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455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20:13
一种汽车车身,其包括前盖板(1)、从前盖板(1)的后边缘升起的前挡风玻璃(9)以及延伸的横梁(4),所述横梁(4)在沿车辆纵向的剖面的中间区域(5,6,14)内具有沟槽状的弯曲,所述横梁(4)还具有支撑着前挡风玻璃(9)的下边缘的接触区域,并且所述横梁(4)被受到支撑在其纵向末端的至少一个末端上。所述横梁(4)在支撑的纵向末端与中间区域(5,6,14)之间具有过渡区域(15),所述过渡区域(15)在沿车辆纵向的剖面内比所述中间区域(5,6,14)的弯曲程度更小并且没有支撑所述前挡风玻璃(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身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其具有前盖板、从所述前盖板的后边缘升起的前挡风玻璃以及支撑着前挡风玻璃的前下缘的横梁。
技术介绍
由专利文献DE102009058285A1已知一种这类的汽车车身,其中,在其整个长度上沟槽状弯曲的横梁在其沿车辆纵向延伸的前边缘上形成支撑着前挡风玻璃的接触区域,并且所述横梁的侧面末端以及后边缘支撑在车身构件上。如果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接触到行人,则行人在正常情况下斜向地自上方冲向车辆盖板,其中,行人围绕着大致位于盖板前边缘上的轴转动。对于一个正常体型的成年行人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是头部碰到前挡风玻璃,打破前挡风玻璃并且使位于其下方的横梁变形。所述横梁在中间区域相当容易屈服变形。因此,头部在接触的初始阶段、即在打破前挡风玻璃时受到相对较大的减速;与此相比在打破前挡风玻璃之后相对较容易的可变形性使得在碰撞到前挡风玻璃的中间位置时头部伤害标准(HIC)可以达到较低的值。然而当头部撞到横梁的末端时,则横梁在车身构件上的固定会导致明显更高的变形阻力,并且因而也导致更高的HIC值。由专利文献EP1810892B1已知另一种具有在其整个长度上呈沟槽状弯曲的横梁的汽车车身。在这种传统的机动车中,在其上安置有前挡风玻璃的沟槽的上方侧壁和支撑在车身构件衫的沟槽的下方侧壁基本相互重叠延伸,使得沟槽开口的一侧朝向汽车客舱。因为沟槽的上方侧壁本身并未支撑在构件上,因此上方侧壁的侧面末端与中间区域相比明在撞击的压力下显更容易变形。由此其风险在于,在碰撞时在前挡风玻璃的侧面边缘区域上的横梁的减速作用并不充分,并且上下侧壁在撞击的压力下相互碰撞。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就会出现极度减速,进而导致所不期望的较高的HIC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其避免了HIC值过度依赖于碰撞到前挡风玻璃上的位置,并且能够实现在前挡风玻璃的整个宽度上的较低的HIC值。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汽车车身得以解决,其具有前盖板、从前盖板的后边缘升起的前挡风玻璃以及延伸的横梁,所述横梁在沿车辆纵向的剖面的中间区域内具有沟槽状的弯曲,并且所述横梁还具有支撑着前挡风玻璃的下边缘的接触区域,并且所述横梁被支撑在其纵向末端的至少一个末端上,所述横梁另外在受到支撑的纵向末端和中间区域之间具有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在沿车辆纵向的剖面内比所述中间区域的弯曲程度更小。所述过渡区域优选自身并未直接支撑前挡风玻璃,以便在碰撞时该过渡区域在不与前挡风玻璃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可变形。所述过渡区域在沿车辆纵向的剖面内尤其可以是直线形的并且通过横梁的朝向前挡风玻璃的边缘向前被限定边界。尤其当横梁的后边缘支撑在车身构件上时,所述过渡区域也可通过弯转区域向后被限定边界,因为通过这种弯转区域所实现的加固,由于该区域在撞击时基本不会变形,则不会或者至少不至于对横梁的变形特性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所述过渡区域优选是平面的,也就是说,其不仅在沿车辆纵向的剖面内是直线形的,而且在沿车辆横向延伸的剖面内也是直线形的。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所述过渡区域沿车辆横向优选具有数厘米的延长。所述横梁在纵向末端上可具有弯曲的固定凸缘,以便固定到车身构件上。尤其可考虑将A柱作为支撑横梁纵向末端的构件。为了能够使前挡风玻璃与横梁之间的接触区域尽可能地长,有利的是,所述过渡区域沿车辆横向超出前挡风玻璃的侧面边缘地延伸。然而,所述接触区域也可在前挡风玻璃的侧面边缘区域留出空隙,从而使横梁的至少一部分过渡区域能够置于前挡风玻璃的边缘区域的后面。前挡风玻璃在该边缘区域内可由从A柱上突出的连接板有效地支撑。所述连接板适当地嵌进横梁的过渡区域和前挡风玻璃的边缘区域之间的间隙中。附图说明根据如下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获得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由说明和附图还可知未在权利要求中提及的实施例的特征。这些特征也能够以与此处特定公开的组合不同的方式出现。在相同的语句中或者以另一种上下文的方式相互涉及了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特征,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证明,这些特征只能以特定公开的组合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只要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也可以从多个这种特征中去除或更换单个特征。在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车身以及模拟行人头部撞击到车身上的冲击器的局部透视图;图2示出图1中的汽车车身的横梁的俯视图;图3示出沿图2所示的在汽车车身的纵向上延伸的剖切线III-III剖切车身部件及其基座所得的剖面图;图4示出与图3类似的沿图2所示剖切线IV-IV剖切所得的剖面图;图5示出横梁以及支撑横梁的车身部件的局部正视图;和图6示出从发动机舱内的视角观察到的横梁以及支承横梁的车身部件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车身的局部透视图。可以看到前盖板1的后部区域以及与其相连的在完成装配的车辆上安置前挡风玻璃的风窗开口,A柱2置于风窗开口的两侧。在完成装配的车辆中在前挡风玻璃下方延伸的仪表板的装饰板在图1中被略去,以便能够示出位于其下的仪表板的构件3以及横梁4,其在完成装配的车辆中被遮盖在仪表板的装饰板下方。横梁4的外形为板状,其可通过对扁平毛坯料的三维成型,尤其是通过对钢板的成型加工,从而使横梁成型。也可设想的是,将纤维材料的毛坯料放置于底模上并且在热作用下相互压紧,以便制成由纤维强化塑料构成的横梁4。横梁4的后部凸缘5支撑在附图中不可见的隔板的上边沿上,所述隔板在汽车客舱与发动机舱之间延伸。在此,所述凸缘5水平定向并且是平面的。横梁4的向前下方倾斜的前凸缘6构成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支承着要设置在风窗开口内的前挡风玻璃的前下缘。所述前面的凸缘6根据前挡风玻璃的拱形结构在沿车辆横向延伸的截面内是弯曲的。凸缘5、6的不同的形状和定向使得与其一体相连的、形成整体壁板的中间件14在沿车辆纵向定向的剖面内呈现出具有向上凸起的侧面的沟槽形状,其中,沟槽形状的顶点连线(图2中标记为8)依照前挡风玻璃和凸缘6的曲率。图3在沿图2所示的在汽车车身的纵向上延伸的剖切线III-III剖切所得的剖面示意图中示出横梁4及其周围。可以看到前盖板1的后部区域以及此处标记为9的前挡风玻璃的一部分以及发动机舱与客舱12之间的标记为10的隔板。在所述隔板10的上边缘旁设置有水平的支撑面,凸缘5大面积地贴靠支承并固定在该支撑面上,例如借助焊接点或者其他适合的连接或接合技术。极度弯曲或者折弯的弯转区域13沿车辆横向在凸缘5与中间件14之间延伸。连接着凸缘5、6的横梁4的中间件14的曲率在穿过横梁4的截面III-III的中间是最大的,并且由此处向侧边方向不断递减,直至最终在凸缘6的末端19的高度上变为零,并且如图2所示的平面的过渡区域15在中间件14的延长段上侧向延伸。在图2中标示出中间件14与过渡区域之间的界限的虚线仅用于观察者的定向;实际上这两者之间不会必然看到明确的界限。过渡区域15分别终止于基本垂直弯曲的固定凸缘16上。图4示出了沿车辆纵向剖切其中一个过渡区域15的剖面图,其中,为了进行比较,将中间件14在平面III-III内的剖面走向标为虚线的轮廓。通过间隔18将过渡区域15的前边缘17与前挡风玻璃9分隔开。过渡区域15的后边缘20在此也没有延伸至隔板10。过渡区域15向前抬起的角度还可以根据周围结构以及车窗玻璃的刚性和变形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汽车车身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身,其具有前盖板(1)、从所述前盖板(1)的后边缘升起的前挡风玻璃(9)以及延伸的横梁(4),所述横梁(4)在沿车辆纵向的剖面的中间区域(5,6,14)内具有沟槽状的弯曲,并且所述横梁(4)还具有支撑着所述前挡风玻璃(9)的下边缘的接触区域(6),并且所述横梁(4)在其纵向末端的至少一个末端上被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在受到支撑的所述纵向末端和所述中间区域(5,6,14)之间具有过渡区域(15),所述过渡区域在沿车辆纵向的剖面内比所述中间区域(5,6,14)的弯曲程度更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19 DE 102012001024.91.一种汽车车身,其具有前盖板(1)、从所述前盖板(1)的后边缘升起的前挡风玻璃(9)以及延伸的横梁(4),所述横梁(4)在沿车辆纵向的剖面的中间区域(5,6,14)内具有沟槽状的弯曲,并且所述横梁(4)还具有支撑着所述前挡风玻璃(9)的下边缘的接触区域(6),并且所述横梁(4)在其纵向末端的至少一个末端上被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在受到支撑的所述纵向末端和所述中间区域(5,6,14)之间具有过渡区域(15),所述过渡区域在沿车辆纵向的剖面内比所述中间区域(5,6,14)的弯曲程度更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15)未支撑所述前挡风玻璃(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15)在沿车辆纵向的剖面内是直线形的并且通过所述横梁(4)的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9)的边缘(17)向前被限定边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15)通过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谢弗U·施米茨S·沃尔夫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