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作业车车体,包括车身和底架,所述车身固定在底架上端,所述车身为方筒形结构且其前后两端均设有司机驾驶室,所述司机驾驶室前端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底架为双中梁箱型结构,所述车身内部设有隔墙将车身分为多个区间且多个区间相互连通,车身顶部设有作业装置安装座、检测装置安装座、供工作人员出入的活动天窗和防滑走道,同时,车身内壁面安装有内装饰。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车体侧墙与底架边梁直接焊接,顶棚钢结构通过上弦梁与侧墙焊接,形成整体框架半承载式车体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轻车体自身重量;车体前后端流线型符合准高速气动外形,钢板拼焊而成,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成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铁路接触网检修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作业车车体。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既有铁路线路大范围提速到160 200km/h以及新建200km/h及以上客运专线的通车,原有作业车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铁路的需要,高速、节能和高可靠性的综合作业车将成为铁路接触网维护部门的新需求,现在车体通常采用实心板材制成,自身重量太大,很难适应高速行走,因此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综合作业车车体,底架为双中梁箱型结构,车身采用中空的侧墙结构,最大限度减轻车体自身重量,同时在车身顶部设有作业装置安装座、检测装置安装座、防滑走道、安全栏杆及通往车内的活动天窗和梯子。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铁路接触网作业车车体,包括车身和底架,所述车身固定在底架上端,所述车身为方筒形结构且其前后两端均设有司机驾驶室,所述司机驾驶室前端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底架为双中梁箱型结构,所述车身内部设有隔墙将车身分为多个区间且多个区间相互连通,车身顶部设有作业装置安装座、检测装置安装座、供工作人员出入的活动天窗和防滑走道,同时,车身内壁面安装有内装饰。其中,所 述车身包括侧墙和顶棚,所述侧墙为空心结构且其下端直接焊接在底架上,侧墙上端内腔设有多个上弦梁,所述顶棚两端均固定在上弦梁上与侧墙和底架构成整体框架式承载车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两空心中梁和两空心边梁,且两空心中梁和两空心边梁上端固定有盖板I,所述盖板I与两空心中梁和两空心边梁下端固定的盖板II封口形成腔体I和腔体II,所述腔体I的厚度大于腔体II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防滑走道设置在车身顶部,且防滑走道两外侧设有安全栏杆。进一步地,所述防滑走道设有两条,所述活动天窗设在两条防滑走道之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1、车体侧墙与底架边梁直接焊接,顶棚钢结构通过上弦梁与侧墙焊接,形成整体框架半承载式车体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轻量化设计满足了轴重要求;2、车体顶部设有作业装置安装座、检测装置安装座、通往车内的活动天窗、防滑走道和安全栏杆等;3、车体前后端流线型符合准高速气动外形,由Q345钢板拼焊而成,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成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去掉顶棚后结构俯视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铁路接触网作业车车体,包括车身I和底架2,所述车身I固定在底架2上端,具体的,所述车身I包括侧墙11和顶棚12,所述侧墙11为空心结构且其下端直接焊接在底架2上,侧墙11上端内腔设有多个上弦梁13,所述顶棚12两端均固定在上弦梁13上与侧墙11和底架2构成整体框架式承载车体结构。所述底架2包括两空心中梁14和两空心边梁15,且两空心中梁14和两空心边梁15上端固定有盖板I 16,并与两空心中梁14和两空心边梁15下端固定的盖板II 17封口形成腔体I 18和腔体II 19,所述腔体I 18的厚度大于腔体II 19的厚度。所述车身I为方筒形结构且其前后两端均设有司机驾驶室3,所述司机驾驶室3前端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底架2为双中梁箱型结构,所述车身I内部设有隔墙4将车身I分为多个区间且多个区间相互连通,车身I顶部设有作业装置安装座5、检测装置安装座6、供工作人员出入的活动天窗7和防滑走道8,具体的,所述防滑走道8设置在车身I顶部,且防滑走道8两外侧设有安全栏杆9。所述防滑走道8设有两条,所述活动天窗7设在两条防滑走道8之间,同时,车身I内壁面安装有内装饰10。本结构将车体侧墙11与底架2的空心边梁15直接焊接,顶棚12通过上弦梁13与侧墙11焊接,形成整体框架半承载式车体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底架2上的两空心中梁和14和空心边梁15均为空心结构,最大限度减轻车体自身重量,轻量化设计满足了轴重要求;车体前后端流线 型符合准高速气动外形,车身I顶部设有供工作人员出入的活动天窗7和防滑走道8,同时在防滑走道两外侧设有安全栏杆9,便于工作人员出入并安全的在车体高速行驶过程中行走,最终完成安装检测工作,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成形。上述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范围,故凡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铁路接触网作业车车体,包括车身(I)和底架(2),所述车身(I)固定在底架(2)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I)为方筒形结构且其前后两端均设有司机驾驶室(3),所述司机驾驶室(3)前端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底架(2)为双中梁箱型结构,所述车身(I)内部设有隔墙(4)将车身(I)分为多个区间且多个区间相互连通,车身(I)顶部设有作业装置安装座(5)、检测装置安装座(6)、供工作人员出入的活动天窗(7)和防滑走道(8),同时,车身(I)内壁面安装有内装饰(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接触网作业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I)包括侧墙(11)和顶棚(12),所述侧墙(11)为空心结构且其下端直接焊接在底架(2)上,侧墙(11)上端内腔设有多个上弦梁(13),所述顶棚(12)两端均固定在上弦梁(13)上与侧墙(11)和底架(2)构成整体框架式承载车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接触网作业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包括两空心中梁(14)和两空心边梁(15),且两空心中梁(14)和两空心边梁(15)上端固定有盖板I(16),所述盖板I (16)与两空心中梁(14)和两空心边梁(15)下端固定的盖板II (17)封口形成腔体I (18)和腔体II (19),所述腔体I (18)的厚度大于腔体II (19)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铁路接触网作业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走道(8 )设置在车身(I)顶部,且防滑走道(8 )两外侧设有安全栏杆(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接触网作业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走道(8)设有两条,所述活动天窗(7 ) 设在两条防滑走道(8 )之间。全文摘要提供一种铁路接触网作业车车体,包括车身和底架,所述车身固定在底架上端,所述车身为方筒形结构且其前后两端均设有司机驾驶室,所述司机驾驶室前端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底架为双中梁箱型结构,所述车身内部设有隔墙将车身分为多个区间且多个区间相互连通,车身顶部设有作业装置安装座、检测装置安装座、供工作人员出入的活动天窗和防滑走道,同时,车身内壁面安装有内装饰。本专利技术将车体侧墙与底架边梁直接焊接,顶棚钢结构通过上弦梁与侧墙焊接,形成整体框架半承载式车体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轻车体自身重量;车体前后端流线型符合准高速气动外形,钢板拼焊而成,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成形。文档编号B61D17/00GK103231716SQ20131013496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8日专利技术者任涛龙, 张灵虹, 赵力, 王新虎, 赵国栋 申请人:宝鸡南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铁路接触网作业车车体,包括车身(1)和底架(2),所述车身(1)固定在底架(2)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为方筒形结构且其前后两端均设有司机驾驶室(3),所述司机驾驶室(3)前端为流线型结构,所述底架(2)为双中梁箱型结构,所述车身(1)内部设有隔墙(4)将车身(1)分为多个区间且多个区间相互连通,车身(1)顶部设有作业装置安装座(5)、检测装置安装座(6)、供工作人员出入的活动天窗(7)和防滑走道(8),同时,车身(1)内壁面安装有内装饰(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涛龙,张灵虹,赵力,王新虎,赵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南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