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和显示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156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和显示器件,具体地说,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包括:显示基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的对置基板;形成于所述对置基板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对置电极;层叠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一电致变色层;形成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单个多孔膜;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二显示电极和第二电致变色层;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三显示电极和第三电致变色层;以及存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电解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和显示器件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和显示器件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代替纸张的电子介质,电子纸的开发已得到积极地进行。作为用作电子纸的显示器件,已经知晓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在本文中,将通过施加电压而可逆地改变光学或物理性质的现象称为电致变色。此外,电致变色显示器件是利用表现出电致变色的电致变色化合物的显色和消色的显示器件。作为用作电子纸的显示器件的技术中的有希望的候选物,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的研究和开发例如材料开发和器件设计已得到广泛进行,因为电致变色显示器件是反射型显示器件、具有保持效果且能够在低的电压下驱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1-209688公开了具有如下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显示电极与电致变色层的层叠体(stack);在所述层叠体的显示电极侧或电致变色层侧的任一侧提供的具有通孔的膜;以及对置基板,其上提供有与显示电极相对的对置电极。在此,包括多个层叠体,其中在所述多个层叠体各自的显示电极侧或电致变色层侧的任一侧提供具有通孔的膜。但是,期望进一步抑制光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其包括:显示基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的对置基板;形成于所述对置基板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对置电极;层叠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一电致变色层;形成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单个多孔膜;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二显示电极和第二电致变色层;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三显示电极和第三电致变色层;以及存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电解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显示器件,其包括如前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元件。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了电致变色显示元件的一个实例的截面图。图2是说明了图1中的电致变色显示元件的显示组件的截面图。图3A和图3B是说明了电致变色显示元件的另一实例的图。图4是说明了实施例1中的显示电极和对置电极的布置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将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图1说明了电致变色显示元件的一个实例。电致变色显示元件10具有显示基板11以及与显示基板11相对的对置基板12,而且,在显示基板11和对置基板12之间形成多孔膜13。此外,在显示基板11的与对置基板12相对的一侧顺序层叠第一显示电极14a和第一电致变色层15a,而且,在对置基板12的与显示基板11相对的一侧形成对置电极16。而且,在多孔膜13的与显示基板11相对的一侧顺序层叠第二显示电极14b和第二电致变色层15b。此外,在多孔膜13的与对置基板12相对的一侧顺序层叠第三显示电极14c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而且,在显示基板11和对置基板12之间存在电解质溶液17。此外,显示基板11和对置基板12通过间隔物18结合。第一显示电极14a是用于控制对置电极16上的电位并使第一电致变色层15a显色和/或消色的电极。第二显示电极14b是用于控制对置电极16上的电位并使第二电致变色层15b显色和/或消色的电极。第三显示电极14c是用于控制对置电极16上的电位并使第三电致变色层15c显色和/或消色的电极。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分别接触第一显示电极14a、第二显示电极14b和第三显示电极14c并分别形成在第一显示电极14a、第二显示电极14b和第三显示电极14c上。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各自包括这样的金属氧化物颗粒,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带有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显色和/或消色的电致变色化合物。在这样的情况下,提供了电致变色化合物的单个分子键合至或吸附在金属氧化物颗粒上的状态。从而,将电子从显示电极通过金属氧化物颗粒传输至电致变色化合物是可能的,而且,有效地导致其显色或消色是可能的。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由于分别来自第一显示电极14a、第二显示电极14b和第三显示电极14c的电子的授受(供给和/或接受)而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显色和/或消色。在此,如果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各自固定而不移动电致变色化合物并且确保电连接而不抑制电致变色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涉及的电子的授受(供给或接受),则可将电致变色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颗粒混合成为单个层。第三电致变色层15c中所包括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可为白色颜料颗粒。从而,使第三电致变色层15c具有白色反射功能是可能的。白色颜料颗粒不特别限制且可列举金属氧化物颗粒,例如,氧化钛颗粒、氧化铝颗粒、氧化锌颗粒、氧化硅颗粒、氧化铯颗粒、或氧化钇颗粒。由于电致变色显示元件10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多色显示是可能的。独立地控制第一显示电极14a相对于对置电极16的电位、第二显示电极14b相对于对置电极16的电位、以及第三显示电极14c相对于对置电极16的电位是可能的。结果,独立地使接触第一显示电极14a并形成在其上的第一电致变色层15a、接触第二显示电极14b并形成在其上的第二电致变色层15b、以及接触第三显示电极14c并形成在其上的第三电致变色层15c显色和/或消色是可能的。由于层叠了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因此,归功于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的显色和/或消色图案,多色显示是可能的。此外,当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包括显色为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电致变色化合物时,电致变色显示元件10的全色显示是可能的。如图2中所说明的,制造第一显示组件A和第二显示组件B以用于电致变色显示元件10,从而,容易地确保第一显示电极14a、第二显示电极14b和第三显示电极14c之间的绝缘是可能的。在此,第一显示组件A是这样的:在显示基板11上顺序层叠第一显示电极14a和第一电致变色层15a。另一方面,第二显示组件B是这样的:在多孔膜13的一个面上顺序层叠第二显示电极14b和第二电致变色层15b且在其另一个面上顺序层叠第三显示电极14c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此外,由于可在多孔膜13上形成包括金属氧化物颗粒的膜之后键合或吸附各电致变色化合物,因此,容易或方便地形成第二电致变色层15b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是可能的。在此,第一显示组件A中的第一显示电极14a和第一电致变色层15a的层叠次序可颠倒。此外,第二显示组件B中的第二显示电极14b和第二电致变色层15b的层叠次序和/或第三显示电极14c和第三电致变色层15c的层叠次序可颠倒。显示基板11不特别限制,只要提供透明的显示基板,而且,可列举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类似物。对于构成塑料基板的材料,可列举聚碳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基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或类似物。在此,当将塑料膜用于显示基板11时,制造质轻且柔性的电致变色显示元件是可能的。构成第一显示电极14a、第二显示电极14b和/或第三显示电极14c的材料不特别限制,只要提供具有导电性且为透明的材料,而且,可列举锡掺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和显示器件

【技术保护点】
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包括:显示基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的对置基板;形成于所述对置基板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对置电极;层叠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一电致变色层;形成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单个多孔膜;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二显示电极和第二电致变色层;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三显示电极和第三电致变色层;以及存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电解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15 JP 2013-0543031.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包括:显示基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的对置基板;形成于所述对置基板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对置电极;层叠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一电致变色层;形成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单个多孔膜;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二显示电极和第二电致变色层;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三显示电极和第三电致变色层;以及存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电解质,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三显示电极具有彼此不重叠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城祯久八代彻冈田吉智平野成伸藤村浩辻和明高桥裕幸金硕灿油谷圭一郎匂坂俊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