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尤其是机动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729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19:30
在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中,所述车辆座椅具有椅座部分,靠背和至少一个装配件(10),靠背作为支撑结构具有靠背结构(4a),靠背结构(4a)具有至少一个侧面部件(4d),所述靠背通过装配件(10)连接到椅座部分且可相对于椅座部分枢转,其中在装配件(10)和侧面部件(4d)之间限定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所述靠背结构(4a)具有至少一个轮廓主体(4p),其在一端处牢固连接到侧面部件(4d)且在另一端处连接到装配件(10),且其至少部分地具有在轴向方向(y)上恒定的轮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特征的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在这种已知车辆座椅的情况下,靠背框架具有两个侧面部件,这两个侧面部件由相应的横梁构件在底部和顶部连接,从而确保靠背框架在四周封闭。靠背通过其可相对于椅座部分枢转的两个装配件的每一个固定到所述侧面部件。对于不同宽度的椅座部分或靠背而言使用不同尺寸的靠背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目的是改善在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车辆座椅。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车辆座椅来实现。有利的实施例形成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由于其至少部分恒定的轮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廓主体适于确保与其它部件的相互作用独立于所述轮廓主体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由于这种解耦,所述轮廓主体可以如此的方式定位于轴向方向上以至于例如其用于补偿所述靠背或者椅座部件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公差或其它差异。在允许宽度可进行变化、同时使用尽可能多相同部件的情况下,所述轮廓主体是特别优选的。恒定的轮廓主要指代所述轮廓主体的外部轮廓,即其旨在表示包络曲线。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而言,轮廓主体中的不径向向外突出的孔、压花特征或其它特征使得轮廓主体的轮廓是恒定的。所述轮廓主体的已知属性在关于侧面部件、关于装配件或关于两者的方面是有效的。在此,所述轮廓主体的外侧优选与相关部件的相应容置部相互作用,所述容置部可相对于基本材料厚度在轴向方向上延伸,例如,为拉伸轴环或焊接衬套的形式,以便在定位所述轮廓主体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件的作用。附图说明下面通过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地解释说明,其中:图1示出在靠背和相对宽的椅座部分之间的连接区域的截面视图2示出在靠背和较窄的椅座部分之间的连接区域的截面视图3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靠背结构的视图4示出在靠背和相对宽的椅座部分之间的连接区域的局部透视图5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靠背结构的视图6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下部横梁的透视图7示出装配件的分解视图;以及图8示出车辆座椅的示意性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适于机动车辆的车辆座椅I具有椅座部分3和靠背4,靠背4可相对于椅座部分3枢转。机动车辆的行进方向和在机动车辆中的车辆座椅I的惯常布置限定下文使用的方向指示,其中垂直于行进方向的水平方向应被称为轴向方向y。靠背4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装配有靠垫,且作为支撑结构具有靠背结构4a,在该情况下其被设计成周边框架。靠背结构4a具有下部横梁4b,其在垂直于行进方向的轴向方向y上且水平地延伸。侧面部件4d在两端处附接到下部横梁4b。上部横梁4e平行于下部横梁4b延伸,并且在其两端部的每一端部处附接到侧面部件4d的上端。在其下面的两个角部的每一角部处,靠背结构4a具有轮廓主体4p。轮廓主体4p至少部分地以在轴向方向I上具有恒定轮廓的方式延伸。轮廓主体4p至少在具有恒定轮廓的部段内优选具有中空结构。在当前情况下,轮廓主体4p设计成金属管,例如其具有圆形轮廓。然而,其它轮廓也是可能的,例如,另外的圆形或多边形轮廓。所述管可被拉伸或焊接。作为一种替代,挤压型材也是可能的。作为(部分地)中空结构的一种替代,轮廓主体4p可设计成具有所述轮廓的实心销轴。轮廓主体4p附接到相关联的侧面部件4d。为此目的,轮廓主体4p被插入到侧面部件4d的容置部内,例如插入到叉状物内或插入到开口内。轮廓主体4p的外侧与侧面部件4d的相应轮廓的容置部相互作用,优选以紧密接合的方式,在当前情况下,轮廓主体4p的外侧与拉伸轴环的内侧相互作用,该拉伸轴环适于在轴向方向y上给轮廓主体4p提供附加的导向作用。因此以该方式定位的轮廓主体4p附接到侧面部件4d上,优选焊接到其上。存在适于轮廓主体4p的两个优选实施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轮廓主体4p设计成单独的部件,优选从连续的轮廓切断成一定的长度。每个侧面部件4d在其下端处连接到轮廓主体4p,且在某些其它位置连接到下部横梁4b的一端部。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轮廓主体4p为与下部横梁4b —体的部分,即轮廓主体4p为下部横梁4b的端部部段。在中央部段(其在侧面部件4d之间延伸),下部横梁4b可具有不同于轮廓主体4p的轮廓。在该图中,例如中央示出的一个凹部,所述凹部与靠背结体4a所需的刚度相匹配。靠背4可绕在轴向方向I上延伸的枢转轴线相对于椅座部分3枢转,优选根据其倾斜度在各个使用位置之间可调节。为了调整靠背4的倾斜度,在轴向方向y上布置于椅座部分3和靠背4之间的过渡区域内的驱动轴7可手动转动,例如,通过手轮5,或通过马达,例如通过电动马达。驱动轴7接合于车辆座椅I的两侧上,以便在装配件10内联动地旋转,靠背4通过该装配件10连接到椅座部分3,且靠背4可相对于后者即椅座部分3枢转。优选设置两个相同或成镜像的装配件10。装配件10具有可相对于彼此旋转的至少一个第一装配件部件11和第二装配件部件12。两个装配件部件11和12的每一个都可近似地描绘成圆盘形状。两个装配件部件11和12优选由金属(特别是钢)制成,其可至少在每一区域或某些区域内硬化。为了吸收轴向作用力,即为了将装配件部件11和12保持在一起而设置周边夹持环13。在由周边夹持环13提供的这种结合所涉及的原理例如在US 6799806B2中有所描述。周边夹持环13优选由金属(特别是钢)制成,其优选不进行硬化。周边夹持环13具有基本上平面的环状形状。周边夹持环13牢固地连接到两个装配件部件11和12的其中一个上,在当前情况下,周边夹持环13以外部环形部段固定(例如,焊接)到第一装配件部件11,或在备选实施例中,周边夹持环13以外部环形部段凸缘连接(至少部分地在周向方向上)到第一装配件部件11。通过其径向向内指向的边缘,即在内部环形部段布置于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内的当前情况下,周边夹持环13在其径向外边缘区域内装配到两个装配件部件11和12的另一个上,如果合适的话,可插入一个单独滑动环,该滑动环可相对于其移动且不妨碍两个装配件部件11和12的相对转动。此外,两个装配件部件11和12的相互面对的内表面受到保护防止异物进入以及造成污染和损坏。因此周边夹持环13和牢固连接到周边夹持环13的装配件部件11或12夹持可相对于其移动的两个装配件部件11和12的另一个。因此从结构观点来看,两个装配件部件11和12 (与周边夹持环13)共同形成圆盘状单元。对于装配件10的安装而言,例如第一装配件部件11牢固地连接到靠背结构4a上,也就是说,相对于靠背固定。而第二装配件部件12则牢固地连接到椅座部件3的结构上,也就是说,相对于椅座部分固定。然而,也可调换装配件部件11和12的相关联性,也就是说,第一装配件部件11则将相对于椅座部分固定,而第二装配件部件12则将相对于靠背固定。装配件10位于靠背4和椅座部分3之间的力传递路径内。为了限定装配件10与椅座部分3和靠背结构4a的结构部件之间的接口,在两个装配件部件11和12上设置轴向突出的轮廓。在当前情况下,星形偏移部12a形成于第二装配件部件12 (在其背离第一装配件部件11的一侧上)上。星形偏移部12a具有大致对称的具有几个臂的星形形状(在当前情况下为四个臂的十字形)。该星形偏移部12a与椅座部分3结构部分内的相应开口紧密地相互作用,在当前情况下,椅座部分3的结构部分为针对客户的特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1.11 DE 102010051497.71.一种车辆座椅(1),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其具有椅座部分(3),靠背(4)和至少一个装配件(10),所述靠背(4)作为支撑结构具有靠背结构(4a),所述靠背结构(4a)具有至少一个侧面部件(4d),所述靠背(4)通过装配件(10)连接到所述椅座部分(3)且可相对于所述椅座部分(3)枢转,其中在所述装配件(10)和侧面部件(4d)之间限定在轴向方向(y)上的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结构(4a)具有至少一个轮廓主体(4p),其在一端处牢固连接到侧面部件(4d)且在另一端处连接到所述装配件(10),且其至少部分地具有在轴向方向(y)上恒定的轮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主体(4p)的外侧与侧面部件(4d)的相应轮廓的容置部相互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部件(4d)上的容置部为在轴向方向(y)上延伸的结构。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主体(4p)至少在恒定轮廓的部段内为中空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主体(4p)的内侧与装配件(10)的相应轮廓的偏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布卢塔
申请(专利权)人: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