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835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及工艺补充面;其中,所述工艺补充面包括第一工艺补充面和第二工艺补充面,两所述长边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一工艺补充面沿制件边缘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且其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延筋;两所述短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二工艺补充面自制件底部区域沿着所述制件边缘切线方向向外延伸,且具有连接所述制件的底部区域和顶部区域的台阶面。这样,在成形时可避免两端坯料过快向内部流动,实现控制制件长度方向的料流,从而在保证开口拉延的两端成形性的条件下,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拉延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冲压件主要采用冷冲压成形,其成形过程主要包括拉延、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工艺内容,而冲压件拉延工艺将直接影响制件成形效果及产品最终质量。拉延模具通常是由凸模、凹模、压边圈三大部分构成,冲压过程中通过上模和压边圈先将坯料周圈压紧,然后共同向下运动,凸模再将坯料拉伸变形,形成最终的产品形状。拉延模的凹模和压边圈型面上分别设置有拉延筋,用于成形前将坯料周圈压紧,同时也起到控制成形过程中板料流动的快慢。当增大拉延筋时,坯料周圈压紧程度增大,在保证产品减薄率的前提下,可以使拉延筋内部坯料充分成形,提高产品刚性强度。拉延筋设置在产品外部工艺补充面上,工艺补充面的造型及拉延筋设计也将影响产品材料利用率。现有的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中,其成形模面的工艺补充面中设置周圈拉延筋,拉延成形时凹模与压边圈配合将坯料周圈压紧,然后凸模进行成形,成形过程中拉延筋将周圈坯料锁紧,控制坯料流动速度。但是,由于拉延筋到产品边缘需要留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该种拉延工艺模面中材料的利用率较低。因此,提供一种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以期在保证开口拉延的两端成形性的条件下,提高材料利用率和成型效果,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以期在保证开口拉延的两端成形性的条件下,提高材料利用率和成型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及工艺补充面;所述工艺补充面包括第一工艺补充面和第二工艺补充面,两所述长边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一工艺补充面沿制件边缘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且其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延筋;两所述短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二工艺补充面自制件底部区域沿着所述制件边缘切线方向向外延伸,且具有连接所述制件的底部区域和顶部区域的台阶面。优选地,所述顶部区域沿所述制件的边缘切线方向向外延伸预设长度以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外沿向下倾斜形成所述台阶面。优选地,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底部区域通过连接部过渡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具有预设倒角的弧形结构。优选地,所述预设长度为5mm-7mm。本技术所提供的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及工艺补充面;其中,所述工艺补充面包括第一工艺补充面和第二工艺补充面,两所述长边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一工艺补充面沿制件边缘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且其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延筋;两所述短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二工艺补充面自制件底部区域沿着所述制件边缘切线方向向外延伸,且具有连接所述制件的底部区域和顶部区域的台阶面。在拉延成形时,凹模与压边圈先将制件较长的两边压紧,然后随着上模继续向下运动,凹模与压边圈共同向下运动,凸模开始成形;成形时,宽度方向通过第一工艺补充面上的拉延筋控制料流,长度方向通过两端的第二补充面上的台阶面控制,在成形时可避免两端坯料过快向内部流动,实现控制制件长度方向的料流,从而在保证开口拉延的两端成形性的条件下,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成型效果。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中,其顶部区域沿所述制件的边缘切线方向向外延伸预设长度以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外沿向下倾斜形成所述台阶面;这样,台阶面的形成平顺且工艺过程简单。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中,其台阶面与底部区域通过连接部过渡连接,所述连接部为具有预设倒角的弧形结构;这样,通过连接部过渡连接不仅能够实现台阶面与底部区域过渡的顺滑,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倒角的度数和台阶面的侧壁的倾斜角度实现成形时料流快慢的调节,倒角度数越小,进料越慢,两端成形越充分,成形性越好;侧壁的倾斜角度越小,越接近垂直面,进料越慢,两端成形越充分,成形性越好,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定合适的侧壁倾斜角和倒角的度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坯料线2-坯料收缩线3-凸模分模线4-产品边缘线5-拉延筋6-延伸部7-台阶面10-产品区20-工艺补充面【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以期在保证开口拉延的两端成形性的条件下,提高材料利用率和成型效果。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请参考I和图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的局部放大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及工艺补充面20 ;其中,所述工艺补充面20包括第一工艺补充面和第二工艺补充面,两所述长边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一工艺补充面沿制件边缘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且其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延筋5 ;两所述短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二工艺补充面自制件底部区域沿着所述制件边缘切线方向向外延伸,且具有连接所述制件的底部区域和顶部区域的台阶面7。在图1中,坯料线1、坯料收缩线2、凸模分模线3、产品边缘线4、拉延筋5、产品区10、工艺补充面20。其中,坯料收缩线2为拉延成形后制件边缘线,凸模分模线3为凸模与压边圈的分界线,凸模内套与压板圈内,由于坯料通过压边圈和上模上的凹模将坯料压紧,拉延筋5设置在压边圈对应区域的工艺补充面20上。产品边缘线4内部区域为产品区10,产品边缘线4外部为工艺补充面20。在拉延成形时,凹模与压边圈先将制件较长的两边压紧,然后随着上模继续向下运动,凹模与压边圈共同向下运动,凸模开始成形;成形时,宽度方向通过第一工艺补充面上的拉延筋5控制料流,长度方向通过两端的第二补充面上的台阶面7控制,在成形时可避免两端坯料过快向内部流动,实现控制制件长度方向的料流,从而在保证开口拉延的两端成形性的条件下,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成型效果。进一步地,制件的顶部区域沿所述制件的边缘切线方向向外延伸预设长度以形成延伸部6,所述延伸部6的外沿向下倾斜形成所述台阶面7 ;这样,台阶面7的形成平顺且工艺过程简单,且台阶面7的侧壁是倾斜的,能够通过改变侧壁的倾斜度调整进料速度。上述台阶面7与底部区域通过连接部过渡连接,所述连接部为具有预设倒角的弧形结构;这样,通过连接部过渡连接不仅能够实现台阶面7与底部区域过渡的顺滑,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倒角的度数和台阶面7的侧壁的倾斜角度实现成形时料流快慢的调节,倒角度数越小,进料越慢,两端成形越充分,成形性越好;侧壁的倾斜角度越小,越接近垂直面,进料越慢,两端成形越充分,成形性越好,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定合适的侧壁倾斜角和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梁类件开口拉延模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及工艺补充面(2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补充面(20)包括第一工艺补充面和第二工艺补充面,两所述长边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一工艺补充面沿制件边缘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且其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延筋(5);两所述短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二工艺补充面自制件底部区域沿着所述制件边缘切线方向向外延伸,且具有连接所述制件的底部区域和顶部区域的台阶面(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涛王海玲何鹏申李辉徐晓明郭奔高双明李昂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