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861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能够提供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高的耐偏磨损性的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充气轮胎设置有复合槽,该复合槽被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线倾斜的倾斜边部的第一槽边和以锐角与第一槽边的倾斜边部交叉的第二槽边划分成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在槽延伸方向上观看时,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两者的深度朝向倾斜边部与第二槽边交叉所在的位置逐渐减小。在槽横向方向上看时,从第一槽边延伸的槽壁在交叉点位置侧形成朝向槽底的、平缓倾斜的锥面。充气轮胎在胎面接地面上进一步设置有在平面图中被至少三面的槽边划分的槽。从各槽边朝向槽底延伸的槽壁中的至少一个槽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锥面,并且形成在锥面与垂直于胎面接地面的平面之间的角度在槽边的延伸方向上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更特别地涉及适于用作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通常,已知充气轮胎、特别是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在操纵稳定性方面受到形成在胎面部的胎面接地面中的槽(胎面花纹)的形状的很大影响。作为传统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示例,已经提出一种具有大致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周向槽和大致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横向槽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所述槽形成在轮胎的胎面接地面中(例如见专利文献1、2 )。在前述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中,周向槽起到提高操纵稳定性和防止打滑的作用,而横向槽发挥驱动力和制动力。然而,可以提高操纵稳定性等的、形成在胎面部的胎面接地面中的槽也降低了胎面部的刚性,以致在刚性上产生差异。结果,为了确保操纵稳定性的目的而在胎面部的胎面接地面中形成有周向槽和横向槽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可能经受显著的偏磨损,因此难以同时确保操纵稳定性和耐偏磨损性两者。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2140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6-1153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9]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以上所述,存在对于以下充气轮胎的需求该充气轮胎具有能够同时确保优异的操纵稳定性和高的耐偏磨损性两者的胎面花纹。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有利地解决前述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有如下特征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接地面中包括被第一槽边和第二槽边划分成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的复合槽,所述第一槽边具有在平面图中相对于轮胎周向线斜线地布置的倾斜边部,所述第二槽边在平面图中以锐角与所述第一槽边的所述倾斜边部交叉,其中,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两者均具有在所述槽的延伸方向上朝向所述倾斜边部与所述第二槽边之间的交叉点逐渐减小的槽深,并且当在槽横向方向上观看时,从所述第一槽边延伸的槽壁形成为朝向所述交叉点侧的槽底平缓倾斜的锥面。如上所述,在沿槽横向方向在交叉点侧形成有锥面的同时,槽深被制得在槽延伸方向上在交叉点侧较小,以由此抑制特别是在倾斜边部附近的偏磨损的发生以及刚性的降低。所以,能够在提供优异的操纵稳定性的同时获得高的耐偏磨损性。这里,本专利技术中的“被第一槽边和第二槽边划分成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的复合槽”可以在不损害专利技术效果的情况下、包括被划分成由于制造原因而彼此稍微隔开的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的复合槽。S卩,第一槽边和第二槽边在技术上可以没有在交叉点处连接,但是连接断开的第一槽边的虚拟线和连接断开的第二槽边的虚拟线仍然彼此交叉以形成交叉点。此外,“槽延伸方向”是指在平面图中、通过了在垂直于倾斜边部及其延长线的方向上测量出的复合槽宽度的中心的线的延伸方向,并且“槽横向方向”是指在平面图中、垂直于倾斜边部及其延长线的方向。这里,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倾斜边部优选地在长度上短于第二槽边。在长度上短于第二槽边的倾斜边部使得锥面能够跨越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的大部分进行延伸,这进一步提高了充气轮胎的耐偏磨损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所述锥面与垂直于所述胎面接地面的平面形成角度,从锐角侧测量出的该角度落入20°至75°的范围内。锥面需要与垂直于胎面接地面的平面形成至少20°的角度以便充分地抑制倾斜边部附近的刚性的降低以由此提高耐偏磨损性。另一方面,角度需要为最大75°以便确保排水性,并且还确保避免不必要地增加形成锥面所需的槽面积,以由此抑制刚性降低。应该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锥面与垂直于胎面接地面的平面形成角度”,这意味着锥面与在垂直于胎面接地面的方向上通过了倾斜边部的虚拟平面形成角度。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所述倾斜边部相对于所述轮胎周向线形成倾斜角度,从锐角侧测量出的该倾斜角度落入15°至85°的范围内。倾斜角度小于15°可能不能确保倾斜边部附近的在轮胎周向上的充分的刚性。另一方面,倾斜角度超过85°可能不能确保倾斜边部附近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充分的刚性。还有,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两者均具有从所述第二槽边延伸的槽壁,该槽壁与垂直于所述胎面接地面的平面形成角度,该角度在所述第二槽边的延伸方向上变化。从第二槽边延伸的槽壁的角度可适于改变,以获得高的耐偏磨损性和优异的操纵稳定性,同时提供优异的转弯性能。应该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从第二槽边延伸的槽壁与垂直于胎面接地面的平面形成角度”,这意味着从第二槽边延伸的槽壁与在垂直于胎面接地面的方向上通过了第二槽边的虚拟平面形成角度。此外,当第二槽边是曲线时,“通过了第二槽边的虚拟平面”是指通过了第二槽边的切线的虚拟平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有利地解决前述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有如下特征: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接地面中包括在平面图中被至少三个槽边划分的槽,其中,在所述槽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槽边具有朝向槽底延伸的槽壁,所述槽壁中的一个或多个槽壁至少部分地形成为锥面;并且所述锥面均与垂直于所述胎面接地面的平面形成角度,该角度在所述槽边的延伸方向上变化。应该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锥面与垂直于胎面接地面的平面形成角度”,这意味着锥面与通过了在槽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槽边并垂直于胎面部的虚拟平面形成角度。此夕卜,当槽边是曲线时,“通过了槽边的虚拟平面”是指通过了槽边的切线的虚拟平面。另外,“角度在槽边的延伸方向上变化”可以不仅是指角度连续变化而且可以指角度间歇性地变化。还有,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优选地包括由在所述槽内与所述锥面交叉的平缓倾斜面形成的至少一个槽壁。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确保优异的操纵稳定性和高的耐偏磨损性两者的充气轮胎。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代表性示例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展开图;图2是放大地示出形成在图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中的一个复合槽的放大图;图3 (a)至图3 (e)分别是沿图2中的线A_A至E_E截取的截面图;和图4是用于示出当在负载下滚动时被施加至图1的充气轮胎的力的说明图,其中:图4 (a)示出安装在机动两轮车的前轮上的、图1的充气轮胎;图4 (b)示出安装在机动两轮车的后轮上的、图1的充气轮胎。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这里,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示例的胎面部的一部分的展开图。部分地示出轮胎胎面部的、图1的充气轮胎是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更具体地是设计用于赛车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具有形成在其胎面接地面I中的多个复合槽2,槽2各终止于胎面接地面I内。具体地,该示例性充气轮胎具有形成在其胎面接地面I中的形状相同的多个复合槽2,复合槽2在尺寸上被配置成隔着轮胎赤道E彼此相反地定向(线对称),同时在轮胎周向上彼此间偏移半个节距。这里,如图1和图2所示,复合槽2各被第一槽边3和第二槽边4划分为第一槽部5和第二槽部6,第一槽部5和第二槽部6在形状上为大致三角形。换言之,复合槽2各包括一对槽部(第一槽部5和第二槽部6)。第一槽边3弯折两次以大致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具体地,第一槽边3包括:从复合槽2的轮胎周向上的一端(图1和图2中的下侧)延伸的第一边部31 ;从轮胎周向上的另一端(图1和图2中的上侧)延伸的第二边部32 ;和倾斜边部33,其在复合槽2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央侧连接第一边部31和第二边部32,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2 JP 2010-152421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接地面中包括被第一槽边和第二槽边划分成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的复合槽,所述第一槽边具有在平面图中相对于轮胎周向线斜线地布置的倾斜边部,所述第二槽边在平面图中以锐角与所述第一槽边的所述倾斜边部交叉, 其中,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两者均具有在所述槽的延伸方向上朝向所述倾斜边部与所述第二槽边之间的交叉点逐渐减小的槽深,并且当在槽横向方向上观看时,从所述第一槽边延伸的槽壁形成为朝向所述交叉点侧的槽底平缓倾斜的锥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边部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槽边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与垂直于所述胎面接地面的平面形成角度,从锐角侧测量出的该角度落入20°至75°的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岛雅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