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1087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压边圈,其凸模型面包括第一凸模型面和第二凸模型面,第一凸模型面与第二凸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其凹模型面包括第一凹模型面和第二凹模型面,第一凹模型面与第二凹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第一凸模型面与第一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一冲压部,第二凸模型面与第二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二冲压部,第一冲压部与第二冲压部分别用于形成第一拉延件和第二拉延件。该结构中,凸模型面和凹模型面均由两部分拼接而成,两部分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拉延模面,从而降低了工艺补充面的占比,节约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延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
技术介绍
后地板前部加强板是车身上的一个重要零件,起到连接前地板和后地板的作用。该件在冲压方向上型面落差较大,而且仅一侧具有法兰面,冲压过程中为得到成形良好的拉延件,需要将模具一侧的侧壁进行补充形成完整的拉延模面,对应的板材上要增设工艺补充面,而冲压成型后这些工艺补充面在后工序中需要当做废料切掉。如图1所示为后地板前部加强板零件图,该件通常采用单件拉延,图2所示为图1中A-A断面的拉延工艺补充断面图。从图2中可以看到单件拉延时,为得到完整的拉延模面,该拉延件的工艺补充面占比较大,这样导致原材料的利用率较低,从而会增加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该拉延模具能够节省材料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压边圈,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凹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凸模,所述凸模上具有凸模型面,所述凹模上具有凹模型面:所述凸模型面包括第一凸模型面和第二凸模型面,所述第一凸模型面与所述第二凸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所述凹模型面包括第一凹模型面和第二凹模型面,所述第一凹模型面与所述第二凹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一凸模型面与所述第一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一冲压部,所述第二凸模型面与所述第二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二冲压部,所述第一冲压部与所述第二冲压部分别用于形成第一拉延件和第二拉延件。优选地,上述结构中,所述压边圈用于与形成后地板前部加强板法兰面的材料接触,所述第一凸模型面和所述第二凸模型面的对拼连接处,与所述第一凹模型面和所述第二凹模型面的对拼连接处配合,形成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翻边部。优选地,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冲压部与所述第二冲压部均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冲压部与所述第二冲压部沿所述轴对称结构的对称轴线方向对拼连接。优选地,上述结构中,所述凸模上安装有第一耐磨板,所述压边圈的型腔内加工有第一导滑面,所述第一耐磨板与所述第一导滑面滑动配合。优选地,上述结构中,所述拉延模具的凹模导腿上安装有第二耐磨板,所述压边圈的两端加工有第二导滑面,所述第二耐磨板与所述第二导滑面滑动配合。优选地,上述结构中,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多个墩死垫,各所述墩死垫沿凸模外周均匀设置。优选地,上述结构中,所述压边圈上设置有多个调压垫,各所述调压垫沿压料面外周设置,所述调压垫与所述墩死垫沿模具冲压方向具有相接触的部分。优选地,上述结构中,上模座上设置有多个加工平面,各所述加工平面沿凹模外周设置,所述加工平面与所述调压垫沿模具冲压方向具有相接触的部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压边圈,上模包括上模座、凹模,下模包括下模座、凸模,凸模上具有凸模型面,凹模上具有凹模型面;凸模型面包括第一凸模型面和第二凸模型面,第一凸模型面与第二凸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凹模型面包括第一凹模型面和第二凹模型面,第一凹模型面与第二凹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第一凸模型面与第一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一冲压部,第二凸模型面与第二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二冲压部,第一冲压部与第二冲压部分别用于形成第一拉延件和第二拉延件。即一次冲压形成两个后地板前部加强板,且冲压过程中两者对拼连接在一起,互相作为工艺补充面。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本技术提供的拉延模具,其凸模型面和凹模型面均由两部分拼接而成,且拼接后能够形成完整的拉延模面,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使模具型面更加平顺,而对应的拉延件不再需要设置较大的工艺补充面,从而降低了工艺补充面的占比,节约材料成本。另外,该结构能够在一副模具中同时完成两个零件的成形,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零件图;图2为图1中A-A断面的拉延工艺补充断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的下模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的压边圈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的上模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的下模与压边圈的装配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延模具冲压出的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零件图;图8为图7中B-B断面的拉延工艺补充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01-拉延件,02-工艺补充面;1-下模,11-凸模,111-凸模型面,12-下模座,13-墩死垫,14-第一耐磨板;2-压边圈,21-调压垫,22-第一导滑面,23-第二导滑面;3-上模,31-凹模,311-凹模型面,32-上模座,33-加工平面,34-第二耐磨板;03-第一拉延件,04-第二拉延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如图3-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3、下模1和压边圈2,上模3包括上模座32、凹模31,下模1包括下模座12、凸模11,凸模11上具有凸模型面111,凹模31上具有凹模型面311;凸模型面111包括第一凸模型面和第二凸模型面,第一凸模型面与第二凸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凹模型面311包括第一凹模型面和第二凹模型面,第一凹模型面与第二凹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第一凸模型面与第一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一冲压部,第二凸模型面与第二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二冲压部,第一冲压部与第二冲压部分别用于形成第一拉延件03和第二拉延件04。具体以凸模型面为例,可以将两个后地板前部加强板单件拉延用的凸模型面其中一个旋转180°后与另一个对拼,法兰边在外侧、翻边在内侧合拼在一起,从而形成图3所示的凸模型面。如图7-8所示,该拉延模具一次冲压形成两个后地板前部加强板,且冲压过程中两者对拼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压边圈,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凹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凸模,所述凸模上具有凸模型面,所述凹模上具有凹模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型面包括第一凸模型面和第二凸模型面,所述第一凸模型面与所述第二凸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所述凹模型面包括第一凹模型面和第二凹模型面,所述第一凹模型面与所述第二凹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所述第一凸模型面与所述第一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一冲压部,所述第二凸模型面与所述第二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二冲压部,所述第一冲压部与所述第二冲压部分别用于形成第一拉延件和第二拉延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压边圈,所
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凹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凸模,所述凸模上具有
凸模型面,所述凹模上具有凹模型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模型面包括第一凸模型面和第二凸模型面,所述第一凸模型面
与所述第二凸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
所述凹模型面包括第一凹模型面和第二凹模型面,所述第一凹模型面
与所述第二凹模型面对拼连接以形成相互的工艺补充面;
所述第一凸模型面与所述第一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一冲压部,所述第
二凸模型面与所述第二凹模型面配合形成第二冲压部,所述第一冲压部与
所述第二冲压部分别用于形成第一拉延件和第二拉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用于与
形成后地板前部加强板法兰面的材料接触,所述第一凸模型面和所述第二
凸模型面的对拼连接处,与所述第一凹模型面和所述第二凹模型面的对拼
连接处配合,形成后地板前部加强板的翻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部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谊丽唐程光崔礼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