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悬挂的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7669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17
自行车,具有前后车轮1、座管9、与前叉10连接的头管11、曲柄轴承15、由前端固定在头管11上、后端固定在后轮1B车轴1b上、中间部位固定在座管9上的弹性框架30、后端与曲柄轴承15连接,前端固定在头管11上的前底架6、后端与后轮1B车轴1b连接,前端与曲柄轴承15连接的后底架8。弹性框架30具有2根弹性棒30A,2根弹性棒30A配置在座管9两侧,中间固定在座管9上。在自行车中,座管9与曲柄轴承15上固定的上下架29相连并能够上下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悬挂的自行车,尤其涉及使框架自身产生弹性变形,实现悬挂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具有悬挂的自行车正在被开发着(参考专利文献I至3)。如图1所示那样,专利文献I记载的自行车,采用能上下伸缩的前叉110构成前悬挂103,而且在头管111上固定会产生弹性变形的底架106,底架106的后端与后轮101连接。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4-3308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26354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30182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图1的自行车能够通过使底架106产生弹性变形,实现后悬挂104。可是,由于依靠架子的弹性不能实现前悬挂,所以必须采取前叉能沿上下方向伸缩的复杂结构。能上下伸缩的前叉,是一种能够使杆进出圆柱缸,进行伸缩的结构,而且是内装有螺旋弹簧,能够进行弹性伸缩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前叉,其圆柱缸和杆的摩擦阻力将阻碍平稳的上下移动。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实现能上下平稳移动的悬挂,圆柱缸和杆要具有极其高的加工精度,造成制造成本上升。还有为了改善自行车的直行性,前叉设置有后倾角(α ),这个也会成为阻碍前叉上下平稳移动的因素。这是因为,由于前叉倾斜着,圆柱缸和杆的接触面压力增大,造成与接触面压力成比例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它的缺点是,很难把吸收冲击的能力提高到能高效吸收甚至微小振动的水平,来实现舒适的骑坐。而且,由于后悬挂是依靠从头管延伸到后轮的相当长的底架弹性来实现的,所以它的缺点是,难以阻止后轮的横向变形和扭转。理想的后悬挂是可上下平稳移动,不左右移动及不扭转,但是减少长底架的横向位移和扭转是困难的。特别是,用I根底架阻止横向位移和扭转是极其困难的。而且,如果长底架沿横向变形,它将与座管发生接触,就不能实现平稳的上下移动。还有长底架扭转时,当用很大力气踩踏板加速时,后轮有偏离垂直状态,产生倾斜的缺点。并且专利文献2及3记载的自行车,通过将后端固定有车座的臂的前端,以可作倾斜那样与头管连接,实现悬挂。这种自行车是使倾斜臂产生倾斜来实现悬挂的。这种结构,由于是将臂的一端与头管连接,后端固定有车座,所以臂难以牢固地与框架连接,存在车座容易发生横向偏移的缺点。还有由于承受沉重体重的车座依靠头管来支撑,臂和头管的连接部位需要极强的连接强度。 本专利技术是以进一步解决此类缺点为目的而开发的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极其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车座的悬挂,而且有必要的话,用实现车座悬挂的弹性体,能够实现具有前悬挂和后悬挂的自行车。还有本专利技术的其他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车座负载平均到头管和后轮上来支撑,在减少车座的横向位移和扭转的同时,能够实现舒适骑坐的具有悬挂的自行车。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其他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框架吸收车座的上下冲击,实现舒适骑坐的具有悬挂的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悬挂的自行车,具有前后车轮1、上端有车座2的座管9、和前叉10(其下端与前轮IA相连并能水平旋转)连接的头管11、通过车杆12,在前叉10上固定的把横13、通过链条16和链轮17,使后轮IB旋转的踏板曲柄14、能够支撑该踏板曲柄14旋转的曲柄轴承15、由如端固定在头管11上、后端固定在后轮IB的车轴Ib上、中间部位固定在座管9上而形成的弹性框架30、后端与曲柄轴承15连接,前端固定在头管11上的前底架6以及后端与后轮IB的车轴Ib连接,前端与曲柄轴承15连接的后底架8。弹性框架30具有2根弹性棒30A, 2根弹性棒30A位于座管9两侧,其前端固定在头管11上、后端固定在后轮IB的车轴Ib上、中间部位固定在座管9上。在自行车中,将座管9与曲柄轴承15上固定的上下架29连接并且座管9能够上下移动。上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能够以极其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车座的悬挂,而且有必要的话,用实现车座悬挂的弹性体,能够实现具有前悬挂和后悬挂的自行车。并且上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能够将车座负载平均到头管和后轮上来支撑,在减少车座的横向位移和扭转的同时,能够实现舒适的骑坐。其特征还在于能够用框架吸收车座的上下冲击,实现舒适骑坐。上述特征是,使两端分别与头管和后轮连接,中间设置有车座的弹性框架产生弹性变形,以独特的结构来实现车座的悬挂。这种结构的自行车不是像以前自行车那样,把臂前端与头管连接起来,来实现车座的悬挂,而是使两端与架子连接的弹性框架中间部位产生弹性变形,来实现车座的缓冲。特别是,上述自行车的2根弹性棒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头管和后轮上,形成弹性框架,其中间部位与车座连接,使该弹性棒产生弹性变形,实现车座的缓冲,所以在减少框架的横向位移和扭转的同时,实现舒适的骑坐。还有上述自行车,其特征还在于,由于座管与在曲柄轴承上固定的上下架连接并能上下移动,所以一边用上下架在上下方向上对座管导向,一边使弹性框架产生弹性变形,使座管上下移动,这样在防止车座的横向偏移的同时,依靠弹性框架来吸收上下方向的冲击,实现更加舒适的骑坐。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悬挂的自行车,其座管9、上下架29可做成圆筒状,插入对方并能够上下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悬挂的自行车,其前底架6与曲柄15连接并可上下倾斜。上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于是使前底架倾斜的同时,使弹性框架产生弹性变形,实现前悬挂的,所以用前悬挂吸收前轮的冲击,实现车座的缓冲,达到更加舒适的骑坐。特别是这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于支持前悬挂的弹性是依靠实现车座缓冲的弹性框架来支持的,所以没有必要为了支持前悬挂而设置专用的弹簧等,用框架结构就简单实现了前悬挂和车座的缓冲。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悬挂的自行车,其后底架8与曲柄15连接并可上下倾斜。上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于是使后底架倾斜的同时,使弹性框架发生弹性变形,实现后悬挂的,所以用后悬挂吸收后轮的冲击,实现车座的缓冲,达到更加舒适的骑坐。特别是这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于支持后悬挂的弹性是依靠实现车座缓冲的弹性框架来支持的,所以没有必要为了支持后悬挂而设置专用的弹簧等,用框架结构就简单实现了后悬挂和车座的缓冲。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悬挂的自行车,其前底架6与曲柄轴承15连接并可上下倾斜,同时后底架8与曲柄轴承15连接并可上下倾斜。上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于是使前底架和后底架倾斜的同时,使弹性框架产生弹性变形,实现前悬挂和后悬挂的,所以前轮的冲击用前悬挂吸收,而后轮的冲击用后悬挂吸收,实现车座的缓冲,达到更加舒适的骑坐。特别是上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于支持前悬挂和后悬挂的弹性是依靠实现车座缓冲的弹性框架来支持的,没有必要为了支持前悬挂和后悬挂而设置专用的弹簧等,用框架结构就简单实现了前悬挂和后悬挂和车座的缓冲。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悬挂的自行车在上下架29和座管9间设置有弹性体39,能够用该弹性体39的弹性向上推动座管9。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悬挂的自行车,弹性框架30即2根弹性棒30A为金属棒,金属棒通过山形连接棒31固定在座管9上,山形连接棒31的两端固定在金属棒上,突出部位固定在座管9上。附图说明图1,是以前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悬挂的自行车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自行车主要部位的扩大立体图。图4,是图2所示自行车的后轮安装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按照图纸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下面所示实施例是为了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具体化,所举例的具有悬挂的自行车,本专利技术不是特指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悬挂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前后车轮(1)、上端有车座(2)的座管(9)、和前叉(10)连接的头管(11)、通过车杆(12),在前叉(10)上固定的把横(13)、通过链条(16)和链轮(17),使后轮(1B)旋转的踏板曲柄(14)、能够支撑该踏板曲柄(14)旋转的曲柄轴承(15)、由前端固定在上述头管(11)上,后端固定在后轮(1B)的车轴(1b)上,中间部位固定在上述座管(9)上而形成的弹性框架(30)、后端与上述曲柄轴承(15)连接,前端固定在上述头管(11)上的前底架(6)以及后端与后轮(1B)的车轴(1b)连接,前端与上述曲柄轴承(15)连接的后底架(8);上述弹性框架(30)具有2根弹性棒(30A),2根弹性棒(30A)位于上述座管(9)两侧,其前端固定在上述头管(11)上、后端固定在后轮(1B)的车轴(1b)上、中间部位固定在上述座管(9)上;上述座管(9)与在上述曲柄轴承(15)上固定的上下架(29)连接并能够上下移动;上述前叉(10)下端与前轮(1A)相连并能水平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1 JP 2011-2322971.一种具有悬挂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前后车轮(I)、上端有车座(2)的座管(9)、和前叉(10)连接的头管(11)、通过车杆(12),在前叉(10)上固定的把横(13)、通过链条(16)和链轮(17),使后轮(IB)旋转的踏板曲柄(14)、能够支撑该踏板曲柄(14)旋转的曲柄轴承(15)、由如端固定在上述头管(11)上,后端固定在后轮(1B)的车轴(Ib)上,中间部位固定在上述座管(9)上而形成的弹性框架(30)、后端与上述曲柄轴承(15)连接,前端固定在上述头管(11)上的前底架(6)以及后端与后轮(1B)的车轴(Ib)连接,前端与上述曲柄轴承(15)连接的后底架(8); 上述弹性框架(30)具有2根弹性棒(30A),2根弹性棒(30A)位于上述座管(9)两侧,其ill端固定在上述头管(11)上、后端固定在后轮(1B)的车轴(Ib)上、中间部位固定在上述座管(9)上; 上述座管(9)与在上述曲柄轴承(15)上固定的上下架(29)连接并能够上下移动; 上述前叉(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睦
申请(专利权)人:睦技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