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6215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4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其栽植臂壳和栽植臂盖固定在一起形成安装室;安装室内设有推杆、拨叉和径向凸轮,推杆的伸出端固定有挖坑器,径向凸轮通过转轴安装于栽植臂壳内;左轴向凸轮和右轴向凸轮固定于转轴上,且分设于径向凸轮的两侧;栽植臂盖上转动安装有左摆臂和右摆臂,在安装室内,相应的摆臂与相应的轴向凸轮的凸轮面相配合,在安装室外,相应的摆臂与相应的取秧夹固定连接。当向转轴输入动力时,在取秧点位置,推杆回退,取秧夹由开到合从钵盘中抓取秧苗;在栽秧点位置,挖坑器先伸出在泥地里挖坑,然后回退,此时,取秧夹松开,秧苗栽到坑里,从而在整个栽秧过程中,不会伤到秧苗,可广泛应用于水稻钵苗栽植机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钵苗栽植机
,尤其涉及一种水稻钵苗的栽植臂。
技术介绍
水稻钵苗育秧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水稻钵苗育秧能做到节约种子、农药、肥料和水资源,移栽时,无需缓苗、分蘖早,可实现水稻的高产增收。水稻钵苗移栽是通过栽植机实现的,其核心部件是栽植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3125188A公开了一种水稻钵苗栽植臂,其工作过程是,先将秧苗用取秧夹从钵盘里取出,然后再用推秧器将钵苗栽植到泥田里,取秧夹的开合受控于推秧器的伸缩,而推秧器的伸缩又受控于一个径向凸轮,当栽植臂到达取秧点时,推秧器回缩,取秧夹闭紧,推秧器回缩至最大时,取秧夹最紧;当栽植臂到达栽秧点时,推秧器伸出,取秧夹张开,推秧器伸出至最大时,取秧夹张开最大。然而,理想的移栽农艺是,先在泥地里挖一个坑,然后再把秧苗栽到泥坑里,以免在栽秧过程中伤害秧苗,而上述公知的栽植臂由于取秧夹的张合以及推秧器的伸缩是相互关联的,秧苗是被推秧器推至泥面里,其不可能做到先挖坑后栽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以减小在栽植过程中对秧苗的伤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包括:栽植臂壳和栽植臂盖,所述栽植臂壳和所述栽植臂盖固定在一起形成安装室;所述安装室内设有推杆和拨叉,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拨叉活动连接或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室,所述拨叉与所述栽植臂壳转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夹压有回位弹簧;径向凸轮,所述径向凸轮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栽植臂壳内,所述径向凸轮的凸轮面与所述拨叉相配合;所述推杆的伸出端固定有挖坑器;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左轴向凸轮和右轴向凸轮,所述左轴向凸轮和所述右轴向凸轮分设于所述径向凸轮的两侧;所述栽植臂盖上转动安装有左摆臂和右摆臂,在所述安装室内,所述左摆臂与所述左轴向凸轮的凸轮面相配合,所述右摆臂与所述右轴向凸轮的凸轮面相配合,在所述安装室外,所述左摆臂与左取秧夹固定连接,所述右摆臂与右取秧夹固定连接;使所述左取秧夹和所述右取秧夹回位的弹簧。其中,使所述取秧夹回位的弹簧是挂接于所述左取秧夹与所述右取秧夹之间的拉伸弹簧。其中,在所述安装室外部设有主曲柄、副曲柄和连杆,所述主曲柄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副曲柄与所述栽植臂壳之间。其中,所述连接件是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推杆和所述拨叉铰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在推杆上设置了挖坑器,并且推杆受径向凸轮控制,取秧夹受轴向凸轮控制,从而使挖坑器的伸缩运动以及取秧夹的开合运动各自独立,分别设置径向凸轮和轴向凸轮的凸轮面,可以确定挖坑器和取秧夹在取秧点和栽秧点时的工作状态。当向转轴输入动力时,在取秧点位置,推杆回退,取秧夹由开到合从钵盘中抓取秧苗;在栽秧点位置,挖坑器先伸出在泥地里挖坑,然后回退,此时,取秧夹松开,秧苗栽到坑里,从而在整个栽秧过程中,不会伤到秧苗。2)主曲柄和副曲柄分别用于输入旋转动力,通过设置主曲柄和副曲柄的安装位置以及连杆的尺寸,使得栽植臂按一定的轨迹运动,顺利地将栽植臂送到取秧点位置和栽秧点位置,完成取秧和栽秧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3去掉栽植臂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栽植臂壳,2-栽植臂盖,3-推杆,4A-左取秧夹,4B-右取秧夹,5-挖坑器,6A-左摆臂,6B-右摆臂,7-连杆,8-副曲柄,9-转轴,10-径向凸轮,11-回位弹簧,12-拨叉,13-连接板,14-拉伸弹簧,15A-左轴向凸轮,15B-右轴向凸轮,16-主曲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了描述方便并便于理解,取秧夹是指左取秧夹4A和右取秧夹4B,摆臂是指左摆臂6A和右摆臂6B,轴向凸轮是指左轴向凸轮15A和右轴向凸轮15B。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栽植臂壳1和栽植臂盖2固定在一起形成安装室;安装室内设有推杆3和拨叉12,推杆3的一端与拨叉12之间设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分别与推杆3和拨叉12铰接,也可以是另外的活动连接形式,例如,推杆3的一端与拨叉12直接活动连接,只要拨叉12摆动时,能够拨动推杆3直线伸出即可。推杆3的另一端伸出安装室,拨叉12与栽植臂壳1转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夹压有回位弹簧11,径向凸轮10通过转轴9安装于栽植臂壳1内,径向凸轮10的凸轮面与拨叉12相配合。径向凸轮10控制拨叉12,拨叉12带动推杆3,回位弹簧11用于拨叉12的复位,这些结构与普通的栽植臂类似。如图3和图4所示,推杆3的伸出端固定有挖坑器5,挖坑器5起到铲子或鐝头的作用,用于在栽秧点位置在泥地里挖坑,以便使秧苗能栽到坑里。左轴向凸轮15A和右轴向凸轮15B固定连接于转轴9上,并分设于径向凸轮10的两侧。栽植臂盖2上转动安装有左摆臂6A和右摆臂6B,在安装室内,左摆臂A与左轴向凸轮15A的凸轮面相配合,右摆臂6B与右轴向凸轮15B的凸轮面相配合,在安装室外,左摆臂6A与左取秧夹4A固定连接,右摆臂6A与右取秧夹4B固定连接;左取秧夹4A与右取秧夹4B之间挂接拉伸弹簧14,用于复位。从复位角度说,弹簧也可以设置在安装室内,此时最好采用压缩弹簧,但为了容纳该弹簧,需要增大安装室的空间。安装室外部设有主曲柄16、副曲柄8和连杆7,主曲柄16与转轴9固定连接,连杆7转动连接在副曲柄8与栽植臂壳1之间。主曲柄16和副曲柄9分别用于输入旋转动力,通过设置主曲柄16和副曲柄9的安装位置以及连杆7的尺寸,使得栽植臂按规定的轨迹运动,顺利地将栽植臂送到取秧点位置和栽秧点位置,完成取秧和栽秧作业。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构思是,在推杆的伸出端设置挖坑器,推杆通过径向凸轮和拨叉控制,取秧夹通过轴向凸轮和摆臂控制,两者各自独立,当向转轴输入动力时,在取秧点位置,推杆回退,取秧夹由开到合从钵盘中抓取秧苗;在栽秧点位置,挖坑器先伸出在泥地里挖坑,然后回退,此时,取秧夹松开,秧苗栽到坑里,从而在整个栽秧过程中,不会伤到秧苗。可广泛应用于水稻钵苗栽植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包括:栽植臂壳和栽植臂盖,所述栽植臂壳和所述栽植臂盖固定在一起形成安装室;所述安装室内设有推杆和拨叉,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拨叉活动连接或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室,所述拨叉与所述栽植臂壳转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夹压有回位弹簧;径向凸轮,所述径向凸轮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栽植臂壳内,所述径向凸轮的凸轮面与所述拨叉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伸出端固定有挖坑器;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左轴向凸轮和右轴向凸轮,所述左轴向凸轮和所述右轴向凸轮分设于所述径向凸轮的两侧;所述栽植臂盖上转动安装有左摆臂和右摆臂,在所述安装室内,所述左摆臂与所述左轴向凸轮的凸轮面相配合,所述右摆臂与所述右轴向凸轮的凸轮面相配合,在所述安装室外,所述左摆臂与左取秧夹固定连接,所述右摆臂与右取秧夹固定连接;使所述左取秧夹和所述右取秧夹回位的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包括:
栽植臂壳和栽植臂盖,所述栽植臂壳和所述栽植臂盖固定在一起形成安装
室;所述安装室内设有推杆和拨叉,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拨叉活动连接或通
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室,所述拨叉与所述栽植臂壳转动连
接且两者之间夹压有回位弹簧;
径向凸轮,所述径向凸轮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栽植臂壳内,所述径向凸轮
的凸轮面与所述拨叉相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的伸出端固定有挖坑器;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左轴向凸轮和右轴
向凸轮,所述左轴向凸轮和所述右轴向凸轮分设于所述径向凸轮的两侧;所述
栽植臂盖上转动安装有左摆臂和右摆臂,在所述安装室内,所述左摆臂与所述
左轴向凸轮的凸轮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保可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