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1849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4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车身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框架,包含形成闭合剖面部的车身结构部件;加强体,设置在闭合剖面部内且与框架接合;其他车身结构部件,与框架的外表面接合,是与该框架所包含的车身结构部件不同的部件;其中,框架与加强体的接合部具有在该框架与加强体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结合的刚性结合部和在该框架与加强体两者之间设有衰减部件的状态下结合的柔性结合部,且设置在框架的与其他车身结构部件接合的部分近傍的内面侧。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且能够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车辆中,为了提高乘坐舒适度及安全性而要求提高车身的刚性,作为提高车身刚性的技术,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59-182472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I)及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60-097673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由车身结构部件形成的闭合剖面部内设置加强体的技术。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在由下边梁外件与下边梁内件形成的下边梁的闭合剖面部内将隔板呈节状设置,将该隔板周边设置的凸缘部利用点焊与粘合剂接合于下边梁外件及下边梁内件的内面。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在由上构件与下构件形成的前悬架构件的闭合剖面部内同样将隔板呈节状设置,将该隔板周边设置的凸缘部利用结构用粘合剂接合于上构件的内面。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结构中,虽能实现车身刚性的提高,但有时会因其设置部位或形状等而无法有效地抑制车辆各部分中所产生的振动向车室内传递。因此,为了抑制传递至乘员的振动以提高乘坐舒适度,并且为了降低噪音,必须进一步改善车身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充分确保车身的刚性且抑制振动的传递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且能够降低噪音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框架(16、56、…),包含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车身结构部件,该车身结构部件形成闭合剖面部(16a、56a、···);加强体(30、40、…),设置在所述闭合剖面部(16a、56a、…)内且与所述框架(16、56、…)接合;其他车身结构部件,与所述框架(16、56、···)的外表面接合,是与所述框架所包含的所述车身结构部件不同的部件。所述加强体(30、40、…)设置在位于所述框架(16、56、…)与所述其他车身结构部件接合的接合部近傍的所述闭合剖面部(16a、56a、…)内的指定部位,所述框架(16、56、…)与所述加强体(30、40、…)的接合部具有刚性结合部和柔性结合部,所述刚性结合部是所述框架与所述加强体在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结合的结合部,所述柔性结合部是所述框架与所述加强体在两者之间设有衰减部件(37、47、…)的状态下结合的结合部。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车身结构中,“接合部近傍”是指位于“接合部”附近且能够使从所述其他车身结构部件输入至所述框架的振动有效地衰减的位置。作为“接合部近傍”,例如有接合部的背面。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由例如中空管状的单一的车身结构部件或由接合两个车身结构部件而形成的框架的闭合剖面部内设置加强体,从而提高所述框架以及包含该框架的车身的刚性,抑制所述框架的变形以及所述闭合剖面部的坍塌等。此时,由于所述框架与加强体的接合部具有通过焊接或螺栓紧固等结合的部位(刚性结合部)和经由衰减部件而结合的部位(柔性结合部),因此通过刚性结合部将框架与加强体牢固地接合,以确保所述刚性提高的效果,并且通过柔性结合部的衰减部件使框架的振动衰减。由此,车身的刚性得以充分确保,并且振动的传递得以抑制,因此能够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而且能够降低噪音。并且,无须为了抑制振动传递而另外设置部件,因此具有既能避免车身重量的增加等又能达成上述效果的优点。另外,由于所述框架与加强体的接合部设置在位于所述框架与其他车身结构部件的接合部近傍的所述闭合剖面部内的指定部位,因此能够使从所述其他车身结构部件输入至所述框架的振动有效地衰减,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起到上述效果。本专利技术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衰减部件(37、47、…)为粘弹性部件,并且,所述粘弹性部件的物性处于在由X轴表示储能模量且Y轴表示损失系数的X、Y坐标系中以坐标(1,0. 4), (2,0. 2)、(10,O.1)、(2000,0.1)、(10000,O. 2)、(10000,O. 4)所示的六点包围且包含这六点的范围内或者损失系数超过O. 4的范围。在该结构中在由X轴表示储能模量且Y轴表示损失系数的X、Y坐标系中以坐标(1,0. 4), (2,0. 2)、(10,O.1)、(2000,0.1)、(10000,O. 2)、(10000,O. 4)所示的六点包围且包含这六点的范围内”是指“由通过(1,0.4)和(2,0.2)的第一直线、通过(2,0.2)和(10,O.1)的第二直线、通过(10,O.1)和(2000,O.1)的第三直线、通过(2000,O.1)和(10000,O. 2)的第四直线、通过(10000,0. 2)和(10000,0. 4)的第五直线以及通过(10000,0. 4)和(1,0. 4)的第六直线之六条直线交叉来形成的六边形的边上或该六边形内部”;“损失系数超过O. 4的范围”是指“在由X轴表示储能模量且Y轴表示损失系数的X、Y坐标系中,由Y> O. 4的不等式表示的范围”。当所述粘弹性部件的物性处于损失系数超过O.4的范围时,优选该粘弹性部件的储能模量大于等于1,另外优选该粘弹性部件的储能模量小于等于10000,进一步优选该粘弹性部件的储能模量大于等于I且小于等于10000。根据该结构,由于使用粘弹性部件作为所述衰减部件,并且作为其物性的储能模量与损失系数被特定为振动衰减效果已得到确认的指定范围内的值,因此可确实地达成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加强体是在周部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凸缘部的隔板(30、40、…),所述接合部包含所述凸缘部与所述框架(16、56、…)接合的部位。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凸缘部来容易地接合所述框架与隔板,并且能够确实地达成所述刚性提高效果及振动衰减效果。该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隔板(70、120、…)具有分隔所述闭合剖面部(56a、95a、…)的两片隔壁部(71、72 ;121、122、···)和连结这两片隔壁部的连结部(73、123、…)。根据该结构,借助隔板达成的 刚性提高效果涉及到形成闭合剖面部的框架的广范围,并且与在闭合剖面部内的相近的两处部位分别设置隔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零件数目减半从而零件管理或组装作业的效率提高。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凸缘部中的一个凸缘部与所述框架(16、56、…)接合的接合部包含所述刚性结合部和所述柔性结合部。根据该结构,凸缘部与隔板通过刚性结合部而牢固地结合,并且凸缘部与隔板之间的柔性结合部能够实现振动衰减效果。本专利技术中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闭合剖面部(16a、56a、…)由两个所述车身结构部件形成。这样,本专利技术能够较佳地适用于由两个车身结构部件形成框架的闭合剖面部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车辆的车身结构,所述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框架(16、56、…),包含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车身结构部件,该车身结构部件形成闭合剖面部(16a、56a、…);加强体(30、40、…),设置在所述闭合剖面部(16a、56a、…)内且与所述框架(16、56、…)接合;其他车身结构部件,与所述框架(16、56、…)的外表面接合,是与所述框架所包含的所述车身结构部件不同的部件。该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所述其他车身结构部件接合于所述框架(16、56、…)的外表面;第二步骤,将所述加强体(30、40、…)接合于位于所述框架(16、56、···)与所述其他车身结构部件接合的接合部近傍的所述闭合剖面部(16a、56a、…)内 的指定部位。所述第二步骤包含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包含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车身结构部件,该车身结构部件形成闭合剖面部;加强体,设置在所述闭合剖面部内且与所述框架接合;其他车身结构部件,与所述框架的外表面接合,是与所述框架所包含的所述车身结构部件不同的部件;其中,所述加强体设置在位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其他车身结构部件接合的接合部近傍的所述闭合剖面部内的指定部位,所述框架与所述加强体的接合部具有刚性结合部和柔性结合部,所述刚性结合部是所述框架与所述加强体在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结合的结合部,所述柔性结合部是所述框架与所述加强体在两者之间设有衰减部件的状态下结合的结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31 JP 2011-1890591.一种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包含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车身结构部件,该车身结构部件形成闭合剖面部; 加强体,设置在所述闭合剖面部内且与所述框架接合; 其他车身结构部件,与所述框架的外表面接合,是与所述框架所包含的所述车身结构部件不同的部件;其中, 所述加强体设置在位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其他车身结构部件接合的接合部近傍的所述闭合剖面部内的指定部位, 所述框架与所述加强体的接合部具有刚性结合部和柔性结合部,所述刚性结合部是所述框架与所述加强体在相互抵接的状态下结合的结合部,所述柔性结合部是所述框架与所述加强体在两者之间设有衰减部件的状态下结合的结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衰减部件为粘弹性部件, 所述粘弹性部件的物性处于在由X轴表示储能模量且Y轴表示损失系数的X、Y坐标系中以坐标(1,0. 4)、(2,O. 2)、(10,O.1)、(1000,O.1)、(2000,O. 2)、(10000,O. 4)所示的六点包围且包含这六点的范围内或者损失系数超过O. 4的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体是在周部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凸缘部的隔板, 所述接合部包含所述凸缘部与所述框架接合的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木治杉原毅中川兴也长尾邦昭寺田荣藏田三穗伊吉章渡边重昭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