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婕专利>正文

均布变速防漏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314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作业防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由一根主动轴转化为三根被动轴的、且可使被动轴密集均称分布环形阵列的均布变速防漏箱。产品由前端盖、主体、后端盖三个模块组成,包括主盖螺钉、侧盖螺钉、主盖垫圈、侧盖垫圈、防漏圈、前主端盖、前侧端盖、紧固垫圈、主滚动轴承、侧滚动轴承、螺塞、螺塞垫圈、齿轮箱、封盖垫圈、封盖、封盖螺钉、后侧端盖、主盖封圈、后主端盖、挡圈、轴堵等二十八种零件,形成具有用途宽阔、结构严密、适应性广等精良特性的变速防漏装置,且有实施简单,制造简易的优点,所形成的产品结构美观大方,坚实耐用,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经济附加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作业防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由一根主动轴转化为三根被动轴的、且可使被动轴密集均称分布环形阵列的均布变速防漏箱
技术介绍
变速防漏箱,是指一种应用于变速器中防止润滑油泄漏的机械壳体装置。目前公知的机械变速防漏箱,大多米用一对一的变速方式,即机械旋转速度由一根主动轴输入后,通过内部变换转速后,再通过一根被动轴输出,其结构与功能均相对比较简单,无法适应于复杂作业环境的应用;某些具有一化二或一化三功能的机械变速装置,又格禁于变速箱体的防漏功能与端盖距离,无法实现被动轴高度密集的均称分布和环形阵列,因而影响到目前公知防漏装置的使用功能、应用范围以及社会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公知变速防漏箱适应性差等缺陷,向公众提供一种独特的变速防漏装置。该装置除了能够像公知变速防漏箱一样,对普通形式的转速变换提供箱体支持之外,还对一化二、一化三形式的转速变换提供了箱体支持,从而开拓了变速防漏箱应用范围和社会经济价值。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⑴将装置分为前端盖、主体、后端盖三个模块来设计,其中,主体模块主要用于容纳和固定外来主动轴和外来被动轴,前端盖模块主要用于实现对外来主动轴前端轴身部分的防漏功能和对外来被动轴后端部分的封闭功能;后端盖模块主要用于实现对外来主动轴后端部分的封闭功能和对外来被动轴前端轴身部分的防漏功能。⑵在前端盖模块中,设置一个前主端盖零件和三个前侧端盖零件,且使三个前侧端盖零件围绕前主端盖零件均称分布,形成环形阵列的格局。(3)将前主端盖零件的轴孔设置为通孔形式,使外来主动轴前端轴身部分能够向外延伸,便于接收外来的旋转动力。(4)将前侧端盖零件设置为盲孔形式,便于封闭外来被动轴的后端部分。(5)在前主端盖零件轴孔内腔中部位置,设置一道防漏槽,配合嵌入防漏圈零件,以实现对外来主动轴前端轴身的防漏功能。(6)在主体模块中,将主体零件齿轮箱设计为矩形壳体,以实现该零件安装外来旋转轴和容纳齿轮润滑油功能。(7)在齿轮箱零件底端,设置一螺塞孔,便于齿轮润滑油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更换。(8)在齿轮箱零件顶部,设置一顶围,以增强齿轮箱顶部的密封功能。(9)在后端盖模块中,设置与前端盖模块相对应的主端盖零件和侧端盖零件。(10)将后主端盖零件的轴孔设计为盲孔形式,以封闭外来主动轴的后端空间。(11)为后主端盖零件增设一个端盖压圈零件,以增强后端盖零件的密封性能。(12)在后主端盖零件外侧增设一轴堵零件,以形成产品的定距触发功能和增强产品定点防撞能力。(13)将后侧端盖零件的轴孔设计为通孔形式,确保外来被动轴的前部轴身能够就此向外延伸。(14)在后侧端盖零件轴孔内腔中部,设置一防漏槽,以配合置入防漏圈零件。(15)将所有端盖零件进行均称切边,使零件中心到零件边缘之间的距离最短化,以适应外来外来旋转轴密集阵列的需要。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产品除了具有与公知变速防漏箱一样的优点之外,还可以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用途更宽阔——产品不但可用于一对一的转速变换,而且可用于一化二、一化三的转速变换,用途更宽阔。⑵结构更严密——产品在确保使用可靠性的前提下,将端盖中心到端盖边缘之间的距离降低到最低限度,提供了被动轴密集阵列设置,结构更严密 ⑶适应性更广——产品除了适应于旋转动力转速变换之外,还提供了定距撞击激活外部开关的物理设置,能够适应多种作业场合的使用需要,适应性更广。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实施简单、制造简易的优点,所形成的产品结构美观大方,坚实耐用,使用方便,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价值。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示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前端盖模块零件形态示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前主端盖零件结构全剖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前侧端盖零件实体示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主体模块零件形态示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齿轮箱零件结构局部剖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后端盖模块零件形态示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后主端盖零件结构全剖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品装配示例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品应用不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作为一项产品制造的技术方案,通过相应零件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方案得到具体实施。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广品由如端盖、主体、后端盖二个模块组成;其中,如端盖模块由主盖螺钉、侧盖螺钉、主盖垫圈、侧盖垫圈、防漏圈、前主端盖、前侧端盖、紧固垫圈、主滚动轴承、侧滚动轴承十种零件组成,主体模块由螺塞、螺塞垫圈、齿轮箱、封盖垫圈、封盖、封盖螺钉六种零件组成,后端盖模块由侧滚动轴承、主滚动轴承、后侧端盖、防漏圈、侧盖垫圈、侧盖螺钉、主盖封圈、后主端盖、主盖螺钉、挡圈、挡圈螺钉、轴堵十二种零件组成。在实施过程中,每种每种零件均有自己独特的形态。前端盖模块所属各零件形态如图2所示。图2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主盖螺钉零件(I)、侧盖螺钉零件(2)、主盖垫圈零件(3)、侧盖垫圈零件(4)、防漏圈零件(5)、前主端盖零件(6)、前侧端盖零件(7 )、紧固垫圈零件(8 )、主滚动轴承零件(9 )、侧滚动轴承零件(10 )十种零件组成,其中,侧盖螺钉零件(2)、侧盖垫圈零件(4)的数量各自为9,主盖螺钉零件(I)、主盖垫圈零件(3)、前侧端盖零件(7)、侧滚动轴承零件(10)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I。在前端盖模块中,结构较为特殊的有前主端盖零件(6)和前侧端盖零件(7),前主端盖零件(6)的结构如图3所示。图3中,前主端盖零件(6)结构包括圆盖板(11)、立切面(12)、轴孔(13)、紧固孔(14)、下凸圈(15)、防漏槽(16)六个组成部分,其中,立切面(12)、紧固孔(14)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I ;在成品零件中,防漏槽(16)置于轴孔(13)内腔中部,三个紧固孔(14)围绕轴孔(13)轴心均称分布环形阵列。实施过程中,前主端盖零件(6)使用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其轴孔(13)直径值与圆盖板(11)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4到1:2.7之间;防漏槽(16 )底径值与圆盖板(11)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8到1:2.1之间;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圆盖板(11)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6.8到1:7.2之间。前侧端盖零件(7)结构如图4所示。图4中,前侧端盖零件(7)结构包括圆盖板(17)、立切面(18)、下凸圈(19)、紧固孔(20)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立切面(18)、紧固孔(20)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I ;在成品零件中,下凸圈(19)位于圆盖板(17)底侧,立切面(18)、紧固孔(20)各自绕下凸圈()轴心线均称分布环形阵列。实施过程中,前侧端盖零件(7)使用碳素钢材料制造;下凸圈(19)内径值与下凸圈(19)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1到1:1.3之间;下凸圈(19)内径值与圆盖板(17)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6到1:1.8之间;下凸圈(19)高度值与圆盖板(17)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0到1:2.3之间。主体模块所属各零件形态如图5所示。图5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布变速防漏箱,由前端盖、主体、后端盖三个模块组成,其特征是:⑴?所述的前端盖模块,由主盖螺钉、侧盖螺钉、主盖垫圈、侧盖垫圈、防漏圈、前主端盖、前侧端盖、紧固垫圈、主滚动轴承、侧滚动轴承十种零件组成,其中,侧盖螺钉零件、侧盖垫圈零件的数量各自为9,主盖螺钉零件、主盖垫圈零件、前侧端盖零件、侧滚动轴承零件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⑵?所述的主体模块,由螺塞、螺塞垫圈、齿轮箱、封盖垫圈、封盖、封盖螺钉六种零件组成,其中,封盖螺钉零件的数量为6,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⑶?所述的后端盖模块,由侧滚动轴承、主滚动轴承、后侧端盖、防漏圈、侧盖垫圈、侧盖螺钉、主盖封圈、后主端盖、主盖螺钉、挡圈、挡圈螺钉、轴堵十二种零件组成,其中,侧盖垫圈零件、侧盖螺钉零件的数量各自为9,挡圈螺钉零件的数量为4,侧滚动轴承零件、后侧端盖零件、防漏圈零件、主盖螺钉零件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⑷?所述主体模块中的齿轮箱零件,其结构包括底板、固定孔、立壁、侧轴孔、侧盖螺孔、主轴孔、主盖螺孔、顶围、封盖螺孔、螺塞螺孔十个组成部分,其中,侧盖螺孔的数量为18,固定孔、侧轴孔、主盖螺孔、封盖螺孔的数量各自为6,主轴孔的数量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成品零件中,三个侧盖螺孔绕一个侧轴孔均称分布环形阵列,三个主盖螺孔绕一个主轴孔均称分布环形阵列,三个侧轴孔绕一个主轴孔均称分布环形阵列;二个主轴孔及其环形阵列的侧轴孔,分成两组在零件相对立壁上相互对应;相互对应的主轴孔、侧轴孔,其轴心线各自重合;⑸?在成型产品中,所述前端盖模块的前主端盖零件、前侧端盖零件,分别在相应主盖螺钉零件、主盖垫圈零件和相应侧盖螺钉零件、侧盖垫圈零件配合下,固定到主体模块齿轮箱零件同一侧立壁的主轴孔或侧轴孔中;所述后端盖模块的后主端盖零件、后侧端盖零件,分别在相应主盖螺钉零件、主盖封圈零件和相应侧盖螺钉零件、侧盖垫圈零件配合下,固定到主体模块齿轮箱零件对应一侧立壁主轴孔或侧轴孔中;前主端盖零件与后主端盖零件的轴心线重合,前侧端盖与对应后侧端盖零件的轴心线重合;⑹?在成型产品中,所述封盖零件在封盖螺钉零件的配合上,固定置于齿轮箱零件的顶面;所述螺塞零件配合着螺塞垫圈零件,置入齿轮箱零件的螺塞螺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婕
申请(专利权)人:钟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