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业慈专利>正文

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680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11
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设有一个前叉管,前叉管内设有转向轴,前叉管的前面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上轴孔和下轴孔;上铰接轴连接上左悬臂和上右悬臂,下铰接轴连接下左悬臂和下右悬臂,上左悬臂和上右悬臂向上分别设有左减震臂和右减震臂,左减震臂和右减震臂之间设有减震器;转向节Ⅰ和转向节Ⅱ分别设有转向臂Ⅰ和转向臂Ⅱ,转向臂Ⅰ和转向臂Ⅱ之间连接有同步拉杆Ⅰ,转向轴的下端向后面伸出有转向臂Ⅲ,转向臂Ⅲ通过转向拉杆Ⅱ与转向臂Ⅱ相连接。用该机构制作的三轮和四轮车轻便灵活,骑行舒适,在转弯或湿滑路面上行驶时自动倾斜,不容易摔倒,骑行安全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前轮倾斜机构,尤其是可以有效防止车轮在转弯和路面湿滑时摔倒的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多年前传统的脚踏两轮自行车正在被电动两轮、三轮与四轮车所代替。由于能源、环保、道路及停车处的因素的制约,中国不可能向像发达国家一样全民都以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随之而来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的快速发展。摩托车和电动车以占用空间小、重量轻、易停放及价格适中的特点受到工薪阶层的喜爱。 但是,两轮车有个很大的缺点由于两轮车的特殊结构,前轮的接地点在转弯时与车架的立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在速度较高和湿滑路面上容易滑摔倒。直立的三轮、四轮车行驶在弯道上时有离心力,让习惯骑双轮车的人感觉不适。最近几年出现了多种可倾式的双前轮车,克服了容易摔倒的缺点,又能像两轮车一样骑行,占用空间与两轮车相当,特点突出,节能环保,正在逐步扩大市场范围,进入寻常百姓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两轮车在转弯时或湿滑路面上容易摔倒及乘骑不够稳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该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结实耐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骑行舒适,轻便灵活,该车在转弯时或湿滑路面上行驶时自动倾斜不容易摔倒,而且骑行过程中感觉很稳定、很舒适,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设有一个筒状的前叉管,前叉管内设有转向轴,前叉管的前面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上下对应的上轴孔和下轴孔,上轴孔匹配设有上铰接轴,上铰接轴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同轴的上左悬臂和上右悬臂,下轴孔匹配设有下铰接轴,下铰接轴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同轴的下左悬臂和下右悬臂,上左悬臂和上右悬臂向上分别设有左减震臂和右减震臂,左减震臂和右减震臂之间设有减震器;上右悬臂和下右悬臂分别连接到右悬挂球节I和右悬挂球节II,右悬挂球节I与右悬挂球节II同时与转向节I相连接,上左悬臂和下左悬臂分别连接到左悬挂球节I和左悬挂球节II,左悬挂球节I与左悬挂球节II同时与转向节II相连接,转向节I连接着右车轮I的轮轴,转向节II连接着左车轮II的轮轴,转向节I和转向节II分别设有转向臂I和转向臂II,转向臂I和转向臂II之间连接有同步拉杆I,转向轴的下端向后面伸出有转向臂III,转向臂III通过转向拉杆II与转向臂II相连接;上左悬臂、左悬挂球节I、下左悬臂、左悬挂球节II、转向节II以及上右悬臂、右悬挂球节I、下右悬臂、右悬挂球节II与转向节I之间组成了两个四边形。当转向轴在方向把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时,转向轴拉动转向臂III、转向拉杆II、转向臂II、转向节II及左车轮II的轮轴转向,转向臂II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推动同步拉杆I、转向臂I、转向节I及右车轮I的轮轴转向,从而方便的实现同步的转向;人体带动车架(含前叉管)和固定座倾斜,从而带动上铰接轴和下铰接轴水平错位,进而带动悬臂错位,使转向节I和转向节II倾斜,最终带动车轮倾斜,与转向协调配合,实现可倾斜自由骑行;减震器用于支撑地面给予车轮的反作用力,它是通过车轮、转向节、悬挂球节、悬臂、铰接轴传递给减震器的;同时,减震器也能减轻或抵消地面不平时传递给车架的震动,使骑行舒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用该机构制作的三轮和四轮车轻便灵活,骑行舒适,在转弯或湿滑路面上行驶时自动倾斜,不容易摔倒,骑行安全舒适,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1.转向轴,2.前叉管,3.左减震臂,4.减震器,5.上铰接轴,6.右减震臂,7.上右悬臂,8.下铰接轴,9.右悬挂球节I,10.转向节I,11.右悬挂球节II,12.转向臂1,13.下右悬臂,14.固定座,15.同步拉杆1,16.转向臂III, 17.下左悬臂,18.转向拉杆II,19.左悬挂球节II,20.转向臂II,21.转向节II,22.左悬挂球节I,23.上左悬臂。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该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设有一个筒状的前叉管2,前叉管2内设有转向轴I,前叉管2的前面连接有固定座14,固定座14上设有上下对应的上轴孔和下轴孔,上轴孔匹配设有上铰接轴5,上铰接轴5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同轴的上左悬臂23和上右悬臂7,下轴孔匹配设有下铰接轴8,下铰接轴8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同轴的下左悬臂17和下右悬臂13,上左悬臂23和上右悬臂7向上分别设有左减震臂3和右减震臂6,左减震臂3和右减震臂6之间设有减震器4 ;上右悬臂7和下右悬臂13分别连接到右悬挂球节I 9和右悬挂球节II 11,右悬挂球节I 9与右悬挂球节II 11同时与转向节I 10相连接,上左悬臂23和下左悬臂17分别连接到左悬挂球节I 22和左悬挂球节II 19,左悬挂球节I 22与左悬挂球节II 19同时与转向节II 21相连接,转向节I 10连接着右车轮I的轮轴,转向节II 21连接着左车轮II的轮轴,转向节I 10和转向节II 21分别设有转向臂I 12和转向臂II 20,转向臂I 12和转向臂II 20之间连接有同步拉杆I 15,转向轴I的下端向后面伸出有转向臂III 16,转向臂III 16通过转向拉杆II 18与转向臂II 20相连接;上左悬臂23、左悬挂球节I 22、下左悬臂17、左悬挂球节II 19、转向节II 21以及上右悬臂7、右悬挂球节I 9、下右悬臂13、右悬挂球节II 11、转向节I 10组成了两个四边形。当转向轴I在方向把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时,转向轴拉动转向臂III 16、转向拉杆II 18、转向臂II 20、转向节II 21及左车轮II的轮轴转向,转向臂II 20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推动同步拉杆I 15、转向臂I 12、转向节I 10及右车轮I的轮轴转向,从而方便的实现同步的转向;人体带动车架(含前叉管2)和固定座14倾斜,从而带动上铰接轴5和下铰接轴8水平错位,进而带动悬臂错位,使转向节I 10和转向节II 21倾斜,最终带动车轮倾斜,与转向协调配合,实现可倾斜自由骑行;减震器4用于支撑地面给予车轮的反作用力,它是通过车轮、转向节、悬挂球节、悬臂、铰接轴传递给减震器的;同时,减震器也能减轻或抵消地面不平时传递给车架的震动,使骑行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该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设有一个筒状的前叉管(2),前叉管(2)内设有转向轴(1),其特征在于,前叉管(2)的前面连接有固定座(14),固定座(14)上设有上下对应的上轴孔和下轴孔,上轴孔匹配设有上铰接轴(5),上铰接轴(5)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同轴的上左悬臂(23)和上右悬臂(7),下轴孔匹配设有下铰接轴(8),下铰接轴(8)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同轴的下左悬臂(17)和下右悬臂(13),上右悬臂(7)和下右悬臂(13)分别连接到右悬挂球节Ⅰ(9)和右悬挂球节Ⅱ(11),右悬挂球节Ⅰ(9)与右悬挂球节Ⅱ(11)同时与转向节Ⅰ(10)相连接,上左悬臂(23)和下左悬臂(17)分别连接到左悬挂球节Ⅰ(22)和左悬挂球节Ⅱ(19),左悬挂球节Ⅰ(22)与左悬挂球节Ⅱ(19)同时与转向节Ⅱ(21)相连接,?转向节Ⅰ(10)连接着右车轮Ⅰ的轮轴,转向节Ⅱ(21)连接着左车轮Ⅱ的轮轴,转向节Ⅰ(10)和转向节Ⅱ(21)分别设有转向臂Ⅰ(12)和转向臂Ⅱ(20),转向臂Ⅰ(12)和转向臂Ⅱ(20)之间连接有同步拉杆Ⅰ(15)。

【技术特征摘要】
1.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该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设有一个筒状的前叉管(2),前叉管(2)内设有转向轴(1),其特征在于,前叉管(2)的前面连接有固定座(14),固定座(14)上设有上下对应的上轴孔和下轴孔,上轴孔匹配设有上铰接轴(5),上铰接轴(5)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同轴的上左悬臂(23)和上右悬臂(7),下轴孔匹配设有下铰接轴(8),下铰接轴(8)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同轴的下左悬臂(17)和下右悬臂(13),上右悬臂(7)和下右悬臂(13)分别连接到右悬挂球节I (9)和右悬挂球节II (11),右悬挂球节I (9)与右悬挂球节II (11)同时与转向节I (10)相连接,上左悬臂(23)和下左悬臂(17)分别连接到左悬挂球节I (22)和左悬挂球节II (19),左悬挂球节I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业慈
申请(专利权)人:王业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