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4227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设置用于穿入螺栓的孔部便可从变速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到发动机曲轴上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该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包括:第1组装体(2),其吸收同轴配置的第1转动轴(6)与第2转动轴(8)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一端(10)从所述第2转动轴(8)一侧通过连接件(7)连接到第1转动轴(6)上;第2组装体(3),其吸收第1转动轴(6)与第2转动轴(8)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配置于较连接件(7)更靠近第2转动轴(8)一侧,并且,另一端(26)连接到第2转动轴(8)上;以及连接手段(31),其连接第1组装体(2)的另一端(13)与第2组装体(3)的一端(20、21、22)。(*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收转动轴间产生的波动扭矩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例如配设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吸收(抑制)发动机与变速器产生的波动扭矩。有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具有阻尼部,其通过弹簧力吸收波动扭矩;迟滞部,其通过由摩擦等产生的迟滞扭矩吸收波动扭矩;以及限幅部,其在阻尼部及迟滞部不再能够吸收转动轴的扭转时,产生滑转。阻尼部设置在扭矩波动吸收装置的径向外侧部位后,具有可获得较大扭转角的优点。将阻尼部设置于装置的径向外侧部位时,在较阻尼部更靠近径向内侧的部位,扭矩波动吸收装置的输入一侧构件将从变速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到发动机的曲轴上。为了从变速器一侧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在扭矩波动吸收装置的构成材料中设置用于穿入螺栓的孔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09 - 293652号公报然而,扭矩波动吸收装置的结构上,有时无法在构成材料中设置用于穿入螺栓的孔部。例如,无法径向扩大装置的情况下,若在较阻尼部更靠近径向内侧处设置其他阻尼部或限幅部,则可能无法在构成材料中设置用于穿入螺栓的孔部。即使假设在构成材料中设置用于穿入螺栓的孔部,也可能会由于孔部而令构成材料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课题是提供一种不设置用于穿入螺栓的孔部便可从变速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到发动 机曲轴上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本技术一种观点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I组装体,其吸收同轴配置的第I转动轴与第2转动轴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一端从所述第2转动轴一侧通过连接件连接到所述第I转动轴上;第2组装体,其吸收所述第I转动轴与所述第2转动轴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配置于较所述连接件更靠近所述第2转动轴一侧,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2转动轴上;以及连接手段,其连接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第I组装体具有通过弹力来吸收所述第I转动轴与所述第2转动轴之间所产生波动扭矩的第I阻尼部,所述第2组装体具有通过弹力来吸收所述第I转动轴与所述第2转动轴之间所产生波动扭矩的第2阻尼部、或者在所述第I阻尼部中不再能够吸收波动扭矩时产生滑转的限幅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第2组装体配置于较所述第I组装体的所述第I阻尼部更靠近径向内侧处。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第2组装体的另一端通过花键扣合与所述第2转动轴连接。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配置于较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更靠近所述第2转动轴一侧,所述连接手段是将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连接到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的螺栓。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配置于较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更靠近径向内侧处,所述连接手段具有形成于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内周面的内花键、以及形成于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外周面且与所述内花键进行花键啮合的外花键。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连接手段具有形成于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上且往所述第2转动轴一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上且被所述突起部穿入的多个孔部,所述突起部以与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在周向及径向上移动受到限制的方式,与所述孔部扣合。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突起部在贯通所述孔部的前端部具有钩住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的钩部,同时构成为可在所述孔部内往径向或周向弹性变形,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主体与所述钩部,轴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突起部是前端部在径向或周向上分成2个的前端分开突起部,所述钩部形成于所述前端分开突起部中贯通所述孔部的前端部的径向或周向两侧。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突起部在贯通所述孔部的前端部具有通过冲压成型往径向外侧或内侧弯曲突出的钩挂部,同时构成为可在所述孔部内往径向内侧或外侧弹性变形,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主体与所述钩挂部,轴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钩挂部的周向或径向宽度形成为较所述孔部内配置部分的所述突起部的周向或径向宽度更小。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突起部在配置于所述孔部内的部分具有孔或切槽。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突起部具有将贯通所述孔部的前端部往径向或周向弯曲的弯曲部,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主体与所述弯曲部,轴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弯曲部具有孔或切槽。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弯曲部具有沿周向或径向形成的沟。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弯曲部的周向或径向宽度形成为较所述孔部内配置部分的所述突起部的周向或径向宽度更小。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突起部在贯通所述孔部的前端部中位于径向或周向的面上具有沟,同时具有安装在所述沟上的固定用具,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主体与所述固定用具,轴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突起部在贯通所述孔部的前端部中位于径向或周向的面上具有沟,同时具有保持在所述沟上的弹性体,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主体与所述弹性体,轴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突起部在贯通所述孔部的前端部中位于径向外侧的面上具有沟,同时具有共同安装在所述沟以及位于往所述沟的周向偏离处的其他沟上的环件,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主体与所述环件,轴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连接手段是通过焊接将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与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连接起来的焊接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连接手段具有贯通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及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且钩住或固定到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的帽檐部,并且,具有在前端部有沟的销件、以及安装在所述沟上的固定用具,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主体与所述固定用具,轴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连接手段具有贯通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及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且钩住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的帽檐部,具有前端部分成2个的前端分开销部,并且,具有在所述前端分开销部的前端有钩住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的钩部的销件,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主体与所述帽檐部,轴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具备板件,该板件配置于较所述第2组装体更靠近所述第2转动轴一侧,同时安装在所述第2转动轴上,并且通过所述第2转动轴的落差部,往远离所述第I转动轴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所述突起部的前端部与所述板件抵接。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具备间隔物,该间隔物配置于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与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之间,同时具有贯通所述突起部的孔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波动吸收装置中,优选具备弹性件,该弹性件配置于所述第2转动轴落差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组装体,其吸收同轴配置的第1转动轴与第2转动轴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一端从所述第2转动轴一侧通过连接件连接到所述第1转动轴上;第2组装体,其吸收所述第1转动轴与所述第2转动轴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配置于较所述连接件更靠近所述第2转动轴一侧,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2转动轴上;以及连接手段,其连接所述第1组装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5.27 JP 2011-1193801.一种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I组装体,其吸收同轴配置的第I转动轴与第2转动轴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一端从所述第2转动轴一侧通过连接件连接到所述第I转动轴上; 第2组装体,其吸收所述第I转动轴与所述第2转动轴之间产生的波动扭矩,同时配置于较所述连接件更靠近所述第2转动轴一侧,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2转动轴上;以及 连接手段,其连接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其中,所述第I组装体具有通过弹力来吸收所述第I转动轴与所述第2转动轴之间所产生波动扭矩的第I阻尼部, 所述第2组装体具有通过弹力来吸收所述第I转动轴与所述第2转动轴之间所产生波动扭矩的第2阻尼部、或者在所述第I阻尼部不再能够吸收波动扭矩时产生滑转的限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其中,所述第2组装体配置于较所述第I组装体的所述第I阻尼部更靠近径向内侧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其中,所述第2组装体的另一端通过花键扣合与所述第2转动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其中,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配置于较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更靠近所述第2转动轴一侧, 所述连接手段是将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连接到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的螺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其中,所述第2组装体的一端配置于较所述第I组装体的另一端更靠近径向内侧处, 所述连接手段具有形成于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内周面的内花键、以及形成于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外周面且与所述内花键进行花键啮合的外花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手段具有 形成于所述第I组装体另一端上且往所述第2转动轴一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以及 形成于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上且被所述突起部穿入的多个孔部, 所述突起部以相对于所述第2组装体一端在周向及径向上移动受到限制的方式,与所述孔部扣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矩波动吸收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在贯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伯智洋西尾优作川添博司末崎纮章中垣内聪关根务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