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盖上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647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28
一种气缸盖上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布置结构,包括气缸盖和安装在气缸盖上的配气机构。从气缸盖前端看,每组进气液压挺柱孔布置在气缸盖的进气侧,并位于进气气门导管孔的左侧,每组排气液压挺柱孔布置在进气气门导管孔和排气气门导管孔之间。这样布置其优点在于进、排气液压挺柱孔相对于进、排气气门导管都偏向于进气侧,避免进、排气液压挺柱孔都夹在进、排气气门导管中间,可有效减小配气机构在高度与宽度方向的布置尺寸,进而减小气缸盖在高度与宽度方向的尺寸,使缸盖系统尺寸变小,有利于缸盖以及配气机构的空间布置的紧凑性,减少缸盖的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具体涉及布置有液压挺柱的气缸盖结构以及配气机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气缸盖结构是与配气机构的结构布置相互配合的。在发动机配气机构系统当中,配气机构零部件的布置既要考虑到保证各个气缸换气良好,充气效率尽可能高,便于提升发动机的开发性能,也要考虑到缸盖以及配气机构系统的空间布置的紧凑性,进、排气门夹角对燃烧室形状的影响要有利于进气过程中滚流的形成。传统的配气机构布置,从气缸盖前端看去,进气液压挺柱总成布置在缸盖的排气侧、进气门的右边;排气液压挺柱总成布置在缸盖的进气侧、排气门的左边;如此布置,进、排气液压挺柱总成夹在进、排气门之间,就会导致配气机构系统在高度和宽度方向的布置尺寸都会变大,进而导致缸盖在高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也都会变大,缸盖系统变大势必不利于缸盖以及配气机构系统的空间布置的紧凑性同时增加缸盖的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气缸盖上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布置结构,缩减气缸盖的高度和宽度尺寸,使得缸盖系统结构更为紧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气缸盖上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布置结构,包括气缸盖和安装在气缸盖上的配气机构。从所述气缸盖前端看,每组进气液压挺柱孔布置在气缸盖的进气侧,并位于进气气门导管孔的左侧,每组排气液压挺柱孔布置在进气气门导管孔和排气气门导管孔之间,即从进气侧到排气侧依次是:进气液压挺柱孔、进气气门导管孔、排气液压挺柱孔、排气气门导管孔。进一步,所述气缸盖上,每组进气液压挺柱孔和与之对应的进气门导管孔的中心轴线不平行,存在一个3°的夹角;同样,每组排气液压挺柱孔和与之对应的排气门导管孔的中心轴线也不平行,也存在一个3°的夹角。这样布置其优点在于进、排气液压挺柱孔相对于进、排气气门导管都偏向于进气侦牝就避免了进、排气液压挺柱孔都夹在进、排气气门导管中间,可以有效减小配气机构在高度与宽度方向的布置尺寸,进而减小气缸盖在高度与宽度方向的尺寸,使缸盖系统尺寸变小,不仅有利于缸盖以及配气机构系统的空间布置的紧凑性,减少缸盖的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而且便于调整进、排气气门夹角。进、排气液压挺柱孔与进、排气气门导管孔之间存在的3°夹角,在满足进、排气门升程的同时,相对于无夹角的平行布置结构,此种布置可以有效降低气缸盖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气缸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气缸盖上的进、排气液压挺柱孔和进、排气气门导管孔夹角示意图;图3是气缸盖配合安装配气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结构:如图1所示,从气缸盖I前端看,本技术提出布置结构的气缸盖I是将每组(图中只显示一组)中的进气液压挺柱孔3布置在气缸盖I的进气侧,并在进气气门导管孔2的左侧;排气液压挺柱孔4布置在气缸盖I的进气侧,并在排气气门导管孔5的左侧,即进气气门导管孔2和排气气门导管孔5之间。如图2所示,从气缸盖I前端看,进气液压挺柱孔的轴线33与进气门导管孔的轴线32有3°的夹角;排气液压挺柱孔的轴线34与排气门导管孔的轴线35也有3°的夹角。如图3所示,对安装在气缸盖中的配气机构,从气缸盖前端看,进气液压挺柱总成22布置在气缸盖的进气侧,并在进气门21的左侧,排气液压挺柱总成27布置在进气门21与排气门28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盖上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布置结构,包括气缸盖和安装在气缸盖上的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气缸盖前端看,每组进气液压挺柱孔布置在气缸盖的进气侧,并位于进气气门导管孔的左侧,每组排气液压挺柱孔布置在进气气门导管孔和排气气门导管孔之间,即从进气侧到排气侧依次是:进气液压挺柱孔、进气气门导管孔、排气液压挺柱孔、排气气门导管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上的发动机配气机构布置结构,包括气缸盖和安装在气缸盖上的配气机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气缸盖前端看,每组进气液压挺柱孔布置在气缸盖的进气侧,并位于进气气门导管孔的左侧,每组排气液压挺柱孔布置在进气气门导管孔和排气气门导管孔之间,即从进气侧到排气侧依次是:进气液压挺柱孔、进气气门导管孔、排气液压挺柱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派军张云富高兴华李春任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