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震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948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5:39
一种吸震自行车车架,包含有一管体,该管体具有一内管、以及一外管套设于该内管的至少一部分,且内管、外管之间无缝隙,该内管为纤维补强热固性塑胶材质,该外管则为纤维补强热塑性塑胶材质。该车架的制法先将一含浸热塑性树脂的纤维织布置入一模具中,并加热至230℃至250℃以形成一外管;接着将一含浸热固性树脂的纤维织布插入该外管中,并加热至140℃至160℃以于该外管内形成一内管。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行车的车架不仅重量轻且吸震效果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吸震自行车车架及其制法,不仅车架的重量轻且避震效能佳,且其制法步骤单纯、施作容易且产品良率高。
技术介绍
现有以碳纤维补强材料制成的自行车车架,均是采用含浸热固性树脂如环氧树脂的碳纤维织布作为原料,卷绕成预型之后在模具中经过加热硬化成型,即可形成自行车的车架,由于此材料的重量轻、结构强度高,已广泛为自行车业界所采用。但以此材料所制成的车架吸震效果不佳,必须搭配弹簧或油压避震器,始能具备吸震功效,惟加装避震器会使车架重量大幅增加,且有降低动力传输效率的副作用,因此,如何能制造出又轻又具有避震功效的自行车车架,已成为业界亟待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震自行车车架,不仅重量轻且吸震效果佳。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吸震自行车车架,其包含有:一管体,具有一内管、以及一外管套设于该内管的至少一部分,且内管、外管之间无缝隙,该内管由纤维补强热固性塑胶制成,该外管则由纤维补强热塑性塑胶制成。上述的吸震自行车车架,其中该外管的热塑性塑胶为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或聚氯乙烯所形成。上述的吸震自行车车架 ,其中该尼龙为尼龙6、尼龙11、尼龙12或尼龙66。上述的吸震自行车车架,其中该内管的热固性塑胶由环氧树脂、亚克力树脂、酚树脂或聚氨基甲酸脂所形成。上述的吸震自行车车架,其中该外管具有缺口而未形成完整的管形。本技术提供的吸震自行车车架,不仅重量轻而且吸震效果佳。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避震自行车车架;图2至图5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制法示意图;图6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图7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10吸震自行车车架11头管12上管 13下管14立管15后上叉16后下叉17前叉18把手 19座管20’预型外管 20外管 22外缘23 内壁201 缺口24’预型内管 24内管 26外缘28 管体30模具32内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吸震自行车车架10具有一头管11、一上管12由该头管11向后水平延伸而出、一下管13由该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而出、一立管14连接该上管12与该下管13之后端、一后上叉15由该立管14上段向后延伸而出、一后下叉16由该立管14下段向后延伸而出且与该后上叉15的后端连接、一前叉17可转动地穿设于该头管11中、一把手18设于该前叉17顶端、及一座管19插设于该立管14中,由于该车架10的各部位均呈管状,故下文以上管12为例加以详述。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吸震自行车车架(或该上管)的制法包含有以下步骤:(a)如图2所示,将一含浸热塑性树脂的纤维织布卷绕成一预型外管20’,其中,该纤维可采用而不限于碳纤维、硼纤维、玻璃纤维或克维拉(KEVLAR (I )纤维,其中以碳纤维为佳,该热塑性树脂 可采用而不限于尼龙(Nylon)、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ABS树脂或聚氯乙烯(PVC),其中以尼龙6、尼龙11、尼龙12或尼龙66为宜;接着,如图3所示,将该预型外管20’置入一模具30中,加热至230°C至250°C并于该预型外管20’内部施压使该预型外管20’的外缘22贴抵于该模具30的内壁32,约30分钟后,即可使该预型外管20’硬化形成一外管20。于本步骤中,加热温度以240°C为宜,且是以高于一大气压的气体灌入该预型外管20’中而对该预型外管20’内部施压。(b)如图4所示,将一含浸热固性树脂的纤维织布卷绕成一预型内管24’,并该预型内管24’插入已硬化的该外管20中,为加强该预型内管24’与该外管20的结合力,可于该预型内管24’外缘或该外管20的内壁23涂覆粘着材,该粘着材可为环氧树脂、其他液体或其他固体,利用粘着材可将两者更稳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该纤维可采用而不限于碳纤维、硼纤维、玻璃纤维或克维拉(KEVLAR )纤维,惟以碳纤维为宜,该热固性树脂可采用而不限于环氧树脂、亚克力树脂、酚树脂或聚氨基甲酸脂(PU),以环氧树脂为宜。(c)最后,如图5所示,将该预型内管24’连同该外管20于该模具30中加热至140°C至160°C,惟以150°C为宜,并于该预型内管24’内部施压使该预型内管24’的外缘26贴抵于该外管20的内壁23,约15-30分钟后,即可使该预型内管24’硬化形成一内管24,同时使该内管24与该外管20以无缝隙的方式接合在一起,于本步骤中,是以高于一大气压的气体灌入该预型内管24’中而对该预型内管24’内部施压,且本步骤中使用的模具与步骤(a)中模具可为同一模具,也可为不同模具。藉此,即可制成自行车车架的特定部位,如上管12,将该特定部位与其他部位组接在一起,即可形成完整的自行车车架,就结构而言,如图6所示,该吸震自行车车架10是包含有一管体28,该管体28具有一内管24、以及一外管20套设于该内管24,且内管24、外管20之间无缝隙,该内管24是由纤维补强热固性塑胶制成,该外管20则由纤维补强热塑性塑胶制成,且该外管20包覆于该内管24的至少一部分即可,而不一定将该内管24全部包覆。由于内管24是纤维补强热固性塑胶材质,其刚性较外管高但弹性(吸震性)较外管低,而外管是纤维补强热塑性塑胶材质,其刚性较内管低但弹性(吸震性)较内管好,因此,经过实际测试发现,本技术的自行车车架具有符合使用需求的刚性与相当程度的弹性(或吸震性),可有效吸收因路面颠颇而传递至骑乘者的振动,减缓骑乘者的不适感,且重量较现有具有避震器的自行车车架轻盈,使自行车的使用便利性有效提升,颇具市场潜力。基于本技术的精神,可将本技术应用于自行车车架的任何部位,如头管11、上管12、下管13、立管14、后上叉15、后下叉16、前叉17、把手18与座管19,特别是后上叉15的二叉脚、后下叉16的二叉脚、或前叉17的二叉脚,外管20包覆于该内管24的面积也可依需求调整,未必得完整将内管24完整包覆,甚至外管20具有缺口 201而未形成完整的管形,如图7所示,也应为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震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管体,具有一内管、以及一外管套设于该内管的至少一部分,且内管、外管之间无缝隙,该内管由纤维补强热固性塑胶制成,该外管则由纤维补强热塑性塑胶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震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管体,具有一内管、以及一外管套设于该内管的至少一部分,且内管、外管之间无缝隙,该内管由纤维补强热固性塑胶制成,该外管则由纤维补强热塑性塑胶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外管的热塑性塑胶为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或聚氯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国品
申请(专利权)人:源民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