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温发酵制取乙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756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温发酵制取乙醇的方法,包括纤维原料预处理、酶水解、水解物固液分离、清液浓缩发酵和酶解渣发酵步骤;在所述的酶解渣发酵步骤中,酶解渣不经过洗涤分离糖,直接用酿酒酵母固体变温发酵成乙醇。该方法的纤维素在较低底物浓度下(10-15%)进行较高得率的水解,水解后糖液和水解渣分离,清液浓缩进行高糖(160-250g/L)发酵,酶解渣直接固体变温发酵,既避免了低底物浓度酶解、发酵分开进行工艺中酶解渣洗涤耗用大量水和能耗高的问题;又避免了高底物浓度酶解、水解物直接发酵工艺中酶水解得率低、能耗高、不能实现高糖发酵和酵母回收循环利用的问题;同时酶解渣的固体变温发酵也具有同步糖化发酵的作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利用植物纤维原料制备生物乙醇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乙醇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饮料、食品、轻工、农业等领域。乙醇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其中以微生物发酵法为主。微生物发酵法制取乙醇的原料主要包括三类:淀粉质原料、糖质原料和植物纤维原料。目前,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乙醇主要以淀粉质、糖质为原料,其工艺已经较为成熟,而以植物纤维原料制取乙醇的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随着人类工业文明进步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使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面临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其中近年来能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人类社会急需寻找清洁、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其中来源于生物质材料(包括淀粉质、糖质和植物纤维原料)的生物乙醇是良好的汽油替代品。尽管以淀粉质、糖质等粮食为原料生产乙醇的技术体系已经较为成熟,但从全球范围看,人类社会粮食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粮食基乙醇的生产不能满足迅猛发展的汽车工业对乙醇的大量需求。而地球上有丰富的植物纤维资源,以可再生的植物纤维资源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不仅可以达到节粮代粮的目的,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植物纤维原料生物法制取乙醇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纤维素酶制备、纤维素水解、糖液发酵4个关键技术,其中纤维素水解、发酵工艺是影响乙醇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从降低乙醇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植物纤维原料制取乙醇对水解、发酵工艺的要求除了有较高的纤维素水解得率和较高的乙醇发酵糖利用率和乙醇得率外,还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吨乙醇消耗的 水、能耗尽可能低。目前研究较多的纤维素水解、发酵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低底物浓度纤维素水解、清液乙醇发酵。该法是国内外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之一。具体过程为:预处理的植物纤维原料在较低的底物浓度下水解,一般在底物浓度10-15%(固液比1:10-1:6.67)之间,水解结束后固液分离,并用一定量的水将固液分离后固体酶解渣中的糖分洗出,与前面糖液合并后直接发酵或浓缩到一定糖浓度后发酵成乙醇。该法的理由是:纤维素酶是一种属于反馈抑制的水解酶类,在纤维素水解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受到纤维素水解产物葡萄糖的反馈抑制,因此,高底物浓度导致的水解糖液中高糖浓度对纤维素酶的活性产生较高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纤维素酶水解得率。所以在较低底物浓度下水解有利于提高水解得率。但该法存在以下缺点:(1)水解结束固液分离后仍有一部分糖分存留于酶解渣中,需耗用大量水来洗涤,同时洗涤后糖液与前面固液分离得到的糖液合并后糖液浓度降低,如果不浓缩直接清液发酵得到的发酵醪液中乙醇浓度较低,从而使后续的乙醇蒸馏消耗大量的蒸汽;如果合并后糖液浓缩后发酵,因为洗涤额外增加的水分的浓缩又消耗大量的蒸汽。(2)纤维素酶水解结束后采用固液分离、洗涤的工艺不可能将酶水解渣中糖分完全洗出,导致一部分的糖分的损失。2、高底物浓度纤维素水解、带渣乙醇发酵。该法是国内外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之一。具体过程为:预处理的植物纤维原料在较高的底物浓度下水解,一般在20-30% (固液比1:5-1:3.33)之间,水解结束后水解物不固液分离直接用于发酵。该法的理由是:鉴于低底物浓度纤维素水解尽管纤维素水解得率高,但固液分离、渣中糖分洗涤后的糖液浓度变稀,直接发酵导致所需发酵罐体积增加,浓缩后发酵浓缩则所需能耗大的问题,采取高底物浓度批式酶水解可获得较高浓度的糖液;同时酶水解结束后水解物直接发酵避免了酶水解渣中糖分洗涤和洗涤导致糖分损失的问题;另外,酶水解后水解物直接发酵,在酶解过程中没有失活的部分纤维素酶在发酵时仍然可以降解纤维素成葡萄糖,但由于发酵温度(28-35°C)与酶水解温度(45-50°C)不统一,此时的酶水解效率低。但该法存在以下缺点:(I)由于高底物浓度水解,高底物浓度水解过程中生成的高浓度水解产物葡萄糖严重抑制了纤维素酶的活性,降低了纤维素酶水解的得率。(2)尽管是高底物浓度酶解,但研究表明,纤维素水解过程中底物浓度仍然存在一定限制,一般不能超过30%,底物浓度超过30%不仅纤维素水解得率大幅度下降,而且更重要的是工业过程植物纤维原料预处理后较难实现固形物浓度在30%以上的物料。而就是在底物浓度30%的物料水解,一般水解糖液中葡萄糖浓度在70-120g/L之间,由于水解物中含大量固体残渣,很难进行水解物的带渣浓缩,从而无法实现高糖浓度(160-250g/L)下的乙醇发酵,而对于乙醇生产而言,对发酵醪液中乙醇浓度的要求是越高越好。含葡萄糖浓度70-120g/L的糖液发酵,乙醇理论得率(Ig葡萄糖经酿酒酵母发酵乙醇理论得率为0.51g)为35.7-61.2g/L,而含葡萄糖浓度160_250g/L的糖液发酵,乙醇理论得率可达81.6-127.5g/L,含高浓度乙醇的发酵醪液可以大幅度降低后续乙醇蒸馏所耗能量(蒸汽)。因此,本法虽然采用高底物浓度水解获得较高浓度的糖液,但水解物中葡萄糖浓度仍然受到限制,发酵后醪液中乙醇浓度仍然较低,不利于后续的乙醇蒸馏。(3)工业生产上传统的清液发酵过程无需搅拌,而高底物浓度纤维素经过酶水解后直接发酵,需要在搅拌 条件下进行,耗能高。(4)清液发酵可实现酵母的循环利用,而带渣发酵由于酵母和酶水解渣不能有效分离而不能循环利用。3、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具体过程为:纤维素的酶水解和乙醇发酵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该法的理由是:鉴于纤维素的酶水解产物葡萄糖对纤维素酶能产生抑制作用,采用纤维素的酶水解和乙醇发酵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目的是纤维素经纤维素酶水解的产物葡萄糖及时被酵母发酵成乙醇,从而解除酶水解产物对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但该法存在的缺点是:纤维素的酶水解和酵母乙醇发酵的温度不一致。纤维素的酶水解一般要求在45-50°C,而酵母乙醇发酵则要求温度在28-35°C,酶反应和乙醇发酵最适温度的差异严重影响了纤维素的酶水解过程和乙醇发酵过程,从而限制了该法在工业上的应用。综上所述,从生产成本角度出发,目前研究的主要几种植物纤维原料纤维素酶水解、发酵工艺均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变温发酵制取乙醇的方法,以使其满足使用要求。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纤维原料预处理、酶水解、水解物固液分离、清液浓缩发酵和酶解渣发酵步骤;在所述的酶解渣发酵步骤中,酶解渣不经过洗涤分离糖,直接用酿酒酵母固体变温发酵成乙醇。所述的固体变温发酵为:用酿酒酵母于28-30°C条件下厌氧发酵18-36h,再变温至32-38 °C下继续厌氧发酵36-48h。在所述的固体变温发酵中,酿酒酵母的用量为4X 105 2X 106个/g酶解残渣。所述的植物纤维原料预处理指以提高纤维质原料中纤维素对纤维素酶的可及度所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或以上几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方法。在所述的酶水解中,所用的酶为纤维素酶,是以木霉曲霉(AspergiBy1S)或细菌产生的能降解纤维素成葡萄糖的纤维素酶的一种或多种酶的复合物。上述的变温发酵制取乙醇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粉碎、酸处理、蒸汽爆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温发酵制取乙醇的方法,包括纤维原料预处理、酶水解、水解物固液分离、清液浓缩发酵和酶解渣发酵步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酶解渣发酵步骤中,酶解渣不经过洗涤分离糖,直接用酿酒酵母固体变温发酵成乙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勇强余世袁储秋露马斌徐勇朱均均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