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自动变速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3885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自动变速动力系统,在电机轴(20)上设有一挡主动齿轮(16)和二挡主动齿轮(15);在传动轴(27)上安装一挡从动齿轮(8)和二挡从动齿轮(10),一挡从动齿轮(8)通过单向轴承套装于传动轴(27)上,一挡从动齿轮(8)与一挡主动齿轮(16)啮合,二挡从动齿轮(10)与二挡主动齿轮(15)相啮合,该二挡从动齿轮(10)固套于自动增力离合器的外盖(12)上,自动增力离合器安装在传动轴(27)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装配容易、快捷,体积小巧,生产成本低,不仅大大降低了可控换挡机构在运转时所要承受的扭矩和冲击载荷,而且操作简便,换挡平稳可靠,灵活性好,能有效杜绝泥沙等杂质对电机造成损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电动车上的自动变速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电动车动力系统都是采用机械变挡或电磁阀控制变挡的形式,是把可控换挡机构安装在输出轴上,但这种结构布局有很大的缺陷:1)凸轮、保持架或者浮动套、滚柱是可控双向离合器的重要构件,在机构运转时,凸轮、保持架或者浮动套、滚柱等精密零部件要承受非常大的扭矩,是造成该类机构失效率的根本原因;2)换挡运动和控制组件安装在输出轴上,并靠近容易进入灰尘和泥水的位置,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密封件容易磨损,导致泥沙等杂质容易进入到箱体内,从而造成机构失效;3)可控双向离合器的控制机构利用斜面原理,通过斜面推动锥柱,使可控双向离合器的保持架与输出轴锁死或分离,不仅结构复杂、制作及装配困难,而且容易发生卡滞或损坏,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好,能有效避免失效的电动车自动变速动力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车自动变速动力系统,左箱体(I)和右箱体(5)相对接固定,组成变速箱体,电机安装在变速箱体上,该电机的电机轴(20)伸入变速箱体内,并通过轴承与变速箱体相支承,在电机轴(20)上沿轴向设有一挡主动齿轮(16)和二挡主动齿轮(15);所述变速箱体内通过轴承支承有传动轴(27),该传动轴(27)的旁边设置输出轴(4),输出轴(4)通过轴承与变速箱体相支承,且输出轴(4)的一端伸出变速箱体外,其关键在于:在所述传动轴(27)上安装有一挡从动齿轮(8)和二挡从动齿轮(10),所述一挡从动齿轮(8)通过单向轴承套装于传动轴(27)上,该一挡从动齿轮(8)与一挡主动齿轮(16)啮合,所述二挡从动齿轮(10)与二挡主动齿轮(15)相啮合,该二挡从动齿轮(10)固套于自动增力离合器的外盖(12)上,所述自动增力离合器安装在传动轴(27)上,在所述传动轴(27)上还设有输出齿轮(29),该输出齿轮(29)与输出轴(4)上的减速齿轮(28)相啮合。本技术将变挡机构由输出轴改装到中间的传动轴上,并用自动增力离合器替换可控双向离合器,同时改变了换挡齿轮的布置形式,这样大大降低了变挡机构在运转时所要承受的扭矩和冲击载荷,能有效避免换挡机构失效;同时,换挡机构远离输出轴,保证了可控换挡机构精密零部件运转的灵活性和长时间使用寿命。所述自动增力离合器的外盖(12)的颈部通过滑动配合安装于传动轴(27)上,该外盖(12)的内壁与摩擦片(11)的外圆留有间隙,自动增力离合器的摩擦片(11)通过杠杆连接片和拉簧安装在传动轴(27)上,所述摩擦片(11)通过离心力作用与自动增力离合器的外盖(12)进行摩擦接触。由此可见,自动增力离合器不仅结构简单、装配容易、操作方便,而且控制自动增力离合器的平稳性及可靠性好,不会发生卡滞或损坏状况,能有效提高使用寿命。为了简化电机结构,方便加工及装配,降低生产成本,所述电机由电机轴(20)、电机外壳(22)、电机定子组(21)、电机转子组(23)和电机端盖(25)构成,电机外壳(22)的两端敞口,该电机外壳(22) —端固定在左箱体(I)上,另一端由电机端盖(25)封口,在电机外壳(22)的内壁上固定电机定子组(21),该电机定子组(21)环绕在电机转子组(23)的外面,而电机转子组(23)固套于电机轴(20)上。为了使变速箱体内的结构更紧凑,所述输出齿轮(29)与传动轴(27)为一体结构,并位于一挡从动齿轮(8)与二挡从动齿轮(10)之间。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装配容易、快捷,体积小巧,生产成本低,不仅大大降低了可控换挡机构在运转时所要承受的扭矩和冲击载荷,而且操作简便,换挡平稳可靠,灵活性好,能有效杜绝泥沙等杂质对电机造成损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左箱体I和右箱体5相对接固定,组成变速箱体。在左箱体I的外面设置电机外壳22,该电机外壳22的两端敞口,电机外壳22的一端固定在左箱体I上,另一端由电机端盖25封口。在电机外壳22的内壁上固定安装电机定子组21,该电机定子组21环绕在电机转子组23的外面,而电机转子组23固套于电机轴20上。所述电机轴20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电机端盖25支承,电机轴20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右箱体5支承,电机轴20的中部通过轴承支承于左箱体I上。所述电机轴20、电机外壳22、电机定子组21、电机转子组23和电机端盖25组成电机。在所述电机轴20位于变速箱体内的轴身上沿轴向设置有一挡主动齿轮16和二挡主动齿轮15,其中,一挡主动齿轮16与电机轴20为一体结构,二挡主动齿轮15固套于电机轴20上。如图1所示,在变速箱体内设有传动轴27,该传动轴2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左箱体I和右箱体5相支承。在所述传动轴27上安装有一挡从动齿轮8和二挡从动齿轮10,一挡从动齿轮8通过单向轴承套装于传动轴27上,该一挡从动齿轮8与一挡主动齿16轮啮合。所述二挡从动齿轮10与二挡主动齿轮15相啮合,该二挡从动齿轮10固套于自动增力离合器的外盖12的颈部上,自动增力离合器的外盖12的颈部通过滑动配合安装于传动轴27上,该外盖12的内壁与摩擦片11的外圆留有间隙,自动增力离合器的摩擦片11通过杠杆连接片和拉簧安装在传动轴27上,所述摩擦片11通过离心力作用与自动增力离合器的外盖12进行摩擦接触。所述自动增力离合器类似于蹄块式离合器,其结构在此不作赘述。如图1所示,在传动轴27上还设有输出齿轮29,该输出齿轮29位于一挡从动齿轮8和二挡从动齿轮10之间,输出齿轮29与传动轴27为一体结构。在所述传动轴27的旁边设置输出轴4,该输出轴4与传动轴27及电机轴20相平行。输出轴4通过轴承与左箱体I和右箱体5相支承,输出轴4的其中一端伸出右箱体5外。在所述输出轴4的轴身上固套减速齿轮28,该减速齿轮与传动轴27上的输出齿轮29相啮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转子23带动电机轴20转动,该电机轴20直接带动一挡主动齿轮16和二挡主动齿轮15转动,一挡主动齿轮16带动一挡从动齿轮8转动,一挡从动齿轮8通过单向轴承传力给传动轴27,该传动轴27转动的同时带动此轴上的输出齿轮29转动,输出齿轮29带动减速齿轮28转动,该减速齿轮28直接传力给输出轴4,使输出轴4带动车轮转动。此时,整个动力系统的一挡工作链形成,二挡从动齿轮10空转。当一挡工作时的转速达到一定指标后,自动增力离合器的摩擦片11通过离心力作用甩开与外盖12内壁结合,此时二挡从动齿轮10和外盖12及摩擦片11三个件形成一个整体,二挡开始工作,由于超越原理,此时一挡从动齿轮8开始空转,二挡开始工作,从而达到自动变速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自动变速动力系统,左箱体(I)和右箱体(5)相对接固定,组成变速箱体,电机安装在变速箱体上,该电机的电机轴(20)伸入变速箱体内,并通过轴承与变速箱体相支承,在电机轴(20)上沿轴向设有一挡主动齿轮(16)和二挡主动齿轮(15);所述变速箱体内通过轴承支承有传动轴(27),该传动轴(27)的旁边设置输出轴(4),输出轴(4)通过轴承与变速箱体相支承,且输出轴(4)的一端伸出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自动变速动力系统,左箱体(1)和右箱体(5)相对接固定,组成变速箱体,电机安装在变速箱体上,该电机的电机轴(20)伸入变速箱体内,并通过轴承与变速箱体相支承,在电机轴(20)上沿轴向设有一挡主动齿轮(16)和二挡主动齿轮(15);所述变速箱体内通过轴承支承有传动轴(27),该传动轴(27)的旁边设置输出轴(4),输出轴(4)通过轴承与变速箱体相支承,且输出轴(4)的一端伸出变速箱体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轴(27)上安装有一挡从动齿轮(8)和二挡从动齿轮(10),所述一挡从动齿轮(8)通过单向轴承套装于传动轴(27)上,该一挡从动齿轮(8)与一挡主动齿轮(16)啮合,所述二挡从动齿轮(10)与二挡主动齿轮(15)相啮合,该二挡从动齿轮(10)固套于自动增力离合器的外盖(12)上,所述自动增力离合器安装在传动轴(27)上,在所述传动轴(27)上还设有输出齿轮(29),该输出齿轮(29)与输出轴(4)上的减速齿轮(28)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东何华林徐仕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阿克拉斯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