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583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包括下模座、凸模、内压边圈和外压边圈,所述内压边圈位于所述外压边圈内,所述外压边圈位于所述下模座上方,所述内压边圈的外壁与所述内压边圈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压边圈弹性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凸模的向内凹的弧形外壁与所述内压边圈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外压边圈与机床压力源连接,所述凸模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结构简单、成形效果好、大大减少材料的流入量,加大可成型的范围、减小开裂风险、避免轮毂类零件两侧法兰面起皱想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延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
技术介绍
汽车类零件设计中,轮罩外板集成的轮毂类零件拉延深度大,导致零件法兰面起皱,轮罩深拉延处开裂。在模具设计中,拉延模具一般结构是包括下模座1、凸模2和一个压边圈21的结构,其采用一个整体压边圈的形式,其结构详见图1。这种传统的拉延模结构用于这种轮毂类零件的拉延存在一些缺点,由于是一个压边圈21压料成型,而且成形的深度比较大,轮毂内侧的材料以内收的方式流入,且流入量非常大,零件拉延容易开裂,并且轮毂类零件两侧的法兰 面容易因为材料流入量过大而起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形效果好、大大减少材料的流入量,加大可成型的范围、减小开裂风险、避免轮毂类零件两侧法兰面起皱想象出现的轮毂类零件拉延模。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包括下模座、凸模、内压边圈和外压边圈,所述内压边圈位于所述外压边圈内,所述外压边圈位于所述下模座上方,所述内压边圈的外壁与所述内压边圈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压边圈弹性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凸模的向内凹的弧形外壁与所述内压边圈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外压边圈与机床压力源连接,所述凸模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还可以是:所述内压边圈通过所述氮气弹簧组件弹性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氮气弹簧组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氮气弹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氮气弹簧,所述内压边圈下端设置于所述氮气弹簧组件上表面上。所述氮气弹簧组件至少由四个氮气弹簧组成。所述四个氮气弹簧串联连接,所述氮气弹簧与氮气弹簧调整阀连接,所述氮气弹簧调整阀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氮气弹簧通过气管与所述氮气弹簧调整阀连接。所述外压边圈上部设置外压边圈拉深筋,所述内压边圈顶部设置内压边圈拉深筋。所述外压边圈拉深筋为双筋条。所述外压边圈拉深筋在所述外压边圈上的上轮毂区域断开,且外压边圈拉伸筋与所述内压边圈拉深筋形成封闭环。所述外压边圈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外压边圈导向面,所述内压边圈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外压边圈导板,所述内外压边圈导板形状、位置和数量均与所述内外压边圈导向面的形状、位置和数量对应,所述内外压边圈导板与所述内外压边圈导向面滑动接触。所述内压边圈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模导板,所述凸模上设置至少一个凸模导向面,所述凸模导板与所述凸模导向面数量、位置和尺寸均对应,所述凸模导板与所述凸模导向面滑动接触。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其包括下模座、凸模、内压边圈和外压边圈,所述内压边圈位于所述外压边圈内,所述外压边圈位于所述下模座上方,所述内压边圈的外壁与所述内压边圈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压边圈弹性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凸模的向内凹的弧形外壁与所述内压边圈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外压边圈与机床压力源连接,所述凸模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这样,结构简单,在增加一个内压边圈,外压边圈利用机床下压力源,内压边圈利用其弹性设置在下模座上产生的弹力作为压力源,内压边圈和外压边圈同时产生压料的效果,这样轮毂处在上模和内压边圈和外压边圈上下压边圈开始接触时就有外部材料流入,内压边圈和外压边圈两个压边圈同时到底,轮毂处的来料流入量减小,流入分别更均匀,增加轮毂处的成型效果。两个压边圈同时作用,提高板料在拉深过程中流动一致性。因此凸模的成型效果好,减小零件开裂的风险,并改善轮毂类零件两侧法兰面起皱现象。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的轮毂类零件拉延模实施例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实施例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 轮毂类零件拉延模实施例外压边圈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实施例内压边圈与下模座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实施例凸模与下模座示意图。图号说明I…下模座2…凸模3…内压边圈4…外压边圈5…氮气弹簧组件 6…外压边圈拉深筋7…内压边圈拉深筋 8…内外压边圈导向面9…内外压边圈导板10…凸模导板11…氮弹簧调整阀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请参考图2至图5,包括下模座1、凸模2、内压边圈3和外压边圈4,所述内压边圈3位于所述外压边圈4内,所述外压边圈4位于所述下模座I上方,所述内压边圈3的外壁与所述内压边圈3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压边圈3弹性设置于所述下模座I上,所述凸模2的向内凹的弧形外壁与所述内压边圈3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外压边圈4与机床压力源连接,所述凸模2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下模座I上。这样,结构简单,在增加一个内压边圈3,外压边圈4利用机床下压力源,内压边圈3利用其弹性设置在下模座I上产生的弹力作为压力源,内压边圈3和外压边圈4同时产生压料的效果,这样轮毂处在处在上模和内压边圈和外压边圈开始接触时就有外部材料流入,内压边圈3和外压边圈两个压边圈同时到底,轮毂处的来料流入量减小,流入分别更均匀,增加轮毂处的成型效果。两个压边圈同时作用,提高板料在拉深过程中流动一致性。因此凸模2的成型效果好,减小零件开裂的风险,并改善轮毂类零件两侧法兰面起皱现象。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请参考图2至图5,在前面所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内压边圈3通过所述氮气弹簧组件5弹性设置于所述下模座I上,所述氮气弹簧组件5设置于所述下模座I上,氮气弹簧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氮气弹簧,所述内压边圈3下端设置于所述氮气弹簧组件5上表面上。这样,外压边圈4在机床压力源施加的下压力的作用下,向下压,内压边圈3同时向下移动与氮气弹簧组件5中的氮气弹簧相抵,氮气弹簧施加向上的反向的作用力,即氮气弹簧组件5作为内压边圈3的压力源。其优点是,氮气弹簧组件5使得压边力变化均匀,进一步提高压延的成型效果。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氮气弹簧的型号,进而改变提供的压力大小,控制内压边圈3处于不同的工作高度并具有恰当的压边力,最终更好地控制材料的流入量,进而提高轮毂类零件的成形质量和成形效果。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氮气弹簧组件5至少由四个氮气弹簧组成。这样的优点是增加内压边圈3压力的稳定性。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四个氮气弹簧串联连接,所述氮气弹簧与氮气弹簧调整阀11连接,所述氮气弹簧调整阀11设置于所述下模座I上,所述氮气弹簧通过气管与所述氮气弹簧调整阀11连接。氮气弹簧调整阀11显示氮气弹簧组件5的气压,可以通过输入气体和放出气体来调整氮气弹簧组件5整体顶出的压力,气压显示还可以检测使用过程中氮气弹簧组件5中的氮气弹簧是否漏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请参考图2至图5,在前面所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外压边圈4上部设置外压边圈拉深筋6,所述内压边圈3顶部设置内压边圈拉深筋7。设置内压边圈拉深筋7和外压边圈4的拉深筋的作用是可以调节由于轮毂处特殊的“内收型”板料流入方式,控制流入量和流入速度,从而有利于轮毂最高点的成形,也有利于将多余起皱的板料控制在内压边圈拉深筋7和外压边圈拉深筋6的外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压边圈拉深筋6为双筋条。双筋条的优点是作用力更加均匀,应力集中小。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压边圈拉深筋6在所述外压边圈4上的上轮毂区域断开,且外压边圈4拉伸筋与所述内压边圈拉深筋7形成封闭环。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毂类零件拉延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凸模、内压边圈和外压边圈,所述内压边圈位于所述外压边圈内,所述外压边圈位于所述下模座上方,所述内压边圈的外壁与所述内压边圈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压边圈弹性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凸模的向内凹的弧形外壁与所述内压边圈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外压边圈与机床压力源连接,所述凸模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尚菊乔晓勇苏飞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