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变色技术领域。所述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包括: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高以及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在提高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色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在追求高性能器件的同时,也在追求外观色彩丰富的器件。所以,如何制作出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而实现变色的器件已经成为各器件制造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一种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基材上依次形成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离子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透明导电层,然后在两侧的透明导电层之间加上一定电压,从而使得电致变色层在电压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器件颜色的变化。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使用现有方案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由于每层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所以当五层膜叠加到一起时,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很高并且良品率很低,并且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制作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变色器件制作成本高、良品率低以及能够实现的变色色彩单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色器件,所述变色器件包括基材、形成于所述基材上的第一电热膜和形成于所述第一电热膜上的第一热致变色膜;所述第一电热膜还与第一电源相连;当所述第一电源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电热膜开始发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至第二颜色;当所述第一电源被断开时,所述第一电热膜开始冷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由所述第二颜色切换回所述第一颜色。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材是导电基材,所述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基材与所述第一电热膜之间的绝缘膜。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色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之上的透明隔热层、形成于所述透明隔热层之上的第二电热膜和形成于所述第二电热膜之上的第二热致变色膜;所述第二电热膜还与第二电源相连;当所述第二电源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电热膜开始发热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由第三颜色切换至第四颜色;当所述第二电源被断开时,所述第二电热膜开始冷却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由所述第四颜色切换回所述第三颜色。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材是经过预定处理的或未经过所述预定处理的玻璃、陶瓷、镁、铝、不锈钢以及合金中的任一种,所述预定处理包括气相沉积镀膜、电化学镀膜、化学镀膜、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热喷涂、喷漆和形成有机物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热膜是纯金属薄膜、掺杂预定材料的金属薄膜和掺杂预定材料的合金薄膜中的任一种,所述预定材料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合物、碳氮化合物、碳氮化合物和碳氮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和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是具有至少一个变色阈值的感温油墨;所述透明隔热层包括氧化物薄膜、氮化物薄膜、碳化物薄膜、氮碳化合物薄膜、氮氧化合物薄膜和碳氮氧化合物薄膜中的任一种。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源和/或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在0至36伏的范围内。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变色器件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包括蒸发镀膜、磁控溅射镀膜和离子镀膜中的任一种;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包括喷涂、转印、丝印、胶印和移印中的任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材是导电基材,所述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之前,还包括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基材上形成一层绝缘膜。结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包括遮蔽所述基材的部分区域使得在所述基材的表面留出包含至少一个图案的另一部分区域;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另一部分区域之上形成一层所述第一电热膜。结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电热膜分割成至少一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蚀刻一个图案。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包括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的全部或者部分区域之上分别形成一层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各个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的材料相同或者不同。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之后,还包括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上形成一层透明隔热层;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透明隔热层上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 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二热致变色膜。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透明隔热层上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包括遮蔽所述透明隔热膜的部分区域使得在所述透明隔热膜的表面留出包含至少一个图案的另一部分区域;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另一部分区域之上形成一层所述第二电热膜。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二热致变色膜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电热膜分割成至少一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蚀刻一个图案。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二热致变色膜,包括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的全部或者部分区域之上分别形成一层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各个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的材料相同或者不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并且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从而使得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为第二颜色,并且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高以及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在提高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制作成本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电热膜与第一电源相连的电路图;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包括:基材、形成于所述基材上的第一电热膜和形成于所述第一电热膜上的第一热致变色膜;所述第一电热膜还与第一电源相连;当所述第一电源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电热膜开始发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至第二颜色;当所述第一电源被断开时,所述第一电热膜开始冷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由所述第二颜色切换回所述第一颜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包括基材、形成于所述基材上的第一电热膜和形成于所述第一电热膜上的第一热致变色所述第一电热膜还与第一电源相连;当所述第一电源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电热膜开始发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至第二颜色;当所述第一电源被断开时,所述第一电热膜开始冷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由所述第二颜色切换回所述第一颜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是导电基材,所述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基材与所述第一电热膜之间的绝缘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之上的透明隔热层、形成于所述透明隔热层之上的第二电热膜和形成于所述第二电热膜之上的第二热致变色膜;所述第二电热膜还与第二电源相连;当所述第二电源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电热膜开始发热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由第三颜色切换至第四颜色;当所述第二电源被断开时,所述第二电热膜开始冷却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由所述第四颜色切换回所述第三颜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是经过预定处理的或未经过所述预定处理的玻璃、陶瓷、镁、铝、不锈钢以及合金中的任一种,所述预定处理包括气相沉积镀膜、电化学镀膜、化学镀膜、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热喷涂、喷漆和形成有机物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热膜是纯金属薄膜、掺杂预定材料的金属薄膜和掺杂预定材料的合金薄膜中的任一种,所述预定材料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合物、碳氮化合物、碳氮化合物和碳氮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和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是具有至少一个变色阈值的感温油墨; 所述透明隔热层包括氧化物薄膜、氮化物薄膜、碳化物薄膜、氮碳化合物薄膜、氮氧化合物薄膜和碳氮氧化合物薄膜中的任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色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和/或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在O至36伏的范围内。6.—种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包括蒸发镀膜、 磁控溅射镀膜和离子镀膜中的任一种;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包括喷涂、转印、丝印、胶印和移印中的任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