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359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的步骤,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姜黄素纳米颗粒和溶菌酶在溶剂中混合并加入多肽偶合剂搅拌,所述姜黄素纳米颗粒:溶菌酶的质量比为1:4~5;然后将搅拌后的溶液透析、进行浓缩后真空干燥得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了具有小尺寸效应的带肾靶向溶菌酶的姜黄素颗粒,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肾纤维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颗粒药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肾纤维化治疗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肾间质纤维化病理机制有多环节与多靶点的特点,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而多采用综合措施。传统的治疗药物主要有:ACE1、血管紧张素II i型受体拮抗剂(ATlRA)、可溶性TGF-β抗体等。然而由于传统药物的靶向性差,所以抗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差,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我国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疾病中有悠久的历史,目前研究较多的中药有姜黄素、丹参、大黄、冬虫夏草、慢肾康、大黄庶虫丸等。姜黄素(curcumin, CM)是从植物姜黄Curcumalonga L.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和降血脂等作用。目前已有学者证实姜黄素能干扰MCs细胞周期分布,具有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彭文李琦付文成等《姜黄素及OX-LDL对系膜细胞凋亡及FAP-1和bag-Ι表达的影响》,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 (4):54-57 ;王浩、付文成、王云满等《姜黄素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系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上海医学.2007,30 (7):545-547.)。然而目前含姜黄素的活血化瘀中药尚缺乏明确的抗纤维化机理,同时靶向性较差。纳米微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及很强的吸附性和生物活性,表现出许多优异性能和全新的功能,可作为载体,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提高了药物吸收利用度和稳定性,改善药物性质和祀向性。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现有技术中已有将姜黄素载入纳米微粒治疗大鼠囊性纤维化,实现了姜黄素抗纤维化的祀向治疗(Cartiera MS, FerreiraEC, Caputo C, et al.Partial correction of cystic fibrosis defects with PLGAnanoparticles, encapsulating curcumin.Mol Pharm.2010 Feb I; 7 (I): 86-93.X 但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保持水、电解质、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的平衡作用。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较成熟的姜黄素聚乙二醇(polyglycol,PEG)和聚乳酸(PLA)嵌段共聚物对于肾间质没有很好的肾靶向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肾纤维化治疗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的步骤,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姜黄素纳米颗粒和溶菌酶在溶剂中混合并加入多肽偶合剂搅拌,所述姜黄素纳米颗粒:溶菌酶的质量比为1:4飞; 步骤2,将搅拌后的溶液透析、进行浓缩后真空干燥得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I的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戊烷、己烷、辛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腈、卩比啶、苯酚等。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I中的搅拌时间为2(Γ36小时。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透析时间为24 36小时。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肽偶合剂为EDC.HCl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HATU (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 -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HOBt (N-羟基苯并三氮唑)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为聚乙二醇(polyglycol, PEG)和聚乳酸(PLA)的共聚物。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的步骤包括: 将有机溶剂、姜黄素、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乳化剂、纯化水混合,用高剪切乳匀机分散,并超声乳化;然后搅拌挥发有机溶剂;最后调节pH值至酸性,加三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姜黄素纳米微粒。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姜黄素的加入量为2 3.2mg/ml有机溶剂、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的加入量为15 21mg/mg姜黄素。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乳化剂的加入量为2 3ml/ml有机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 ,纯化水的加入量为5飞ml/ml有机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正乙烷、环乙烷、三乙烷、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乳化剂选自6 12%的聚乙烯醇(PVA)、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水溶液。LZM又称胞壁质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glycanohydrlase),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LZM作为一适宜的肾祀向载体,具有可供药物连接的功能基团,在肾脏中特异性蓄积,特别是通过重吸收机制,在肾近端小管中蓄积,但被连接药物对其理化性质影响不大。本专利技术将溶菌酶连接进姜黄素纳米颗粒中,结合了姜黄素对肾纤维化治疗的功效和溶菌酶对肾间质的靶向性的特性,并且利用了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制备了具有小尺寸效应的带肾靶向溶菌酶的姜黄素颗粒。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肾纤维化。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包括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的步骤和以下步骤: 步骤1,将姜黄素纳米颗粒和溶菌酶在溶剂中混合并加入多肽偶合剂搅拌,所述姜黄素纳米颗粒:溶菌酶的质量比为1:4飞; 步骤2,将搅拌后的溶液透析、进行浓缩后真空干燥得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将溶菌酶连接进姜黄素纳米颗粒中,结合了姜黄素对肾纤维化治疗的功效和溶菌酶对肾间质的靶向性的特性,并且利用了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制备了具有小尺寸效应的带肾靶向溶菌酶的姜黄素颗粒。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肾纤维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姜黄素纳米颗粒的载体优选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如前所述,因为该种纳米颗粒在现有技术中研究的较为成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他姜黄素纳米颗粒,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戊烷、己烷、辛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腈、吡啶、苯酚等,优选乙醇溶液。多肽偶合剂为EDC.HCl、HATU、H0Bt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EDC -HCUHOBt。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用其他溶剂和多肽偶合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阐释。实施例1 将20ml 二氯甲烷、64mg姜黄素、60mll2%聚乙烯醇、1.344g聚乙二醇和聚乳酸的共聚物、IOOml纯化水混合,用高剪切乳匀机在12000rpm转速下剪切8min分散,并在300w功率下超声8次,每次30s ;然后搅拌挥发二氯甲烷;最后调节PH至酸性,加三氯甲烷萃取,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得到姜黄素纳米微粒。将姜黄素纳米颗粒Ig和5g溶菌酶在乙醇溶液中混合并加入EDC -HCUHOBt搅拌24小时;然后将搅拌后的溶液透析48小时,并进行浓缩后真空干燥得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得到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粒径101.5nm,有效直径正态分布,姜黄素含量2.58%。多分散指数0.252,在介质20%乙醇溶液及0.25%Twee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姜黄素纳米颗粒和溶菌酶在溶剂中混合并加入多肽偶合剂搅拌,所述姜黄素纳米颗粒:溶菌酶的质量比为1:4~5;步骤2,将搅拌后的溶液透析、进行浓缩后真空干燥得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姜黄素纳米颗粒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姜黄素纳米颗粒和溶菌酶在溶剂中混合并加入多肽偶合剂搅拌,所述姜黄素纳米颗粒:溶菌酶的质量比为1:4飞; 步骤2,将搅拌后的溶液透析、进行浓缩后真空干燥得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的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戊烷、己烷、辛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腈、吡唆、苯酚等。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的搅拌时间为2(Γ36小时。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透析时间为2Γ48小时。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偶合剂为EDC.HCl、HATU、HOBt中的一种或多种。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菌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王云满王浩殷佩浩李琦金周慧刘育军付文成朱冰冰姚卫国程蔚蔚孙仲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