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明正专利>正文

水稻钵苗摆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090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水稻钵苗摆栽机构,由拔摆栽运动机构和秧手控制机构组成,摆杆架铰接在底盘上,摆杆架上部铰接秧手架,秧手控制器固定在秧手架上,拔秧杆铰接在秧手控制器上,通过复位弹簧与秧手控制器闭合做拔秧动作;固定在动力输入轴上的曲拨杆经连杆与摇杆铰接,摇杆中间铰接在摇杆支架上连同拔秧杆形成连杆机构,由拔秧杆带动秧手控制器上下摆动;联接杆装在秧手控制器内可直线往复运动,其前端为推杆,推杆的前端为秧手摆杆和推拉杆,秧手控制器前架装有秧手和转架,推拉杆的往复运动使秧手开合,实现拔秧和摆栽动作。该机构能够模仿手插动作,拔取秧精确,摆栽效果好,无漏栽、漂浮、坏秧苗等现象,为实现了收割机械提供了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的水稻钵苗摆栽机构,用于水稻钵盘育苗摆栽机械的摆栽装置,属于农用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水稻生产广泛采用增产效果非常显著的钵盘育苗技术,全国平均达到占水稻种植面积60%以上,但目前尚无成熟的有序移栽机械,大部分秧苗只能人工移栽和少部分机械无序抛秧移栽,无序抛秧致使稻田通风透光不畅,影响水稻生长,更不利于机械化收割,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稻钵苗摆栽机构,是一种机械手,目的是将水稻钵盘育苗有序的摆栽到田间,实现水稻钵盘育苗机械移植。本专利技术水稻钵苗摆栽机构主要由拔摆栽运动机构、秧手控制机构和拔秧机械手组成,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摆杆架铰接在底盘上,秧手架一端铰接摆杆架上,另一端与秧手控制器固定连接,拔秧杆铰接在秧手控制器上,在拔秧杆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秧手控制器闭合做拔秧动作;固定在动力输入轴上的曲拨杆一端与连杆铰接,连杆另一端与摇杆铰接,摇杆中间铰接在摇杆支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拔秧杆上,形成一套连杆-->机构;曲拔杆做旋转运动,摇杆做旋转摆动,拔秧杆带动秧手控制器上下摆动。所述的秧手控制器一端装有复位弹簧,内部装有联接杆,联接杆一端装拨块,另一端安装推块和推杆,推杆上安装锁块,各件在秧手控制器内做直线往复运动。在秧苗机械手中,秧手摆杆和推拉杆装置在秧手控制机构的推杆前端,秧手控制器前架装有秧手和转架,转架铰接连动杆构成联动机构。当推杆推时,推动杆支动秧手摆杆做张开动作,秧手摆杆前端推动铰接的连动杆,连动杆推动转架转动,使秧手闭合;当推杆拉回时,推拉杆拉动秧手摆杆做闭合动作,秧手摆杆前端拉动铰接的连动杆,连动杆拉动转架转动,使秧手张开。拔秧、摆秧工作过程如下:动力输入轴转动,使固定其上的曲拨杆转动,拉动连杆,连杆拉动摇杆,摇杆转动,摇杆另一端拉动拔秧杆,使其向上抬起。由于摆杆支架向右摆动,秧手架在摆杆支架上向左摆动,使秧手在抬起运动时形成向左运动曲线轨迹,避开送秧器卷秧盘曲面,到达拔秧位置。曲拔杆转动时,同时拨动秧手控制器上的拨块,拨块推动联接杆、推块、推杆、锁块直线运动,使秧手在运动到拔秧位置时闭合夹住秧苗,同时锁定器在锁定器弹簧的作用下,锁定住推杆上的锁块,使秧手保持闭合夹住秧苗。当秧手闭合夹住秧苗后,推块继续运动,推动张合支板脱离定位块,在拔秧杆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秧手控制器瞬间向上与拔秧杆闭-->合,同时带动秧手向上拔出秧苗。当曲拨杆继续转动,推动连杆,连杆推动摇杆,摇杆向反方向转动,摇杆另一端带动拔秧杆向下运动。由于秧手架在摆杆支架上向右摆动,使秧手在下落时形成向右运动曲线轨迹,避开了送秧器卷秧盘曲面。下落过程中,张开杠杆一端落在支架上,另一端压在张开支架上,继续下落运动使秧手控制器与拔秧杆重新张开准备下一次拔秧,同时锁定器尾部落到锁定器支架上,当下落到底部摆秧位置时,秧手将秧苗摆栽到田间,同时锁定器前部脱离开锁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杆返回,秧手张开脱离秧苗,张合支板在拉簧的作用下重新复位支在定位块上,使秧手控制器与拔秧杆保持张开状态,完成了摆栽动作。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用于水稻钵盘育苗摆栽机械作业效率高;能够模仿手插动作,拔取秧精确,摆栽效果好,不损坏秧苗,不漏栽秧苗,不漂浮秧苗等特点,为实现了水稻钵苗摆栽机械化移栽提供了可能,加快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左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右视图。图3是秧手控制杆内部结构示意图A、B。图4是秧手动作示意图A、B。图5是摆栽机构准备拔秧位置示意图。-->图6是摆栽机构拔出秧苗位置示意图。图7是摆栽机构摆秧完成位置示意图。1、摆杆架;2、秧手架;3、曲拨杆;4、连杆;5、摇杆;6、拔秧杆复位弹簧;7、锁定器;8、锁定器弹簧;9、支架;10、锁定器支架;11、动力输入轴;12、摇杆支架;13、定位块;14、张合支板;15、张开杠杆;16、拉簧;17、张开支架;18、拔秧杆;19、秧手控制器;20、复位弹簧;21、拨块;22、联接杆;23、推块;24、推杆;25、锁块;26、秧手;27、转架;28、转架支架;29、秧手摆杆;30、推拉杆;31、连动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摆杆架1铰接在底盘上,工作时做摇摆动作,秧手架2铰接摆杆主支架1上,工作时也做摇摆动作。秧手控制器19固定在秧手架2上,拔秧杆18铰接在秧手控制器19上,在拔秧杆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与秧手控制器19闭合做拔秧动作。固定在动力输入轴11上的曲拨杆3一端连杆4铰接,连杆4另一端与摇杆5铰接,摇杆5中间铰接在摇杆支架12上,另一端铰接在拔秧杆18上,形成一套连杆机构。曲拔杆3做旋转运动,摇杆5做旋转摆动,拔秧杆18带动秧手控制器19上下摆动。如图3所示,秧手控制器19一端装有复位弹簧20,内部装有联接杆22,联接杆22一端装拨块21,另一端安装推块23和推杆24,推杆24上安装锁块25,各件在秧手控制器19内做直线往复运动。如图4所示,推杆24前端装有秧手摆杆29和推拉杆30,秧手-->控制器19前架装有秧手26和转架27,转架27铰接连动杆31。如图4B所示,当推杆24推时,推动杆30支动秧手摆杆29做张开动作,秧手摆杆29前端推动铰接的连动杆31,连动杆31推动转架27转动,使秧手闭合。如图4A所示,当推杆24拉回时,推动杆30拉动秧手摆杆29做闭合动作,秧手摆杆29前端拉动铰接的连动杆31,连动杆31拉动转架27转动,使秧手26张开。拔秧、摆秧工作过程如下:如图5所示,动力输入轴11转动,使固定其上的曲拨杆3转动,拉动连杆4,连杆4拉动摇杆5,摇杆5转动,摇杆5另一端拉动拔秧杆18,使其向上抬起。由于摆杆支架1向右摆动,秧手架2在摆杆支架1上向左摆动,使秧手26在抬起运动时形成向左运动曲线轨迹,避开送秧器卷秧盘曲面,到达拔秧位置。如图1、图3、图4B所示,曲拔杆3转动时,同时拨动秧手控制器19上的拨块21,拨块21推动联接杆22、推块23、推杆24、锁块25直线运动,使秧手26在运动到拔秧位置时闭合夹住秧苗,同时锁定器7在锁定器弹簧8的作用下,锁定住推杆24上的锁块25,使秧手26保持闭合夹住秧苗。如图6所示,当秧手26闭合夹住秧苗后,推块23继续运动,推动张合支板14脱离定位块13,在拔秧杆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使秧手控制器19瞬间向上与拔秧杆18闭合,同时带动秧手26向上拔出秧苗。如图6、图7所示,当曲拨杆3继续转动,推动连杆4,连杆4-->推动摇杆5,摇杆5向反方向转动,摇杆5另一端带动拔秧杆18向下运动。由于秧手架2在摆杆支架1上向右摆动,使秧手26在下落时形成向右运动曲线轨迹,避开了送秧器卷秧盘曲面。下落过程中,张开杠杆15一端落在支架9上,另一端压在张开支架17上,继续下落运动使秧手控制器19与拔秧杆18重新张开准备下一次拔秧,同时锁定器7尾部落到锁定器支架10上,当下落到底部摆秧位置时,秧手26将秧苗摆栽到田间,同时锁定器7前部脱离开锁块25,在复位弹簧20和秧手26的作用下,推杆24返回,秧手26张口脱离秧苗,张合支板14在拉簧16的作用下重新复位支在定位块13上,使秧手控制器19与拔秧杆18保持张开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钵苗摆栽机构,主要由拔摆栽运动机构、秧手控制机构和拔秧机械手组成,在拔摆栽运动机构中,摆杆架铰接在底盘上,秧手架一端铰接摆杆架上,另一端与秧手控制器固定连接,拔秧杆铰接在秧手控制器上,在拔秧杆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秧手控制器闭合做拔秧动作;固定在动力输入轴上的曲拨杆一端与连杆铰接,连杆另一端与摇杆铰接,摇杆中间铰接在摇杆支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拔秧杆上,形成一套连杆机构;曲拔杆做旋转运动,摇杆做旋转摆动,拔秧杆带动秧手控制器上下摆动;在秧手控制机构中,内部装有往复运动的联接杆,联接杆一端装拨块,另一端安装推块和推杆,推杆上安装锁块;秧手控制机构的前端连接有拔秧机械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钵苗摆栽机构,主要由拔摆栽运动机构、秧手控制机构和拔秧机械手组成,在拔摆栽运动机构中,摆杆架铰接在底盘上,秧手架一端铰接摆杆架上,另一端与秧手控制器固定连接,拔秧杆铰接在秧手控制器上,在拔秧杆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秧手控制器闭合做拔秧动作;固定在动力输入轴上的曲拨杆一端与连杆铰接,连杆另一端与摇杆铰接,摇杆中间铰接在摇杆支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拔秧杆上,形成一套连杆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全牛学志王明正
申请(专利权)人:王明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