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174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4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通过抑制传输扭矩,在不加大配置于后段的齿轮或者不额外追加增速齿轮等部件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简单的结构,构成多挡化的齿轮系。输入侧变速机构(10)是从输入轴(11)向中间轴(21)传递动力的变速机构,具有L、M、H离合器(12a~12c)和轴向邻接的两个M、H行星齿轮系(13,14)。M行星齿轮系(13)具有太阳齿轮(13a)、行星架(13b)、环形齿轮(13c)和行星齿轮(13e)。H行星齿轮系(14)具有太阳齿轮(14a)、行星架(14b)、环形齿轮(14c)和两组行星齿轮(14e1,14e2)。M、H离合器(12b)、(12c)构成为动作时动力从输入轴(11)输入到行星架(13b)并从环形齿轮(13c)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于例如自卸卡车等的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自卸卡车等建筑车辆上安装有包括多个行星齿轮系的变速机构。在该变速机构中,发动机的扭矩输入到输入轴,根据行驶目的在多个速度挡之间进行变速。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将变矩器与离合器、制动装置一起与两个行星齿轮系组合而成的变速机构。在该变速机构中,使各变速挡的变速比的比例(挡间比)大致相同,从而能够进行宽广范围的减速。专利文献1:US专利第4205563号(1980年6月3日授权登记)在上述现有的变速机构中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S卩,在公开于上述公报的变速机构中,存在速度单元的减速比必定超过“I”的缺点。例如,如上述公报的图2所示,当离合器28(L离合器)连接时减速比为1.00,当制动装置24 (M离合器)连接时减速比为1.35,当制动装置26 (H离合器)连接时减速比为1.84。因此,导致传递到变速机构后段的扭矩变大。其结果是,需要采取下述对策,即、在配置于后段的齿轮的前段设置增速齿轮以抑制扭矩,或者考虑配置于后段的齿轮的耐久性而使该齿轮大型化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通过抑制输出侧的扭矩,在不加大配置于后段的齿轮或者不额外追加增速齿轮等部件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简单的结构,构成多挡化的齿轮系。第一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具有包括输入动力的输入轴的前段侧变速部、和后段变速部。后段变速部包括与前段侧变速部连接的中间轴和输出动力的输出轴。另外,前段侧变速部具有第一行星齿轮系、第二行星齿轮系、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第一行星齿轮系具有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一太阳齿轮哨合的多个第一行星齿轮、与输入轴连接且以使之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多个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一行星架' 'J 7)、以及与中间轴连接且多个第一行星齿轮与之啮合的第一环形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系具有与第一太阳齿轮连接且能够与第一太阳齿轮一体旋转的第二太阳齿轮、与第二太阳齿轮哨合的多个内周侧第二行星齿轮、与多个内周侧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的多个外周侧第二行星齿轮、与输入轴连接且以使之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内周侧第二行星齿轮和外周侧第二行星齿轮的第二行星架、以及多个外周侧第二行星齿轮与之啮合的第二环形齿轮。第一离合器使输入轴和中间轴之间连接或断开。第二离合器使第二太阳齿轮能够旋转或者禁止第二太阳齿轮旋转。第三离合器使第二环形齿轮能够旋转或者禁止第二环形齿轮旋转。该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安装于例如自卸卡车等建筑车辆等,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系和第二行星齿轮系以及切换三个速度挡的第一离合器 第三离合器,第二行星齿轮系是所谓双级行星式行星齿轮系。另外,在该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中,在减速比逐渐变小的变速挡中,第一行星齿轮系和第二行星齿轮系中的动力传递路径构成为动力从第一行星架输入而从第一环形齿轮输出。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通过在第一行星齿轮系中设置为行星架输入、环形齿轮输出,使三挡的减速比均达到1.000以下。其结果是,无需象三个速度挡的减速比均为1.000以上的现有变速机构那样使后段侧的齿轮等大型化,能够实现紧凑的结构。进而,能够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将减速比设定为使三个变速挡的各自的减速比成为大致相等的挡间比。其结果,能够通过在输入段配置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在输出段配置现有的三列变速机构,使前进九挡后退三挡的多级变速机构构成为紧凑结构。第二方面的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是在第一专利技术中,第二行星齿轮系的输出经由第一行星齿轮系与中间轴连接。此时,能够使变速机构更加小型化。第三方面的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是在第一专利技术中,后段侧变速部是变速挡构成为低速、中速、高速、后退这前进三挡后退一挡的变速机构,具有:第三行星齿轮系、第四行星齿轮系、第五行星齿轮系、低速离合器、中速离合器、高速离合器和后退离合器。第三行星齿轮系具有第三太阳齿轮、与第三太阳齿轮啮合的多个第三行星齿轮、与输出轴连接且以使之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多个第三行星齿轮的第三行星架、以及多个第三行星齿轮与之啮合的第三环形齿轮。第四行星齿轮系具有第四太阳齿轮、与第四太阳齿轮啮合的多个第四行星齿轮、以使之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多个第四行星齿轮的第四行星架、以及多个第四行星齿轮与之啮合的第四环形齿轮。第五行星齿轮系具有第五太阳齿轮、与第五太阳齿轮啮合的多个第五行星齿轮、以使之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多个第五行星齿轮的第五行星架、以及多个第五行星齿轮与之啮合的第五环形齿轮。低速离合器使第三环形齿轮能够旋转或者禁止第三环形齿轮旋转。中速离合器使第四环形齿轮能够旋转或者禁止第四环形齿轮旋转。高速离合器将中间轴与第四行星架连接或断开并将中间轴与第五行星架连接或断开。后退离合器使第五环形齿轮能够旋转或者禁止第五环形齿轮旋转。在此,作为输出侧变速机构的结构,与相当于后退变速挡的后退离合器和第五行星齿轮系相比,使低速离合器和第三行星齿轮系配置在最靠近输出侧的最后段的位置。通常,在后退的变速挡配置在最后段侧的情况下,由于动力经由多个行星齿轮系输入,因此,减速比增大而使牵引力容易过度增大。由此,能够避免例如后退一速的减速比大于前进一速的减速比的结构。结果,不仅能够防止后退一速成为低速度且牵引力非常大的变速挡而成为使用性差的变速机构,而且能够构成前进九挡后退三挡的变速机构。第四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是在第三专利技术中,第三太阳齿轮、第四太阳齿轮和第五太阳齿轮均与中间轴连接。 第五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是在第三专利技术中,第五行星齿轮具有与第五太阳齿轮啮合的多个内周侧第五行星齿轮以及与第五环形齿轮啮合的外周侧第五行星齿轮。第六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是在第三专利技术中,第三环形齿轮、第四行星架和第五行星架相互连接,以一体旋转。第七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是在第一专利技术中,后段侧变速部是变速挡构成为低速、中速、高速、后退这前进三挡后退一挡的变速机构,具有:第三行星齿轮系、第四行星齿轮系、第五行星齿轮系、低速离合器、中速离合器、高速离合器和后退离合器。第三行星齿轮系具有第三太阳齿轮、与第三太阳齿轮啮合的多个第三行星齿轮、与输出轴连接且以使之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多个第三行星齿轮的第三行星架、以及多个第三行星齿轮与之啮合的第三环形齿轮。第四行星齿轮系具有第四太阳齿轮、与第四太阳齿轮啮合的多个第四行星齿轮、以使之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多个第四行星齿轮的第四行星架、以及多个第四行星齿轮与之啮合的第四环形齿轮。第五行星齿轮系具有第五太阳齿轮、与第五太阳齿轮啮合的多个第五行星齿轮、与输出轴连接且以使之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多个第五行星齿轮的第五行星架、以及多个第五行星齿轮与之啮合的第五环形齿轮。低速离合器使第三环形齿轮能够旋转或者禁止第三环形齿轮旋转。中速离合器使第四环形齿轮能够旋转或者禁止第四环形齿轮旋转。高速离合器将中间轴与第四行星架连接或断开。后退离合器使第五环形齿轮能够旋转或者禁止第五环形齿轮旋转。在此,作为输出侧变速机构的结构,将相当于后退变速挡的后退离合器、第五行星齿轮系配置在最靠后段侧的位置。由此,不仅能够使后退一速的减速比增大以使后退一速中的牵引力增加到非常大,而且能够构成前进九挡后退三挡的变速机构。第八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是在第七专利技术中,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与中间轴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前段侧变速部,其包括输入动力的输入轴;以及后段侧变速部,其包括与所述前段侧变速部连接的中间轴和输出动力的输出轴;所述前段侧变速部具有:第一行星齿轮系,其具有第一太阳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啮合的多个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输入轴连接且以使之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多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的第一行星架、以及与所述中间轴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之啮合的第一环形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系,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连接且能够与之一体旋转的第二太阳齿轮、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啮合的多个内周侧第二行星齿轮、与多个所述内周侧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的多个外周侧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输入轴连接且以使之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内周侧第二行星齿轮和外周侧第二行星齿轮的第二行星架、以及多个所述外周侧第二行星齿轮与之啮合的第二环形齿轮;第一离合器,其将所述输入轴和所述中间轴之间连接或断开;第二离合器,其使所述第二太阳齿轮能够旋转或者禁止所述第二太阳齿轮旋转;第三离合器,其使所述第二环形齿轮能够旋转或者禁止所述第二环形齿轮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盐原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