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模块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094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仪表板模块和汽车,其中,仪表板模块包括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通过加强支架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包括仪表板模块和仪表板横梁,仪表板模块包括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通过加强支架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仪表板模块和汽车,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通过加强支架连接在一起,有效的加强了仪表板上下体装配好后的强度,有效的减少仪表板模块重量,同时装配简单可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仪表板的布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仪表板模块和汽车
技术介绍
仪表板模块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仪表板模块通常包括仪表板上体和仪表板下体。在仪表板模块装配时,仪表板上下体的装配既需要考虑仪表板模块整体的强度,又要确保装配简单可行。目前常用的装配方式为通过振动摩擦焊接或者采用螺钉直接装配仪表板上下体。出于整体强度的考虑,采用上述装配方式时,仪表板上下体须设计为较大尺寸,这样导致仪表板整体重量偏重,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以有效的加强仪表板上下体装配好后的强度,又可以有效的减少仪表板模块重量,同时装配简单可行的仪表板模块和汽车。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包括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所述仪表板上体、所述仪表板下体通过加强支架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其中,所述加强支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仪表板上体通过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一螺栓固定于所述板体上,所述板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固定仪表板横梁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板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仪表板下体通过伸入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第三螺栓固定于所述板体上。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为长圆形。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轴线均在一个平面内。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的所述板体向前弯折后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下方。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其中,所述加强支架上还设置有线束固定孔,所述加强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板体的侧面的侧板体,所述侧板体向后方延伸,所述线束固定孔设置于所述侧板体上。本技术的汽车,包括仪表板模块和仪表板横梁,所述仪表板模块包括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所述仪表板上体、所述仪表板下体、所述仪表板横梁通过加强支架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汽车,其中,所述加强支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仪表板上体通过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一螺栓固定于所述板体上,所述板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仪表板横梁通过伸入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二螺栓固定于所述板体上,所述板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仪表板下体通过伸入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第三螺栓固定于所述板体上。本技术的汽车,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栓的直径。本技术的汽车,其中,所述加强支架上还设置有线束固定孔。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和汽车,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通过加强支架连接在一起,有效的加强了仪表板上下体装配好后的强度,有效的减少仪表板模块重量,同时装配简单可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以及仪表板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加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示出了仪表板上体和加强支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4为图1的B-B剖面图,示出了仪表板下体和加强支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仪表板横梁与和加强支架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实施方式在仪表板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结构优化及降低成本和重量的目的,需尽可能减少仪表板上下体的尺寸,同时为了保证仪表板模块的使用要求和结构强度。如图1、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汽车,包括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I和仪表板横梁40。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I,包括仪表板上体10、仪表板下体30。仪表板上体10、仪表板下体30通过加强支架20连接在一起。仪表板上体10、仪表板下体30、仪表板横梁40通过加强支架20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通过加强支架连接在一起,有效的加强了仪表板上下体装配好后的强度,同时避免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直接连接,有效的减少仪表板模块重量,同时装配简单可行。结合图2所示,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I,其中,加强支架20包括板体21。板体2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51。仪表板上体10通过伸入第一安装孔51的第一螺栓61固定于板体21上。板体2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固定仪表板横梁40的第二安装孔52。仪表板横梁40通过伸入第二安装孔52的第二螺栓62固定于板体21上。板体21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孔53,仪表板下体30通过伸入第三安装孔53的第三螺栓63固定于板体21上。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1,其中,第一安装孔51为长圆形(椭圆形)。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I,其中,第二安装孔52的内径大于第二螺栓62的直径。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1,其中,第一安装孔51的轴线、第二安装孔52的轴线、第三安装孔53的轴线均在一个平面内。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I,其中,第二安装孔52和第三安装孔53之间的板体向前弯折后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71与第二弯折部72,第三安装孔53位于第二弯折部72的下方。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1,其中,加强支架20上还设置有线束固定孔80。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1,其中,加强支架20包括连接于板体21的侧面的侧板体22。侧板体22向后方延伸。线束固定孔80设置于侧板体22上。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侧板体22增加了加强支架20整体的强度,满足了连接支架的使用要求。线束固定孔80用来固定线束卡,上述设计有效的节约了安装空间。当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I安装时,首先分别装配仪表板上下体,当仪表板上体10、仪表板下体30均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一安装孔51和第三安装孔53分别将仪表板上体10、仪表板下体30安装于加强支架20上。第一安装孔51为长圆形(椭圆形),这样可以方便的调整螺栓的安装误差和零件位置。当仪表板上体10、仪表板下体30均固定、调整完毕后,将装配好的仪表板模块I固定在仪表板横梁40上,通过第二安装孔52用六角盘头螺栓(第二螺栓62)将加强支架20与仪表板横梁40固定。第二安装孔52的内径大于第二螺栓62的直径,这样可以方便的调整螺栓的安装误差和零件位置。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增加设计了加强支架,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通过螺钉装配方式分别与加强支架连接在一起,加强支架同时与仪表板横梁固定,既可以有效的加强仪表板上下体装配好后的强度,又可以有效的减少仪表板模块重量,同时确保装配简单可行本技术的仪表板模块有以下优点:加强了仪表板上下体连接的强度;有效的减小了仪表板上下体的尺寸,减少了仪表板模块的重量并降低了成本;结构优化合理,工艺容易实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仪表板模块,包括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上体、所述仪表板下体通过加强支架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仪表板上体通过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一螺栓固定于所述板体上,所述板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固定仪表板横梁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板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仪表板下体通过伸入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第三螺栓固定于所述板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为长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仪表板模块,包括仪表板上体、仪表板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上体、所述仪表板下体通过加强支架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马先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