介绍
在人类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操作者向环境输入力或运动,环境不但以视觉或听觉信号的形式向操作者反馈作用效果,而且将其响应以运动或力的形式通过触觉反馈给操作者。广义触觉从其信号形式上可区分为力觉和狭义触觉,力觉通常是指对所接触物体的硬度、形状特征等的感觉,狭义触觉通常是指对物体的质地特征等的感觉。与之相对应,交互设备也分为狭义触觉交互设备和力觉交互设备。力觉交互又称触觉再现,该技术起源于机器人主从操作和遥操作,目的是给位于异地的操作者提供力觉信息,模拟其临场操作的感知,以提高操作质量和效率。近年来,力觉再现技术在虚拟现实领域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计算机人机交互方式,在对虚拟物体进行操作时,操作者通过力觉再现装置感受到虚拟物体的作用力、物体的材质和形状,甚至物体的运动,体验到如同操作真实物体的力觉感知效果。其功能是测量操作者操作趋势,与虚拟仿真环境通信,接受虚拟环境计算的虚拟力信号,通过机械接口将反馈力施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自由度力觉人机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基座(1)、静平台(2)、动平台(3)、第一支链(5a)、第二支链(5b)、第三支链(5c)、第四支链(5d)、第五支链(5e)、第六支链(5f)、第一支链电机(4a)、第二支链电机(4b)、第三支链电机(4c)、第四支链电机(4d)、第五支链电机(4e)、第六支链电机(4f)、主动轮A(6a)、主动轮B(6b)、主动轮C(6c)、主动轮D(6d)、主动轮E(6e)、主动轮F(6f)、从动轮A(7a)、从动轮B(7b)、从动轮C(7c)、从动轮D(7d)、从动轮E(7e)、从动轮F(7f)、半圆弧形件A(8a)、半圆弧形件B(8b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自由度力觉人机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基座(1)、静平台(2)、动平台(3)、第一支链(5a)、第二支链(5b)、第三支链(5c)、第四支链(5d)、第五支链(5e)、第六支链(5f)、第一支链电机(4a)、第二支链电机(4b)、第三支链电机(4c)、第四支链电机(4d)、第五支链电机(4e)、第六支链电机(4f)、主动轮A(6a)、主动轮B(6b)、主动轮C(6c)、主动轮D(6d)、主动轮E(6e)、主动轮F(6f)、从动轮A(7a)、从动轮B(7b)、从动轮C(7c)、从动轮D(7d)、从动轮E(7e)、从动轮F(7f)、半圆弧形件A(8a)、半圆弧形件B(8b)、半圆弧形件C(8c)、以及安装在所述三个半圆弧形件上的十字轴组成;所述基座(1)的T形立柱(12)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底盘(11)的连接端(13)上,T形立柱(12)的端面上固定有静平台(2);所述静平台(2)上安装有六个支撑架,即支撑架A(21)、支撑架B(22)、支撑架C(23)、支撑架D(24)、支撑架E(25)和支撑架F(26);第一支链电机(4a)安装在支撑架A(21)的外侧,第二支链电机(4b)安装在支撑架B(22)的外侧,第三支链电机(4c)安装在支撑架C(23)的外侧,第四支链电机(4d)安装在支撑架D(24)的外侧,第五支链电机(4e)安装在支撑架E(25)的外侧,第六支链电机(4f)安装在支撑架F(26)的外侧;从动轮A(7a)安装在支撑架A(21)的内侧,从动轮B(7b)安装在支撑架B(22)的内侧,从动轮C(7c)安装在支撑架C(23)的内侧,从动轮D(7d)安装在支撑架D(24)的内侧,从动轮E(7e)安装在支撑架E(25)的内侧,从动轮F(7f)安装在支撑架F(26)的内侧;第一支链电机(4a)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轮A(6a),主动轮A(6a)通过钢丝绳与从动轮A(7a)传动;第二支链电机(4b)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轮B(6b),主动轮B(6b)通过钢丝绳与从动轮B(7b)传动;第三支链电机(4c)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轮C(6c),主动轮C(6c)通过钢丝绳与从动轮C(7c)传动;第四支链电机(4d)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轮D(6d),主动轮D(6d)通过钢丝绳与从动轮D(7d)传动;第五支链电机(4e)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轮E(6e),主动轮E(6e)通过钢丝绳与从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茹,曹永刚,王党校,马运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