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299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在采用共享数据线技术减少数据线用量的同时,克服点翻转驱动方式下极性不对称的现象,降低了像素之间的耦合、串扰现象,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阵列基板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像素组和多个第二像素组,第一像素组和第二像素组互相间隔设置并构成像素阵列;每个第一像素组均包括两个第一像素单元,各第一像素单元包括与公共电极连接的第一像素电极以及与第一像素单元的漏极连接的第二像素电极,每个第二像素组均包括两个第二像素单元,各第二像素单元包括与第二像素单元的漏极连接的第三像素电极以及与公共电极连接的第四像素电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通过位于面板内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并通过控制液晶分子对光的折射率,从而显示画面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由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构成,其中,阵列基板由横向排列的栅线和纵向排列的数据线构成。特别地,高级超维场转换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都设于阵列基板上。在阵列基板的设计中,栅线和数据线的数量通常相等,每个像素分别与栅线和数据线相连,但是,DLS(Data line sharing,共享数据线)技术能够将数据线的数量减少一半。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上设有横向排列的第一栅线10、第二栅线11、第三栅线12和第四栅线13,其中,第一栅线10分别与第一像素I和第三像素3连接;第二栅线11分别与第二像素2和第四像素4连接;第三栅线12分别与第五像素5和第七像素7连接;第四栅线13分别与第六像素6和第八像素8连接。阵列基板上设有纵向排列的第一数据线14和第二数据线15,其中,第一数据线14的左侧分别与第一像素I和第五像素5连接,右侧分别与第二像素2和第六像素6连接;第二数据线15的左侧分别与第三像素3和第七像素7连接,右侧分别与第四像素4和第八像素8连接。液晶显示装置采用点翻转驱动方式以避免液晶的极化现象已成为主流,当所述液晶显示装置采用点翻转驱动方式工作时,任一数据线输入点翻转信号,即在形成电场的过程中第一次(即,在扫描某一行栅线时)形成正向电场,第二次(即,在扫描下一行栅线时)形成反向电场。阵列基板采用点翻转 驱动方式时实际产生的像素极性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栅线提供驱动信号时,第一数据线提供正极信号,第二数据线提供负极信号,此时第一像素形成正向电场,第三像素形成反向电场;第二栅线提供驱动信号时,第一数据线提供负极信号,第二数据线提供正极信号,此时第二像素形成反向电场,第四像素形成正向电场;第三栅线提供驱动信号时,第一数据线提供正极信号,第二数据线提供负极信号,此时第五像素形成正向电场,第七像素形成反向电场;第四栅线提供驱动信号时,第一数据线提供负极信号,第二数据线提供正极信号,此时第六像素形成反向电场,第八像素形成正向电场。然而,当所述液晶显示装置采用点翻转驱动方式工作时,相邻像素极性相同有可能会引起像素间的耦合或串扰,这不符合点翻转驱动方式所要达到的相邻像素的极性相反的要求。这样导致在液晶面板的部分区域出现了极性不对称的现象,从而引发了像素之间的耦合、串扰等现象,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能够在采用共享数据线技术减少数据线用量的同时,克服点翻转驱动方式下极性不对称的现象,降低了像素之间的耦合、串扰现象,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像素组和多个第二像素组,所述第一像素组和所述第二像素组互相间隔设置并构成像素阵列;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像素组均包括两个第一像素单元,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与公共电极连接的第一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的第二像素电极,每个所述第二像素组均包括两个第二像素单元,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的第三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公共电极连接的第四像素电极。 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的上方。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所述第四像素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的上方。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三像素电极通过第五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像素电极与所述第四像素电极同层设置。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交叉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2η条栅线以及η条数据线,其中,η为正整数。每个所述第一或第二像素组`由两条栅线和一条数据线驱动。所述数据线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具有上述任一特征的阵列基板。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像素组和多个第二像素组,所述第一像素组和所述第二像素组互相间隔设置并构成像素阵列,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像素组均包括两个第一像素单元,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与公共电极连接的第一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的第二像素电极,每个所述第二像素组均包括两个第二像素单元,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的第三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公共电极连接的第四像素电极。通过该方案,能够通过阵列间隔设置于基板上的第一像素组,以及设置于各相邻的第一像素组之间的第二像素组,在采用共享数据线技术减少数据线用量的同时,克服点翻转驱动方式下极性不对称的现象,降低了像素之间的耦合、串扰现象,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采用点翻转驱动方式时阵列基板的极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像素单元工作时的电场方向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像素单元工作时的电场方向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点翻转驱动方式时阵列基板的极性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作阵列基板的方法流程图一;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作阵列基板的方法流程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1,如图3所示,包括:基板10 ;设置于基板10上的多个第一像素组11 (图3中虚线框所示)和多个第二像素组12(图3中虚线框所示),第一像素组11和第二像素组12互相间隔设置并构成像素阵列;其中,每个第一像素组11均包括两个第一像素单元110,各第一像素单元110包括与公共电极连接的第一像素电极以及与第一像素单元110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的漏极连接的第二像素电极,每个第二像素组12均包括两个第二像素单元120,各第二像素单元120包括与第二像素单元120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的漏极连接的第三像素电极以及与公共电极连接的第四像素电极。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像素单元110具体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像素组和多个第二像素组,所述第一像素组和所述第二像素组互相间隔设置并构成像素阵列;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像素组均包括两个第一像素单元,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与公共电极连接的第一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的第二像素电极,每个所述第二像素组均包括两个第二像素单元,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的第三像素电极以及与所述公共电极连接的第四像素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领史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