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轮轴支架以及减震机构,减震安装位设置在前立柱套管上部,另一减震安装位设置于轮轴支架臂,轮轴支架臂尾端与前套管之下的前立柱元件轴动结合,轮轴支架臂向车前方延伸,可以加装大型车前轮,这样增加了减震缓冲的长度和缓冲行程,减震效果更好,车身能紧凑折叠。另外,还开创了一套前轮轴支架、减震、车轮的选配安装方案。改进的滑板车以及机构,比主流的自行车或者主流的电动自行车,折叠后结构紧凑,体积小、方便携带,踏板横梁重心低,能抵抗一定的颠簸,更加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创新属于交通运输工具领域的车辆部件以及减震,涉及车辆、车架、带有驱动装置的车辆、电动交通运输工具、特别是微型的电动交通工具及其零部件,主流的称谓“滑板车”或者“电动滑板车”及其车辆分类,可以视为带有方向舵扶手的电动踏板车之改进。本创新不仅涉及传统的滑板车,在适宜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应用在其他车辆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特别是折叠车,本申请称呼的滑板车是广义的,传统意义的滑板车之定义,不应该构成对本创新的全部限定。有时被划分到Β62Κ17/00、Β62Μ1/00 本申请与先前提交的申请CN200920278942. O ;CN201020584737. x相互参考,而且本申请是它们的连续申请案,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合并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介绍
通常,车前减震是在两个垂向的前轮轴叉架上分别设置两个弹性减震机构;也有车前减震是在垂向的立柱上(例如,前立柱套管之下,前立柱下端的前轮轴支架与前立柱套管之间)设置弹性减震机构;前两种车、滑板车以及其它类似的小型车辆具有相同的问题和通病轮径小,减震效果不好,如果采用大型车轮,同时加长减震器及其伸缩行程的话,势必要增加车架以及车踏板横梁的高度,导致车辆重心高,不容易驾驶。通常的做法是,延长前立柱套管后面斜下的支撑拖拽臂长度,解决前述的问题,轮径越是大、减震器的伸缩行程越是长,支撑拖拽臂也随之增长,结果就是,车辆折叠之后的体积也随之增加,车体不紧凑,不易携带。减震效果与折叠体积,难以两全。CN200920278942. O和CN201020584737. x揭示了一类紧凑折叠的滑板车,这种车也面临前述同样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本申请是针对这类紧凑折叠的滑板车进行的,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补充、结合。对于折叠车辆来说,折叠紧凑、减小体积是至关重要的。滑板车结构简单,构件少,如果能在传统滑板车或者紧凑折叠型滑板车的基础上加设大型前轮、加设行程距离比较长的减震机构,同时踏板横梁距离地面不高,能抵抗一定的颠簸,则可能超越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的主流自行车或者主流电动自行车。所以,让滑板车、微型车、小轮径车、折叠车在比较颠簸的路面行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创新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车辆、前轮轴支架以及减震机构,它可以加装大型前车轮,减震性能更好。使其适用于L型滑板车和紧密折叠的L型滑板车,以及其他适宜的车辆,使其在非平坦路面行驶。 目的的实现车辆、前轮轴支架以及减震机构,其至少包括 在前立柱套管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减震安装位8,在前立柱套管的下部具有轴动连接位,轮轴支架臂尾部与轴动连接位轴动结合,轮轴支架臂前部朝车前方延伸且设置有安装车脚轮的轮轴,轮轴支架臂设置有第二减震安装位,减震器的一端与第一减震安装位8结合,减震器的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安装位结合,第一减震安装位、减震器、第二减震安装位、轮轴支架臂、轮轴于前立柱套管为轴心沿水平方向同轴联动。 根据前述,所述车辆在展开状态下,前立柱与踏板横梁形成L形;在折叠状态下,这两者形成一字型。 根据前述,所述车辆在展开状态下,前立柱与踏板横梁形成L形;在折叠状态下,这两·者紧密折叠形成一字型。 根据前述,并且,所述的车辆是动力装置驱动的滑板车,滑板车车架是构件内置式车架,其中,构件内置式车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A,踏板横梁、由踏板横梁延伸出的至少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连接部,这三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滑板车的供电单元设于其中,侧板的连接部至少是两个相互间隔的挡条; B,踏板横梁、由踏板横梁延伸出的至少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连接部,这三者是一体成型的型材; C,踏板横梁、由踏板横梁延伸出的至少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连接部,这三者是板片弯曲之后焊接的腔管。 根据前述,至少两个车轮轮轴分别设置在一个轮轴支架臂两侧,减震器的一端与第一减震安装位枢接,减震器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安装位枢接。 根据前述,至少一个车轮轮轴设置在一个轮轴支架臂一侧,轮轴支架臂与减震器位于车轮的同一侧,或者轮轴支架臂与减震器分别位于车轮两侧。 根据前述,至少一个车轮轮轴设置在两个轮轴支架臂之间,两个减震器分别位于车轮两侧。 根据前述,至少两个车轮轮轴分别设置在两个轮轴支架臂,两个减震器分别设置结合于两个轮轴支架臂,两个轮轴支架臂受力时其各自独立的轴动移位且分别向两个减震器施加力。 根据前述,第二减震安装位设置于轮轴支架臂的前部或者轮轴支架臂中部。 为了更好的解决前述问题,还特地提出选配安装机构以及备选功能,包括 a)单轮轴支架臂、双轮轴支架臂选配安装机构;b)单减震、双减震选配安装机构; c)单车轮、双车轮选配安装机构。根据前述,前立柱尾端第一元件与前立柱尾端第二元件穿过前套管3相互结合紧固且同轴联动,前立柱4与前立柱尾端第二元件结合紧固位于套管上部且同轴联动,前立柱尾端第二元件具有减震安装位。 优点和积极效果: 减震安装位一端设置在前立柱套管上部,另一端与轮轴支架臂的中部或者前部结合,轮轴支架臂向车前方延伸,可以选配加装单只大型车前轮或者两只大型 车前轮,增加了减震缓冲的长度和缓冲行程,减震效果更好,车身能紧凑折叠。这种机构能用于传统的L形滑板车或者类似的小型车辆,特别是可以用于紧凑折叠的L形滑板车,与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自行车或者主流电动自行车相比较来说,这样的滑板车,折叠后结构紧凑,体积小、方便携带,踏板横梁重心低,能抵抗一定的颠簸,更加简单实用。 轮轴支架臂安装机构、车轮选配安装机构、减震器安装机构,可供选配,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和选择,单轮、双轮可以随意设置安装。降低驾驶技巧,方便人们骑行使用。附图说明 图I示意的是一种前轮轴支架以及减震机构之分解图。图2、3、4示意的是双前轮和单减震的组合装配之流程图。图5、6、7示意的是大型双前轮和单减震的组合装配之流程图。图8、9示意的是一个前轮和双减震的组合装配之流程图。图10、11、12、13、14示意的是一个大型前轮和双减震的组合装配之流程图。图15、16、17示意的是一根前轮轴支架臂、一根前减震位于一个车轮一侧之流程图。图18、19、20示意的是一根前轮轴支架臂、一根前减震分别位于一个车轮两侧之装配流程图。图21、22、23示意的是一根前轮轴支架臂、一根前减震位于一个大车轮一侧之流程图。图24、25、26示意的是具有两个独立分别的前轮轴支架以及减震机构之装配流程图I。图27、28、29示意的是具有两个独立分别的前轮轴支架以及减震机构之装配流程图2。具体实施例方式 结合附图,并且参照后文的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创新,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说明书附图是辅助他人理解,构成本创新的一部分,本创新的实施例示意及其说明是用于表白,但是,它并不应该构成对本创新的不当限定。按照本创新揭示的宗旨、结构、原理,在本创新公开之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基于传统技术可以不用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做出类似的、等效的、差别不大的、变形的、衍生的等效修改,以达到相同目的,本申请不可能详细的逐一的列举,在本申请中没有过多的去赘述,实质上这些都属于本创新所揭示的,属于本创新的范围。目前,本实施例被设计人认为是比较好的实施方案,但是本创新中的这些例举,不应该成为限制本创新自身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辆、前轮轴支架以及减震机构,其特征至少包括:前立柱套管之上设置有第一减震安装位8,前立柱套管之下具有轴动连接位,轮轴支架臂尾端与轴动连接位轴动结合,轮轴支架臂前端朝车前方延伸且设置有安装车脚轮的轮轴,轮轴支架臂设置有第二减震安装位,减震器的一端与第一减震安装位8结合,减震器的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安装位结合,第一减震安装位、减震器、第二减震安装位、轮轴支架臂、轮轴是以前立柱套管为轴心同轴联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岗,
申请(专利权)人:刘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