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伯夷专利>正文

驻车挡板及其驻车挡板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932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5:31
一种驻车挡板及其驻车挡板组,包含:一驻车挡板,包含一挡部及一受压部,其中:该挡部为具有特定尺寸的立体体积;该受压部由该挡部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并形成一前端,该受压部的厚度由该挡部开始向该前端递减;所以在使用上,该挡部抵顶车辆的车轮,以及该受压部用以使车轮压在其上方,如此间接使该挡部不会随意移动,即可阻止车辆前进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驻车挡板,以方便使用者无需使用工具或器械,便可安全且快速将该驻车挡板,设置于预定地点的驻车挡板及其驻车挡板组
技术介绍
一般使用者欲将车辆长时间停置时,都会将车辆停置于停车格中,而一般的停车格,多只是于地面利用明显色彩的涂料,绘出一矩形框线,以供使用者通过自身的驾驶能力,将车辆停驻其中,但也因个别驾驶者对车辆驾驭能力的不同,往往使得车辆无法停置于适当位置,不是太前就是太后,容易因视觉误判,而造成车体碰撞受损。为此,业界对容易造成车损的因素,提出了车轮挡体,借助该车轮挡体,提供驾驶在误判距离的情况下,阻挡车辆的车轮行进,避免车辆撞上障碍物而导致车体受损。再者,一般的车轮挡体设置,要先量测车辆与障碍物的相对距离,再来计算该车轮挡体的位置,因此安装上十分不便与麻烦。相关车轮挡体的技术可参考中国台湾专利公告,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74414号,其揭不有一种车辆轮挡,包括:一基材、一萤光树脂层以及一胶壳层,而萤光树脂层附着于该基材表面,而胶壳层则附着于萤光树脂层表面;借此,当车辆驾驶人欲将其车辆停放在设置有上述车辆轮挡的停车场所,特别在光线不佳状态时,即可通过车辆轮挡的萤光树脂层设置而在萤光发亮下,提供一安全停车定位效果。中国专利公告第M250989,其揭示有一种车辆轮挡,是提供固定于停车格的地面上用以挡止车轮,其具有一中空长方状的外壳体及至少一夹层位于外壳体内部的内壁层,其中外壳体周边侧壁的下周缘分别形成有能提升抗压强度的脚梁及能提供固定于地面上的安装部,而内壁层包含有一体成形于外壳体内部的第二周边侧壁,使得轮挡能借助塑胶材料制成,而具有重量轻、安装便利及有效降低成本等效果,并具有足以应付高冲击的刚性强度的功能。虽说现有技术提供诸多车辆轮挡的结构,但其结构上仍存有以下缺点:1.该车辆轮挡必需借助工具才能安装或拆除。2.该车辆轮挡必需破坏地面才能安装,且安装后无法再任意改变或更换位置,除非拆除。因此,本专利技术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一种驻车挡板及其驻车挡板组,其目的在于提供安全、快速且便利的装置,使得车辆可以在欲停放时,可以快速的设置本专利技术于特定位置,以便车辆停放。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组合式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配合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不同装置,使得本专利技术对于车辆停放上所需要的功能更为完善及齐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驻车挡板及其驻车挡板组,包含:一驻车挡板,包含一挡部及一受压部,其中:该挡部为具有一定尺寸的立体体积;其中该挡部尚包含一贯穿孔,该贯穿孔贯穿该挡部的特定位置,该贯穿孔用以供锁具或其他配件穿衔限位;该受压部由该挡部的特定位置向外延伸特定距离并形成一前端,该受压部的厚度由该挡部开始向该前端递减;所以在使用上,该挡部抵顶车辆的车轮,以及该受压部用以使车轮压在其上方,如此间接使该挡部不会随意移动,即可阻止车辆前进的功效。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受压部的正面为第一作用区及第二作用区,该第一作用区靠近该挡部,该第二作用区靠近该前端,该第一作用区及第二作用区由数个孔洞排列组成,该第一作用区及第二作用区用增加该受压部对车辆轮胎的摩擦力,并通过该孔洞将水份排离该第一作用区及第二作用区;该受压部的反面为第三作用区,该第三作用区由数个凹槽所排列组成,该第三作用区的各凹槽用以提升该受压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受压部在地面上位移的可能性。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受压部由该挡部延伸至该前端的长度,为一个车辆的车轮轮幅与车体最尾端或最前端的长度。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第二作用区的前端尚包含数个套接槽,用以供数个套接支杆套合衔接,使得该受压部借助该套接支杆延伸长度。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套接槽一侧贯穿有至少一第一栓孔,配合该套接支杆其套接段的第二栓孔,以供一栓体穿衔限位。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驻车挡板组,其包含:一驻车挡板,包含一挡部、一受压部以及一延伸套件,其中:该挡部为具有一定尺寸的立体体积;该受压部由该挡部的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并形成一前端,该受压部的高度由该挡部开始向该前端递减;其中该受压部由该挡部延伸至该前端的长度,为一个车辆的车轮轮幅与车体最尾端或最前端的长度,依其比例缩减;以及该延伸套件具有一结合区块,借助该结合区块与该受压部的前端结合;借助该延伸套件能够阻止车辆前进。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受压部的一面为第四作用区,该第四作用区具有数个孔洞排列,该受压部的另一面为第五作用区,该第五作用区具有数个凹槽排列。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受压部的前端设置有数个契合槽及一个第三栓孔,该结合区块在设置有数个契合块及一第四栓孔排列组成,该契合块与该契合槽配合,以一栓件穿组该第三栓孔及第四栓孔。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延伸套件的外型为由该结合区块向外延伸成一定大小的板片,且厚度由该结合区块开始向延伸方向递减;该延伸套件的一面为一第六作用部及相对的另一面为一第七作用部;该第六作作用部由数个孔洞排列组成;以及该第七作用部具有数个凹槽。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延伸套件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由数个契合凹槽排列组成,以供契合另一延伸套件。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延伸套件的外型为一块体,该块体上端外型呈内凹的一圆弧面,该结合区块设置于该块体下端,其中该圆弧面与车辆的车轮轮幅接触。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驻车挡板的挡部尚包含一镂空区域,该镂空区域设置于该挡部,用以轻量化该驻车挡板。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挡部尚包含一贯穿孔,该贯穿孔贯穿该挡部,该贯穿孔用以供锁具或栓件穿衔限位。本技术的驻车挡板,使用时,该挡部抵顶车辆的车轮,以及该受压部用以使车轮压在其上方,如此间接使该挡部不会随意移动,又可阻止车辆前进的功效。由下文的说明可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其优点,阅读时并请参考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驻车挡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驻车挡板的另面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驻车挡板驻车实施例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驻车挡板驻车实施例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驻车挡板驻车实施例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驻车挡板驻车实施例示意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驻车挡板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驻车挡板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驻车挡板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二。图10为本专利技术驻车挡板组实施例立体示意图三。图11为专利技术驻车挡板组图十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驻车挡板轻量化设计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驻车挡板11挡部 111贯穿孔 12受压部121第一作用区 1211孔洞 122第二作用区1221孔洞123第三作用区 1231凹槽 124套接槽 1241第一栓孔125套接支杆 1251第二栓孔 126前端2车轮21车轮轮幅 30驻车挡板31挡部 311贯穿孔32受压部 321第四作用区3211契合槽3212第三栓孔322前端3221孔洞323第五作用区3231凹槽4延伸套件41结合区块411契合块 412第四栓孔44第一延伸部45圆弧面 50镂空区域C车辆Cl 尾端。具体实施方式在此谨就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与优点,配合图式,举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2,其为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驻车挡板,其特征包含:一驻车挡板,包含一挡部及一受压部,其中:该挡部为具有特定尺寸的立体体积;该受压部由该挡部的底部位置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并形成一前端,该受压部的厚度由接近该挡部的一端开始向该前端递减;?该挡部抵顶车辆的车轮,以及该受压部用以使车轮压在其上方,使该挡部不会随意移动且能够阻止车辆前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车挡板,其特征包含: 一驻车挡板,包含一挡部及一受压部,其中: 该挡部为具有特定尺寸的立体体积;该受压部由该挡部的底部位置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并形成一前端,该受压部的厚度由接近该挡部的一端开始向该前端递减; 该挡部抵顶车辆的车轮,以及该受压部用以使车轮压在其上方,使该挡部不会随意移动且能够阻止车辆前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挡板,其特征在于:该受压部的正面为第一作用区及第二作用区,该第一作用区靠近该挡部,该第二作用区靠近该前端,该第一作用区及第二作用区由数个孔洞排列组成;该第一作用区及第二作用区用增加该受压部对车辆轮胎的摩擦力,并通过该孔洞将水份排离该第一作用区及第二作用区; 该受压部的反面为第三作用区,该第三作用区由数个凹槽所排列组成,该第三作用区的各凹槽用以提升该受压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受压部在地面上位移的可能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挡板,其特征在于:该受压部由该挡部延伸至该前端的长度,为一个车辆的车轮轮幅与车体最尾端或最前端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挡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作用区的前端尚包含数个套接槽,用以供数个套接支杆套合衔接,使 得该受压部借助该套接支杆延伸长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驻车挡板,其特征在于:该套接槽一侧贯穿有至少一第一栓孔,配合该套接支杆其套接段的第二栓孔,以供一栓体穿衔限位。6.一种驻车挡板组,其特征包含: 一驻车挡板,包含一挡部、一受压部以及一延伸套件,其中: 该挡部为具有一定尺寸的立体体积;该受压部由该挡部的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并形成一前端,该受压部的高度由该挡部开始向该前端递减;其中该受压部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伯夷
申请(专利权)人:郑伯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