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647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包括水腔,所述水腔包括进水腔和回水腔,所述进水腔和回水腔通过水流通道连通,所述进水腔的顶端设有连接回水腔的排气通道,由于在进水腔的最上部设有连接回水腔的排气通道,冷却液可以完全填充满进水腔的空间,从而水使进水腔内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进入回水腔,最终由回水腔内排出,从而防止气体在进水腔顶部积聚造成该部位绝热,提高气缸盖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内燃机
,尤其涉及一种气缸盖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气缸盖处在高温环境中,由于气缸盖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气缸盖中装配有气门、气门导管、气门阀座,喷油器等部件,缸盖需要进行良好的冷却,气缸盖内设有水腔,冷却液在水腔内流动吸热降温,气缸盖水腔有整体式,也有分体式,无论何种形式,冷却液一般都从底部流向顶部,逐级冷却各个部位,冷却后,冷却液流出缸盖,流回发动机水泵,冷却液在流动冷却过程中,易产生水蒸汽等气体,该气体需随时排出,以防气体在水腔最高处聚集造成气缸盖相应位置的绝热,从而产生不良后果,现有的气缸盖水腔包括进水腔和回水腔,进水腔和回水腔通过水流通道连通,冷却液通过进水腔流向回水腔,水流通道不在进水腔的最顶端和回水腔连接,使得进水腔顶部的气体不能排出,聚集在进水腔顶部的气体造成该部位的绝热,通常易造成气门导管与气门杆冷却不良,使得二者之间间隙过小,从而出现气门粘结,甚至断裂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缸盖,它可以将冷却液产生的气体随时排出,防止在水腔内积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缸盖,包括水腔,所述水腔包括进水腔和回水腔,所述进水腔和回水腔通过水流通道连通,所述进水腔的顶端设有连接回水腔的排气通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水腔的顶端(即进水腔的最上部)设有连接回水腔的排气通道,使冷却液可以完全填充满进水腔的空间,从而使进水腔内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进入回水腔,最终由回水腔内排出,防止气体在进水腔顶部积聚造成该部位绝热,提高气缸盖的散热效果,延长气缸盖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回水腔;2_排气通道;3_进水腔。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一种气缸盖,包括水腔,所述水腔包括进水腔3和回水腔1,所述进水腔3和回水腔I通过水流通道连通,所述进水腔3的顶端设有连接回水腔I的排气通道2,水流通道位置低于排气通道2,由于在进水腔3的最上部设有连接回水腔I的排气通道2,冷却液可以完全填充满进水腔3的空间,从而可使进水腔3内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2进入回水腔I,最终由回水腔I内排出,从而防止气体在进水腔3顶部积聚造成该部位绝热,提高 气缸盖的散热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缸盖,包括水腔,所述水腔包括进水腔和回水腔,所述进水腔和回水腔通过水流通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的顶端设有连接回水腔的排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缸盖,包括水腔,所述水腔包括进水腔和回水腔,所述进水腔和回水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学之张纪元李成艳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