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文政专利>正文

电动车二段自动变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5667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8:25
一种电动车二段自动变速机构,包括:一变速箱壳体,包括一外壳及一内壳;一马达固设于变速箱壳体的外侧,设有一输入轴;一传动轴可在变速箱壳体内枢转;一输出轴与外部构件连接以输出其动力;一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其外缘设有不同的齿数,同轴组设于输入轴上;一第一单向齿轮及一第二单向齿轮,其外缘设有不同的齿数,同轴组设于传动轴上;一第三齿轮嵌套在传动轴上,一第四齿轮嵌套在输出轴上,第三与第四齿轮的外缘相互啮合;一离合器包括一驱动件及一被驱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同扭力输出与转速比,适应不同路况需求,以自动方式在行车过程中达到二段变速的效果,具有较佳的传动效率,节省马达的电能需求,提高电动车续航力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电动车二段自动变速机构,尤指一种在高速状态时能自动驱转离合器,并运用单向轴承过转速特性,使不同转速比的二组齿轮组可独立运转的自动变速机构。
技术介绍
由于行的需求,使得代步的机车数量不断增加,但传统机车使用汽油为燃料,对能源的耗用与空气的污染产生极为严重且负面的伤害;基于环保意识的觉醒及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升高,因此,政府部门与环保团体对于不会造成环境危害的电动车,乃挹注了许多的资源与关注。电动车的发展已有十数年的历程,其动力源由电池供电给电动马达所造成,一般现有的电动车仅以一固定减速比的变速箱将电动马达的动力输出,由于缺少变换文件数的·功能,对于各种不同的行车状况,电动车常无法适时提供适当的驱动力,特别是在启动、爬坡路段,与上路后平顺路段,不同的扭力需求,却只能依赖电池以输出不同的功率来改变电动马达的输出动力,也因此常造成电池超出其负荷而减低其使用寿命;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许多电动车业者多以提升电池的规格与性能来适应;不过受限于放置电池的空间及电池所应提供的续航力,上项努力并不能有效解决不同路况的扭力需求。此外,图I所不是现有一种电动车的传动系统70,其中传动箱71 一侧设有一马达72,该马达72的主轴721带动一驱动盘73,再由一皮带74带动一传动盘75及一离合器76将动力传至出力轴77,出力轴77所接收到的动力会再经由减速机构78传动至输出轴79,再由该输出轴79来驱动车轮(图中未示)。上述传动系统70,其主要是利用皮带74配合驱动盘73及传动盘75成为一所谓的无段变速机构。但因皮带74作为动力传递元件,其机构传动效率差,进而使得马达72的输出马力须增加,如此一来,用电量将提高,致使其续航力减少,为其未臻完善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电动车二段自动变速机构,其具有不同扭力输出与转速比,以适应不同路况需求,且其是以自动方式在行车过程中达到二段变速的效果,并运用单向轴承过转速特性,使不同转速比的二组齿轮组可独立运转的自动变速机构,使其在变速过程中不会产生干扰,具有较佳的传动效率,可节省马达的电能需求,进而提高电动车续航力的功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二段自动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变速箱壳体,包括一外壳及一内壳,以容置所需的变速构件;一马达,固设于该变速箱壳体的外侧,其设有一马达壳体、一回转件及一输入轴;一传动轴、一输出轴,与前述的输入轴,三支轴个别在该变速箱壳体内枢转;—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具有不同齿数,分别枢设与嵌套在该输入轴上;一第一单向齿轮及一第二单向齿轮,其内孔座分别套设一单向轴承,且该单向轴承个别嵌套在该传动轴上,该第一单向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哨合,其二者具有较大齿数比,该第二单向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啮合,其二者具有较小齿数比;一第三齿轮及一第四齿轮,两者相互啮合,且分别嵌套在该传动轴上与该输出轴上;一离合器,包含一驱动件及一被驱动件,该驱动件卡制在该输入轴上,该被驱动件则枢设在该输入轴上并与该第一齿轮固结联动;借此,当马达处于较低转速状态,其输入轴带动第二齿轮、第二单向齿轮、传动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后,将较小的转速比传递给输出轴;又,当马达达到较高转速时,将促使离合器的驱动件与被驱动件形成结合状态,则输入轴会驱转离合器以带动第一齿轮、第一 单向齿轮、传动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后,将较大的转速比传递给输出轴,而获得二段式自动变速的效果。所述电动车二段自动变速机构,其中,该离合器更包含一固定环,其设有轴孔及突块,分别卡制该输入轴及该驱动件,以使该输入轴可带动该驱动件旋转。所述电动车二段自动变速机构,其中,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一单向齿轮,该第二齿轮与该第二单向齿轮,该第三齿轮与该第四齿轮,其相互啮合的外缘为螺旋齿。所述电动车二段自动变速机构,其中,该固定环与该第一齿轮间,及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二齿轮间,以轴套使得轴向定位。借助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相较于现有的电动车传动系统,具有变速时第一段及第二段不会相互干扰,且传动效率高而得以提升续航力的功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不同扭力输出与转速比,以适应不同路况需求,且其是以自动方式在行车过程中达到二段变速的效果,并运用单向轴承过转速特性,使不同转速比的二组齿轮组可独立运转的自动变速机构,使其在变速过程中不会产生干扰,具有较佳的传动效率,可节省马达的电能需求,进而提高电动车续航力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现有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A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低速状态传动路径的示意图。图3B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高速状态传动路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离合器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离合器组合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离合器侧面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螺旋齿轮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单向齿轮组合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单向齿轮侧面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0 :马达11 :马达壳体111 :第七轴座12:回转件13 :输入轴14 :螺丝15 :滚珠轴承20 :变速箱壳体 21 :外壳211 :第一轴孔212 :第一轴座213 :第二轴孔214 :第二轴座215 :第三轴座22:内壳221 :第四轴座222:第五轴座223 :第六轴座23 :螺丝24 :容置空间31 :第一齿轮311 :螺丝孔312:凸环32 :第二齿轮35 :轴套41 :传动轴42:第一单向齿轮421 :第七轴座42:第二单向齿轮431 :第八轴座44:单向轴承45 :轴承套46 :第三齿轮51 :输出轴52:第四齿轮60 :离合器61 :驱动件611 :卡制孔612 :压板613 :来令片62 :被驱动件621 :摩擦板622 :侧板623 :结合孔624 :螺栓孔63:固定环631 :卡制块632 :轴孔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2 图9所示,本技术的一可行实施例包含有一变速箱壳体20,包括一外壳21及一内壳22,该内、外壳21/22以数支螺丝23予以锁固,其所形成的容置空间24,用以容置所需的变速构件;该外壳21相关位置处设有第一轴孔211、第一轴座212、第二轴孔213、第二轴座214、及第三轴座215 ;该内壳22于对应该外壳21的相关位置处设有第四轴座221、第五轴座222、及第六轴座223 ;前述的各轴座则个别嵌入一滚珠轴承15。一马达10,包括一马达壳体11、一回转件12、及一输入轴13,以数支螺丝14锁固于该变速箱壳体20的外侧,该马达壳体11设有一第七轴座111,用以嵌入一滚珠轴承15,该输入轴13 —端嵌入该第七轴座111的滚珠轴承15内,另一端则穿过该外壳21后,嵌入该第四轴座221的滚珠轴承15内,且另该输入轴13可在该变速箱壳体20内枢转。一传动轴41,其两端分别嵌入该第二轴座214及该第五轴座222的滚珠轴承15内,且另该传动轴41可在该变速箱壳体20内枢转。—输出轴51,其一端嵌入该第三轴座215的滚珠轴承15内,另一端穿过该第六轴座223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二段自动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变速箱壳体,包括一外壳及一内壳;一马达,固设于该变速箱壳体的外侧,其设有一输入轴,且令该输入轴可在该变速箱壳体内枢转;一传动轴,令其可在该变速箱壳体内枢转;一输出轴,与外部构件连接以输出其动力,且令该输出轴可在该变速箱壳体内枢转;一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其外缘设有不同的齿数,同轴组设于该输入轴上,且该第一齿轮以枢设方式、该第二齿轮以嵌套方式在该输入轴上旋转;一第一单向齿轮及一第二单向齿轮,其外缘设有不同的齿数,同轴组设于该传动轴上,该第一单向齿轮及该第二单向齿轮的内孔座分别套设一单向轴承,且该单向轴承个别嵌套在该传动轴上,又,该第一单向齿轮与该第一齿轮互相啮合,其二者具有较小齿数比,该第二单向齿轮与该第二齿轮互相啮合,其二者具有较大齿数比,促以传递不同的转速给该传动轴;一第三齿轮嵌套在该传动轴上,一第四齿轮嵌套在该输出轴上,且该第三齿轮与该第四齿轮的外缘相互啮合,促以传递该传动轴的动力给该输出轴;一离合器,包括一驱动件及一被驱动件,该驱动件卡制在该输入轴上,该被驱动件枢设在该输入轴上,且该被驱动件的一侧锁固于该第一齿轮的侧边,促使该被驱动件与该第一齿轮相互联动;借此,当马达处于较低转速状态,其输入轴带动第二齿轮、第二单向齿轮、传动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后,将较小的转速比传递给输出轴;又,当马达达到较高转速时,将促使离合器的驱动件与被驱动件形成结合状态,则输入轴经由该离合器带动第一齿轮、第一单向齿轮、传动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后,将较大的转速比传递给输出轴,而获得二段式自动变速的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政
申请(专利权)人:周文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