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业慈专利>正文

一种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及后双轮可倾斜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481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及后双轮可倾斜三轮车,属于车轴悬挂机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包括后悬架座,后悬架座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由左上悬臂、左轮架和左下悬臂构成的左悬架以及由右上悬臂、右轮架和右下悬臂构成的右悬架,所述左上悬臂和右上悬臂共用一个上轴,所述左下悬臂和右下悬臂共用一个下轴,所述左轮架的上下端铰接在左上悬臂和左下悬臂上,所述右轮架的上下端铰接在右上悬臂和右下悬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结构紧凑,零件少、累积误差小,结构可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转弯或湿滑路面上行驶时能自动倾斜,不容易摔倒,骑行安全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及后双轮可倾斜三轮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即三轮车,属于一种将车轴弹性安装在车架或轮叉上的车轴悬挂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由前单轮、后双轮组成的三角形结构三轮车,它由前轮、前叉、车架、后车轴以及后轮等组成,这种结构的三轮车在车速较慢时的稳定性较好,但是在速度稍快或转弯时稳定性就明显降低,特别是在高速运动时,由于它的前轮是单轮结构,在转向时产生的向心力很容易使车身朝某一侧倾斜甚至翻倒,以至造成事故。中国专利CN202011452U提供了一种可侧倾的正三轮车,在转向和高速行驶时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由于在两个后轮之间采用了可侧倾的悬架结构,这样使得三个轮子都能在向心力作用下朝同一侧倾斜,并带动车身同步侧倾,以此使车身和车轮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位置固定,达到使车辆在高速转向时能克服离心力的目的,从而保持车辆转向时的稳定性,还能提高转向时的车速。但是其结构复杂,尤其是可倾斜的后轮悬架结构铰接轴过多,造成轴的强度较低、工艺复杂、结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及后双轮可倾斜三轮车,左右上悬臂共用一个上轴,左右下悬臂共用一个下轴,结构可靠,工艺简单。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包括后悬架座,后悬架座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由左上悬臂、左轮架和左下悬臂构成的左悬架以及由右上悬臂、右轮架和右下悬臂构成的右悬架,所述后悬架座包括固定座和后端板,固定座固接在平叉的后端,固定座和后端板之间安装有一个上轴和一个下轴,所述左上悬臂和右上悬臂的内端共同铰接在所述上轴上,所述左下悬臂和右下悬臂的内端共同铰接在所述下轴上,所述左轮架的上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上悬臂和左下悬臂上,所述右轮架的上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右上悬臂和右下悬臂上。所述左上悬臂、左下悬臂、右上悬臂和右下悬臂均为“L”形悬臂,所述左上悬臂、左下悬臂、右上悬臂和右下悬臂的内端制作有双铰接头,所述左上悬臂、左下悬臂、右上悬臂和右下悬臂的外端制作有单铰接头。所述固定座和后端板之间的中部固连有连接板。所述左上悬臂上有左减震臂,所述右上悬臂上有右减震臂,所述左减震臂与右减震臂之间连有横向的副减震器。所述固定座采用可拆或不可拆方式固定在所述平叉上。所述左轮架和右轮架是板形支架,板形支架中部有后轮安装孔。一种采用所述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的后双轮可倾斜三轮车,包括主车架,主车架前端装有前叉和车把,前叉下方装有前轮,所述平叉的前端在水平方向连接在主车架的后下方,平叉通过主减震器在竖直方向上与主车架的后上方相连接,所述左轮架和右轮架上均装有后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后双轮可倾斜的三轮车车型,结构更为牢固紧凑,骑行更加安全舒适。本技术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整体更为紧凑、简单、可靠;左右上悬臂共用一个上轴,左右下悬臂共用一个下轴,零件少、累积误差小,结构可靠,工艺简单;上轴、下轴可以采用更粗一点的轴,强度更高。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后悬架座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后悬架座与平叉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整车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后悬架座与平叉、主减震器和后轮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倾斜状态后视图。图中,1、后悬架座,1-1、上轴,1-2、下轴,1-3、固定座,1-4、后端板,1-5、连接板;2、右下悬臂,3、右轮架,4、右上悬臂,5、左上悬臂,6、左轮架,7、左下悬臂,8、左减震臂,9、右减震臂,10、副减震器,11、平叉,12、主减震器,13、主车架,14、前叉,15、车把,16、前轮,17、后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包括后悬架座1,后悬架座1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由左上悬臂5、左轮架6和左下悬臂7构成的左悬架以及由右上悬臂4、右轮架3和右下悬臂2构成的右悬架,所述后悬架座1包括固定座1-3和后端板1-4,固定座1-3固接在平叉11的后端,固定座1-3和后端板1-4之间安装有一个上轴1-1和一个下轴1-2,所述左上悬臂5和右上悬臂4的内端共同铰接在所述上轴1-1上,所述左下悬臂7和右下悬臂2的内端共同铰接在所述下轴1-2上,所述左轮架6的上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上悬臂5和左下悬臂7上,所述右轮架3的上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右上悬臂4和右下悬臂2上。本技术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整体更为紧凑、简单、可靠;左右上悬臂共用一个上轴,左右下悬臂共用一个下轴,零件少、累积误差小,结构可靠,工艺简单;上轴、下轴可以采用更粗一点的轴,强度更高。所述左上悬臂5、左下悬臂7、右上悬臂4和右下悬臂2均为“L”形悬臂,所述左上悬臂5、左下悬臂7、右上悬臂4和右下悬臂2的内端制作有双铰接头,所述左上悬臂5、左下悬臂7、右上悬臂4和右下悬臂2的外端制作有单铰接头,结构紧凑,上下悬臂可制作成更粗的零件,坚固耐用,左右两侧的上下悬臂基本沿上轴或下轴的轴线对称设置,只是铰接头在上轴和下轴交错布置,对称布置有助于受力均匀、倾斜动作一致,增强稳定性。所述固定座1-3和后端板1-4之间的中部固连有连接板1-5,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增强稳定性。所述左上悬臂5上有左减震臂8,所述右上悬臂4上有右减震臂9,所述左减震臂8与右减震臂9之间连有横向的副减震器10,可以减轻两后轮之间的振动,还能将左、右两侧悬臂连接成一体,进而使其保持动作的一致性,转向时更加平稳。所述固定座1-3采用可拆或不可拆方式固定在所述平叉11上。比如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所述左轮架6和右轮架3是板形支架,板形支架中部有后轮安装孔用于安装轮毂轴,板形支架比起框架型支架更加稳固。如图1、图4、图5所示的一种采用所述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的后双轮可倾斜三轮车,包括主车架13,主车架13前端装有前叉14和车把15,前叉14下方装有前轮16,所述平叉11的前端在水平方向连接在主车架13的后下方,平叉11通过主减震器12在竖直方向上与主车架13的后上方相连接,主减震器能减轻或抵消地面不平时传递给车架的震动,使骑行舒适,同时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所述左轮架6和右轮架3上均装有后轮17。如图5、图6所示,三轮车在转向时发生侧倾,两侧的后轮带动对应的左、右轮架同向侧倾,使得由左、右两侧的上下悬臂和左、右轮架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也向左或向右倾斜,由于上下悬臂在转动时将带动后悬架座1倾斜,这样又使得平叉11、主车架13以及前轮都随两个后车轮同步侧倾,从而达到调整车架重心,防止侧翻的目的。本技术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结构紧凑,零件少、累积误差小,结构可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用该机构制作的三轮或四轮车轻便灵活,可靠性好,稳定性强,在转弯或湿滑路面上行驶时自动倾斜,不容易摔倒,骑行安全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包括后悬架座(1),后悬架座(1)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由左上悬臂(5)、左轮架(6)和左下悬臂(7)构成的左悬架以及由右上悬臂(4)、右轮架(3)和右下悬臂(2)构成的右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座(1)包括固定座(1‑3)和后端板(1‑4),固定座(1‑3)固接在平叉(11)的后端,固定座(1‑3)和后端板(1‑4)之间安装有一个上轴(1‑1)和一个下轴(1‑2),所述左上悬臂(5)和右上悬臂(4)的内端共同铰接在所述上轴(1‑1)上,所述左下悬臂(7)和右下悬臂(2)的内端共同铰接在所述下轴(1‑2)上,所述左轮架(6)的上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上悬臂(5)和左下悬臂(7)上,所述右轮架(3)的上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右上悬臂(4)和右下悬臂(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包括后悬架座(1),后悬架座(1)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由左上悬臂(5)、左轮架(6)和左下悬臂(7)构成的左悬架以及由右上悬臂(4)、右轮架(3)和右下悬臂(2)构成的右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座(1)包括固定座(1-3)和后端板(1-4),固定座(1-3)固接在平叉(11)的后端,固定座(1-3)和后端板(1-4)之间安装有一个上轴(1-1)和一个下轴(1-2),所述左上悬臂(5)和右上悬臂(4)的内端共同铰接在所述上轴(1-1)上,所述左下悬臂(7)和右下悬臂(2)的内端共同铰接在所述下轴(1-2)上,所述左轮架(6)的上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左上悬臂(5)和左下悬臂(7)上,所述右轮架(3)的上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右上悬臂(4)和右下悬臂(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悬臂(5)、左下悬臂(7)、右上悬臂(4)和右下悬臂(2)均为“L”形悬臂,所述左上悬臂(5)、左下悬臂(7)、右上悬臂(4)和右下悬臂(2)的内端制作有双铰接头,所述左上悬臂(5)、左下悬臂(7)、右上悬臂(4)和右下悬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业慈
申请(专利权)人:王业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