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左旋吡喹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3053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1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左旋吡喹酮的新方法,其利用酶的高度立体、位点、区域选择性来催化化学合成的外消旋体或衍生物中的某一对映体进行动态动力学拆分生产光学纯手性左旋吡喹酮中间体,进一步通过各种成熟、具有较高收率的常规有机化学反应得到左旋吡喹酮。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成熟、原料易得、成本较低,可以大规模生产左旋体吡喹酮,产品纯度可达到>98%,提升了质量标准,为创制优质原料药和制剂打下基础,由此解决了近30年来悬而未解的纯化吡喹酮工业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左旋卩比喹酮((R)-praziquantel)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吡喹酮又名环吡喹酮,为广谱抗寄生虫病药物。它抗蠕虫谱很广,对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等均有杀灭作用。此外,它对并殖吸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包虫、囊虫、孟氏裂头蝴、姜片虫、绦虫等也有杀灭作用。吡喹酮的作用特点是疗效高、疗程短、剂量小、代谢快、毒性小以及口服方便。吡喹酮的问世是寄生虫病化疗上的一项重大突破,现在已成为治疗多种寄生虫病的首选药物。卩比喹酮于1975年由Seubere等人首先合成,德国E_merck和Bayer两药厂成功开发出该种药品。1980年,E-metck公司以商品名Cesol率先上市,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除用于人体外,它也广泛用于动物、家禽等的抗寄生虫治疗。在传统的吡喹酮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氰化钾、环己亚酚氯等,而且它的工艺路线较长(参见下式),反应条件也比较苛刻。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左旋吡喹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取以下合成路线:上式中,所述腈水合酶包括:源于拟南芥的腈水合酶,源于禾本科、十字花科或芭蕉科植物的腈水合酶,源于镰刀菌、曲霉或青霉的真菌的腈水合酶,以及源于鲍曼不动、丛毛单胞菌、克雷伯氏、假单胞菌、诺卡氏菌和红球菌的细菌的腈水合酶。FDA000028685212000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左旋吡喹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取以下合成路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左旋吡喹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腈水合酶为红平红球菌TA37,嗜热史氏芽胞杆菌SC-J05-1或嗜热假诺卡氏菌JCM309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左旋吡喹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使化合物3d的外消旋体在pH7 11的缓冲液和助溶剂中,在腈水合酶的作用下,于温度10 50°C下反应生成所述化合物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左旋吡喹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向反应器中加入化合物3d、缓冲液、助溶剂,搅拌均匀,使反应体系在温度10 50°C下加入腈水合酶,启动反应,反应体系在温度10 50°C下搅拌进行,HPLC监测反应进程,至转化率大于等于99%时停止反应,盐酸调节pH值并离心去酶蛋白,经减压浓缩去水,剩余物加入丙酮析出固体过滤,滤饼经乙醇和水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产物,即为化合物14。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合成左旋吡喹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液为Tris-HCl缓冲液,所述助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及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左旋吡喹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反应的温度为20 40°C。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左旋吡喹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腈水合酶的投加质量为所述化合物3d的质量的1% 1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旋吡喹酮的合成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明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