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u/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甘油氢解的方法,Ru/C催化剂以活性炭为载体,以Ru为活性组分,制备方法采用交换法,以RuCl3水溶液为交换溶液,将RuCl3负载到载体上,用甲醛或水合肼作还原剂,在碱性条件下完成还原反应,得到Ru/C催化剂。催化剂用于甘油氢解反应中时,甘油转化率高,二元醇的选择性好,催化剂在反应介质中的稳定性好,特别适合于含水量较高的稀甘油作原料的氢解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Ru/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甘油氢解制备ニ元醇方法,选用Ru/C做催化剂,使甘油氢解为丙ニ醇、こニ醇等低分子ニ元醇。
技术介绍
化工醇的传统生产方法是以石油为基础原料,经过ー系列化学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化反应)制备。例如以环氧こ烷为原料生产こニ醇,以环氧丙烷为原料生产丙ニ醇,毎年都消耗大量的石油产品。由于石油资源短缺和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因此,采用可再生资源替代石油生产多羟基醇是本领域的发展方向。例如,甘油经高温、高压氢解后可得到こニ醇,丙ニ醇等ニ元醇。甘油(化学名称为丙三醇)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ー是天然甘油,它是从油脂皂化生产肥皂以及从油脂水解生产脂肪酸的过程中作为副产物得到的。ニ是发酵法取得。三是近年来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大量甘油。生物柴油副产的这部分甘油一般为浓度30%-70%的稀甘油,如果能将这部分甘油转化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将会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提高生物柴油的市场竞争力。氢解是将甘油分子中的C一0键或C一C键断裂后,可生成一系列低分子的多元醇,如こニ醇、丙ニ醇。1930年,催化氢解应用于有机氧化物,催化体系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剂,包括铜、锌、铬等副族金属元素和第VDI族金属元素如镍、钌、钯和铑的催化剂。如 RaneyNi (雷尼镍)、Cu/Si02、Co/Cu/MnOx、Cu-Zn0_Al203、Ru/C、Ru-S/C等。反应过程中发生一次C一0键或C一C键断裂,得到主产物丙ニ醇或こニ醇,不过随着催化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不同,生成的ニ元醇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氢解生成一元醇和烷烃等副产物。在上面提到的甘油氢解反应中,目前エ艺使用较多的是铜催化剂,如CN200810019133. 8, 采用CuO-ZnO-Al2O3-稀土元素作催化剂,用于甘油氢解制备1,2-丙ニ醇,所述催化剂用于甘油连续氢解反应中,甘油转化率高,1,2-丙ニ醇选择性高、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CN200810072333. X采用Cu-Zn-碳纳米管作催化剂,用于甘油氢解制备1,2-丙ニ醇,甘油转化率提高10%-40%,I, 2-丙ニ醇的选择性达到75%-82%。CN201010213798采用不同元素比例的Cu-Zn-Ti或者Cu-Zn-Zr作催化剂,在常压下,240-300°C之间催化甘油气相氢解,选择性制备包括羟基丙酮、こニ醇、丙ニ醇产物,该方法具有催化剂活性高,产物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以上催化剂主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为ー种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使用前用氢气还原,此种催化剂在用于甘油氢解反应时表现出较好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但如果反应介质中含水量较高,反应又为气液固三相反应时,催化剂长时间与水接触会造成粉化而流失,不利于反应长周期进行。Ru/C催化剂在甘油氢解反应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活性,催化剂更适宜在水相中长期运行。Ru/C催化剂的制备主要有浸溃法和交換法,所用催化剂的前体一般为RuCl3 XH2O,前体的还原方法主要采用氢气还原,如浸溃法制备的催化剂通常要在较高的温度(300-500°C)下还原;用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在80-220°C还原。例如US4,430,253介绍了ー种用S改性的Ru/C催化齐U,在浸溃过程中加入Na2S,催化剂前体需在400°C下用氢气还原,还原后的催化剂要在N2的保护下存放;US6,291,725也是采用浸溃法制备的Ru/C催化剂,催化剂前体在400°C下用氢气还原后,再用2%的氧气钝化,这样得到的催化剂可在空气中保存,使用前再用H2还原。US5, 600, 028和US5,326,912介绍了一种Ru/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是将载体活性炭制成悬浮液,再加入RuCl3水溶液,交换完成后过滤,再将完成交换的载体悬浮在碱性溶液中,N2置换后,于80°C左右通入H2鼓泡还原,然后用水洗除去杂质,湿润条件下保存催化剂。按上述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与甘油原料在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温度为150-250°C,压力为4-20MPa。甘油氢解所用的原料一般是含甘油80%左右的水溶液,特别是生物柴油所副产的甘油,其质量浓度一般只有30%-70%。共沉淀法制备的Cu基催化剂,不适宜长期在水溶液中运行,更适合气相的氢解反应,但由于甘油的沸点很高(290°C),要实现气相反应需要相当苛刻的反应条件,如高的反应温度和高氢醇比。Ru/C较适宜在水溶液中反应,但由于反应原料的水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碱,PH值一般为9-11,现有方法制备的Ru/C催化剂在这样的介质中稳定性较差,转化率会随着时间下降,因此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受到限制,为了保持一定的催化活性,需要经常更换催化剂,使生产操作复杂,成本增加。实验表明,反应原料中碱含量越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越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Ru/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甘油氢解方法,本方法采用交换法制备的Ru/C作催化剂,使氢解催化剂不仅能在碱性环境中保持活性,而且能在稀甘油水溶液中保持良好的活性稳定性。本专利技术Ru/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内容以活性炭为载体,以Ru为活性组分,制备方法采用交换法,以含Ru离子水溶液为交换溶液,采用交换法将Ru元素负载到载体上,交换完成后直接加入还原剂甲醛或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完成还原反应,然后过滤水洗除杂质,得到Ru/C催化剂。 本专利技术催化剂制备方法中,得到的催化剂最好保存在湿润条件下。本专利技术催化剂制备方法中,活性炭载体的性质一般为比表面积为600-1000m2/g,孔容为O. 5-1. 2cm3/g左右,平均孔径1. 5-3nm,可以选择性质适宜的市售产品,也可以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本专利技术催化剂制备方法中,含Ru离子水溶液一般为RuCl3水溶液,也可以是含Ru其它可溶性盐的水溶液,含Ru离子水溶液的pH值一般为f 3,将活性炭载体悬浮在含Ru离子水溶液中,加热至4(T70°C,在加热之前或之后优选放置2 24小时,使交换充分。离子交换完成后调节PH值为9 12,加入还原剂甲醛或水合肼,在65 100°C搅拌还原O. 2飞小时,然后洗涤至中性制成氢解催化剂。在搅拌还原过程中,可以采用回流的操作方式。在还原过程中,通过补充碱液控制还原过程的pH值在9 12范围内。所需的碱液一般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还原剂加入量按RuCl3全部还原的理论需要量的90°/Γ 50%确定,优选为100% 120%。本专利技术催化剂制备方法中,Ru的负载量可以根据需要催化剂的需要确定,一般按最终催化剂中Ru的重量含量为O. 59Γ 5%确定(干基)。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Ru/C催化剂在甘油氢解反应制备多元醇中的应用。上述甘油氢解反应制备多元醇中的反应中,甘油原料可以为质量浓度为30%_60%的甘油水溶液,如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甘油,其pH值ー般为9-11。反应压カ一般为4-12MPa,优选6-8MPa ;反应温度一般为190_280°C,优选220_240°C;甘油空速0. 2-1. 2g/ml. hr(姆小时姆ml催化剂的甘油进料质量),优选0. 5-1. 0 g/ml. hr ;氢气/甘油摩尔比为3:1-10:1,优选为 4:1-6:1。通过研究惊人地发现,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交换法负载活性组分,交换后不干燥直接进行适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Ru/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活性炭为载体,以Ru为活性组分,制备方法采用交换法,以含Ru离子水溶液为交换溶液,采用交换法将Ru元素负载到载体上,交换完成后直接加入还原剂甲醛或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完成还原反应,然后过滤水洗除杂质,得到Ru/C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u/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活性炭为载体,以Ru为活性组分,制备方法采用交换法,以含Ru离子水溶液为交换溶液,采用交换法将Ru元素负载到载体上,交换完成后直接加入还原剂甲醛或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完成还原反应,然后过滤水洗除杂质,得到Ru/C催化剂。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活性炭载体的比表面积为600-1000m2/g,孔容为 O. 5-1. 2cm3/g。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Ru离子水溶液的pH值一般为f3。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交换法将Ru元素负载到载体上的操作温度为4(T70°C,在加热至该温度之前或之后放置2 24小时,使交换充分。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离子交换完成后调节PH值为9 12,加入还原剂甲醛或水合肼,在65 10(TC搅拌还原O. 2飞小时,然后洗涤至中性制成氢解催化剂。6.按照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还原过程中,通过补充碱液控制还原过程的PH值在扩12范围内。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杰,陈明,李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