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控换向阀,它应用于液压系统,尤其是高压大流量液压系统,电 液控制液压系统,比例控制和伺服控制液压系统等。
技术介绍
目前在高压大流量系统中、在比例控制系统中、在伺服控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电 液换向阀、液动换向阀、比例换向阀、伺服阀等,都是由先导阀将先导油路的压力油作用于 主阀芯的两端驱动主阀芯动作实现换向和其他相关控制。这种结构不具备压力补偿功能, 系统性能受到限制,且先导油路结构复杂,甚至需要一个单独的油泵为先导油路提供低压 油。例如,比例换向阀是以比例减压阀为先导级向主阀芯两端施加压力油和弹簧力平衡来 调节阀口开度(阀口开启面积大小),在没有压力补偿功能的前提下,其流量受负载影响很 大,很难做到流量的比例控制。伺服阀以喷嘴挡板结构或射流管结构作为先导级将压力油 作用于主阀芯两端控制其开度。在工程机械中采用的多路换向系统,由手动先导级通过先 导油路控制主级阀,在没有压力补偿的前提下,各缸的速度受负载影响而不易控制,无法实 现多缸联动。现有技术中用调速阀实现压力补偿功能,它由一个定差减压阀和一个节流阀 串联而成,它和换向阀一起可构成压力补偿液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控换向阀,包括阀体、阀芯、阀芯孔和内油路,其特征在于:a)?甲阀芯(1)和乙阀芯(2)分别装在阀体(17)内的两个阀芯孔中,甲阀芯(1)与阀芯孔形成两个阀口:甲上阀口(3)和甲下阀口(4),阀口开度随甲阀芯(1)的轴向移动而同时增大或减小,乙阀芯(2)与阀芯孔形成两个阀口:乙上阀口(8)和乙下阀口(9),阀口开度随乙阀芯(2)的轴向移动而同时增大或减小,甲阀芯(1)、乙阀芯(2)的轴向分别装有甲弹簧(7)、乙弹簧(10),作用在阀芯上的弹簧力的方向是使阀口增大的方向;b)?在进油口处设置了两个单向阀:甲单向阀(15)和乙单向阀(16);c)?内油路结构是:输入压力油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控换向阀,包括阀体、阀芯、阀芯孔和内油路,其特征在于 a)甲阀芯(I)和乙阀芯(2)分别装在阀体(17)内的两个阀芯孔中,甲阀芯(I)与阀芯孔形成两个阀口甲上阀口(3)和甲下阀口(4),阀口开度随甲阀芯(I)的轴向移动而同时增大或减小,乙阀芯(2)与阀芯孔形成两个阀口乙上阀口(8)和乙下阀口(9),阀口开度随乙阀芯(2)的轴向移动而同时增大或减小,甲阀芯(I)、乙阀芯(2)的轴向分别装有甲弹簧(7)、乙弹簧(10),作用在阀芯上的弹簧力的方向是使阀口增大的方向; b)在进油口处设置了两个单向阀甲单向阀(15)和乙单向阀(16); c)内油路结构是输入压力油一分为二,其中一路经甲单向阀(15)后再接甲上阀口(3)的进口端,另一路经乙单向阀(16)后再接乙上阀口(8)的进口端,甲上阀口(3)的出口端和乙下阀口(9)的进口端连通后形成输出端B,乙上阀口(8)的出口端和甲下阀口(4)的进口端连通后形成输出端A,输出端A和输出端B引出阀外接液压缸或其它液压执行机构的两腔,甲下阀口(4)的出口端引出阀外形成甲回油口 C,同时压力油通过甲油路通道(18)连通甲阀芯上腔,液压力作用于甲上腔面(5),甲阀芯下腔引出阀外形成甲补油口 D,乙下阀口(9)出口端引出阀外形成乙回油口 E,同时压力油通过乙油路通道(19)连通乙阀芯上腔,液压力作用于乙上腔面(11),乙阀芯下腔引出阀外形成乙补油口 F,甲上腔面(5)、乙上腔面(11)所承受液压力使阀口减小,甲下腔面(6)、乙下腔面(12)所承受液压力使阀口增大,甲回油口 C一甲补油口 D、乙回油口 E—乙补油口 F构成两个先导端C一D、E — F。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控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7)是一体的或是分体的,甲阀芯(I )、乙阀芯(2)分布于一个阀体中或分别分布于两个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