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货车车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3883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货车车厢结构,包括:底板总成以及与其相连的前板总成、后板总成、和两块侧板总成。其中底板总成包括两条主纵梁,两条侧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底板面板、加强横梁、和多根加强筋。两条侧纵梁、两条主纵梁平行设置,前、后横梁平行焊接在两条主纵梁和侧纵梁的两端。加强筋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主纵梁上和/或主纵梁和侧纵梁上。加强横梁焊接在主纵梁和侧纵梁上,同时也焊接在自卸货车的翻转座的前后面上,由此加固了自卸货车的翻转座与底板总成的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的防止了翻转座的脱焊现象,并提高了车厢抗弯强度,从而保障了车厢的安全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卸货车车厢,尤其是一种低速自卸货车半封闭车厢,属于车厢厢体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的自卸货车主要在山区、工地等工况恶劣的环境下作业,车厢作为载荷的主承载体,在载重情况下,来自坑洼路面或举升冲击,采用常规结构的车厢时有发生弯曲变形、翻转座脱焊,主要原因是车厢底板抗弯强度不足和翻转座焊接方式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卸货车车厢结构,该结构的自卸货车车厢具有高抗弯强度和安全可靠的特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卸货车车厢结构,包括:底板总成以及与其相连的前板总成、后板总成、和两块侧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总成包括主纵梁、两条侧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加强筋、和底板面板;所述两条侧纵梁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前板总成焊接,其末端与所述后板总成焊接,所述主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后横梁焊接,所述侧纵梁与所述主纵梁平行间隔设置;多根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侧纵梁与所述主纵梁上、和/或所述主纵梁与主纵梁上,所述多根加强筋与所述前、后横梁平行设置;所述底板面板焊接在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所述两条侧纵梁、和所述加强筋上。优选的是,所述前板总成和后板总成分别包括一对左右立柱,所述两条侧纵梁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前板总成的一对左右立柱焊接,其末端与所述后板总成的一对左右立柱焊接。优选的是,所述的底板总成还包括加强横梁和弯钢;所述的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主纵梁和所述侧纵梁上并且其位置靠近于所述后板总成,所述弯钢焊接在所述加强横梁上,所述加强横梁和所述弯钢焊接于在所述底板面板。优选的是,所述主纵梁由至少两根矩形管或由至少两根槽钢合焊而成。优选的是,所述前后横梁、所述加强横梁、和所述加强筋均采用矩形管或槽钢。优选的是,所述加强横梁包括两条槽钢或矩形管,所述弯钢焊接在所述加强横梁的两条槽钢或矩形管之间。优选的是,所述的加强横梁还焊接在自卸货车的后翻转座的两侧面上,所述弯钢还焊接在所述自卸货车的翻转座的上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底板总成的主纵梁由矩形管与槽钢合焊而成、前后横梁为槽钢或矩形管而成、和增加了多根加强筋,有效的提高了车厢的车厢的抗弯曲度;由于翻转座前后均设置加强横梁,大大加强了翻转座与车厢底板的焊接强度,有效的减少了脱焊的情况,提高了车厢运输和卸载时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车厢外观示意图。图2为底板总成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面旋视图。图4为图2中的B-B面旋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卸货车车厢结构,包括:底板总成1、前板总成16、后板总成5、两对左右立柱2和4、和两块侧板总成3。其中底板总I成包括主纵梁7、两条侧纵梁9和10、前横梁6、后横梁12、加强横梁11、加强筋8、弯钢14、车厢翻转座15和底板面板13。前板总成16和后板总成5分别包括一对左右立柱,所述两条侧纵梁的前端分别与前板总成的一对左右立柱2焊接,其末端与后板总成的一对左右立柱4焊接。两块侧板总成3分别铰接在底板总成的两条侧纵梁9和10的外侧,其上侦俩端分别拴扣在前板总成16的一对左右立柱2和后板总成的一对左右后立柱4上,后板总成5铰接在一对左右立柱4上端,由此构成了一个半分封闭的车厢结构。底板总成的设计为,两条侧纵梁9和10的前端分别与前板总成14的一对左右立柱2焊接,其末端与左右后立柱总成4焊接,主纵梁7的两端分别与前后横梁6和12焊接,侧纵梁9和10与主纵梁7平行间隔设置;多根所述加强筋8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侧纵梁9或10与所述主纵梁7上、和/或所述主纵梁7与另一主纵梁上,所述多根加强筋8与所述前后横梁6和12平行设置;加强横梁11为两条槽钢或矩形管,其两端分别焊接在主纵梁7和侧纵梁9或10上并且其位置靠近于后板总成5,弯钢14焊接在所述加强横梁11的两条槽钢或矩形管之间,同时加强横梁11也焊接在自卸货车的车厢翻转座15的前后面上,弯钢14也焊接在自卸货车的车厢翻转座15的上部,这样有效的防止了翻转座与车厢底板的焊接处的脱焊现象;底板面板13焊接在所述主纵梁7、所述前横梁6、所述后横梁12、所述两条侧纵梁9、10、所述加强横梁11、所述加强筋8、和所述弯钢14上。其中主纵梁由矩形管与槽钢合焊而成,所述前后横梁、所述加强横梁、和所述加强筋均采用槽钢或矩形管,由此加强了车厢的抗弯曲能力。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卸货车车厢结构,包括:底板总成以及与其相连的前板总成、后板总成、和两块侧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总成包括主纵梁、两条侧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加强筋、和底板面板;所述两条侧纵梁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前板总成焊接,其末端与所述后板总成焊接,所述主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后横梁焊接,所述侧纵梁与所述主纵梁平行间隔设置;多根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侧纵梁与所述主纵梁上、和/或所述主纵梁与主纵梁上,所述多根加强筋与所述前、后横梁平行设置;所述底板面板焊接在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所述两条侧纵梁、和所述加强筋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货车车厢结构,包括:底板总成以及与其相连的前板总成、后板总成、和两块侧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总成包括主纵梁、两条侧纵梁、前横梁、后横梁、加强筋、和底板面板; 所述两条侧纵梁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前板总成焊接,其末端与所述后板总成焊接,所述主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后横梁焊接,所述侧纵梁与所述主纵梁平行间隔设置; 多根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侧纵梁与所述主纵梁上、和/或所述主纵梁与主纵梁上,所述多根加强筋与所述前、后横梁平行设置; 所述底板面板焊接在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所述两条侧纵梁、和所述加强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货车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总成和后板总成分别包括一对左右立柱,所述两条侧纵梁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前板总成的一对左右立柱焊接,其末端与所述后板总成的一对左右立柱焊接。3.如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杰超龚回汉王诩文杨路丁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福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