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一种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其可以稳定地供给电子部件。在电子部件供给装置(10)所具有的从动链轮(23)伴随部件收容带(A)的输送而旋转时,由于从动链轮(23)的齿部(230)的前表面(230f)不会与链轮孔(H)的内表面接触,因此,该从动链轮(23)的齿部(230)不使部件收容带(A)振动,并从链轮孔(H)顺利地拔出,因此,从动链轮(23)可以使所输送的部件收容带(A)的朝向和姿态稳定,可以进行引导以使得部件收容带(A)顺利地输送,从而电子部件供给装置(10)可以朝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16),稳定地进行电子部件供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已知下述的电子部件供给器,其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上,向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供给电子部件。电子部件供给装置是将在以规定间距形成的收容袋内收容电子部件的部件收容带,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输送,将电子部件朝向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依次供给的装置。例如,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具有为了输送部件收容带而旋转驱动的输送链轮,在部件收容带上设置以相等间隔排列的孔、即链轮孔。通过使输送链轮与该孔卡合并旋转,从而将部件收容带进行输送。另外,已知下述电子部件供给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为了顺利地输送部件收容带,具有从动链轮,该从动链轮具有限制部件收容带的弯曲的功能。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92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为了提高部件收容带的移动精度,而使从动链轮的齿部G如图14(a)所示,具有例如渐开线曲线形状等膨胀曲线形状的情况下,如图14(b)所示,由于伴随部件收容带A的输送移动而旋转的从动链轮的齿部G的前表面,与部件收容带A的链轮孔H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因此,有时部件收容带A会对从动链轮的齿部G进行按压,并向从动链轮的旋转方向压入。并且,在从动链轮的齿部G从链轮孔H拔出时,有时部件收容带A会向上跳起,此时的振动会向部件供给位置的部件收容带A传递,导致在向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部件供给中产生问题。另外,为了抑制部件收容带A的振动,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0所示采用下述构造,即,相对于设置在框架10a上表面上的部件收容带移动面,利用收容带按压部26,至少在从从动链轮至输送链轮之间与部件收容带A紧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稳定地供给电子部件的电子部件供给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其具有:输送链轮,其在齿部与收容多个电子部件的部件收容带上形成的链轮孔啮合的状态下旋转,将所述部件收容带沿一个方向输送;以及从动链轮,其齿部与伴随着所述输送链轮的旋转而被输送的所述部件收容带的链轮孔啮合,从而进行旋转,该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链轮旋转时,所述链轮孔的内表面与所述输送链轮的齿部的旋转方向的前表面侧及后表面侧均抵接,与通过所述输送链轮的旋转而进行的所述部件收容带的输送相伴,所述从动链轮的齿部与所述链轮孔啮合,所述链轮孔的内表面从所述从动链轮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与所述从动链轮的齿部的后表面侧抵接,所述从动链轮的齿部的前表面侧与所述链轮孔的内表面分离。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电子部件供给装置中,在所述从动链轮的齿部的前表面侧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以使所述齿部朝向齿顶而变细的方式倾斜的平面。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电子部件供给装置中,在所述从动链轮的齿部上,不同面相交而成的棱线部分为带有圆角的形状。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电子部件供给装置所具有的从动链轮,在伴随通过输送链轮的旋转而输送的部件收容带的移动而旋转时,从动链轮的齿部的前表面侧与链轮孔的内表面分离而不接触,因此,从动链轮的齿部不使部件收容带振动,并从链轮孔顺利地拔出,因此,在输送部件收容带时,即使没有配置利用收容带按压部使部件收容带始终与设置在框架的上表面上的部件收容带移动面紧密接触的构造,从动链轮也可以使所输送的部件收容带的朝向和姿态稳定,可以进行引导以使得部件收容带顺利地输送。并且,由于该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可以良好地引导部件收容带而顺利地进行输送,因此,可以稳定地供给电子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的斜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的收容带进给机构的斜视图。图4是表示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的收容带进给机构中的支撑部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V-V线的剖面图。图6(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的输送链轮及从动链轮的侧视图,图6(b)是表示从动链轮的齿部的放大图。图7是表示从动链轮的齿部的斜视图。图8是表示从动链轮的齿部与部件收容带的链轮孔啮合的状态的说明图(俯视图)。图9是表示从动链轮的齿部与部件收容带的链轮孔啮合的状态的说明图(侧视图)。图10是表示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的收容带进给机构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的收容带进给机构的放大图。图12(a)是表示从动链轮的齿部的变形例的斜视图,图12(b)是表示该齿部与部件收容带的链轮孔啮合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3(a)是表示从动链轮的齿部的变形例的斜视图,图13(b)是表示该齿部与部件收容带的链轮孔啮合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a)是表示现有的从动链轮的齿部的侧视图,图14(b)是表示该齿部与部件收容带的链轮孔啮合的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供给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供给器,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上,通过将收容有电子部件的部件收容带向部件供给位置输送,从而将电子部件向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供给。图1是具有电子部件供给器10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的斜视图,图2是电子部件供给器10的斜视图。以下,如图所示,将在水平面上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分别设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将与它们正交的铅垂方向设为Z轴方向。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基座2、基板输送单元3、供给器收容部4、搭载头6、搭载头移动单元7等。在基座2的上表面,载置基板输送单元3以及供给器收容部4等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的构成部件。基板输送单元3具有未图示的输送带,通过该输送带将基板P沿X轴方向从前工序侧向后工序侧输送。另外,对于基板输送单元3,为了通过搭载头6将电子部件向基板P安装,而使基板P的输送在规定的部件安装位置停止,并对基板P进行支撑。供给器收容部4设置在基座2上。在供给器收容部4上安装电子部件供给器10。在本例中,电子部件供给器10以其长度方向与基板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式,安装在供给器收容部4上。此外,在图1中,对在供给器收容部4上仅安装了1个电子部件供给器10的情况进行了图示,但也可以以并列的方式将多个电子部件供给器10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供给器收容部4上。搭载头6将由电子部件供给器10供给的电子部件向基板P上搭载。搭载头6设置在后述的梁部件72上,具有向下方(Z轴方向)凸出的规定数量的吸附嘴6a。该吸附嘴6a可自由拆卸地进行安装,可以根据要吸附保持的电子部件的大小及形状而更换。吸附嘴6a例如与未图示的空气吸引单元连接,通过使形成在吸附嘴6a上的未图示的通孔形成真空,从而可以将电子部件吸附保持在吸附嘴6a下端即前端部上。另外,在该空气吸引单元上具有未图示的电磁阀,利用该电磁阀可以切换真空的形成和解除,对空气吸引单元的空气吸引状态和大气开放状态进行切换。即,在处于空气吸引状态时,可以使通孔形成真空而吸附电子部件,在处于大气开放状态时,使吸附嘴6a的通孔内成为大气压状态,解除对已吸附的电子部件的吸附。另外,搭载头6具有:未图示的Z轴移动单元,其使吸附嘴6a沿Z轴方向移动;以及未图示的Z轴旋转单元,其使吸附嘴6a以Z轴作为轴中心而旋转。Z轴移动单元(省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其具有:输送链轮,其在齿部与收容多个电子部件的部件收容带上形成的链轮孔啮合的状态下旋转,将所述部件收容带沿一个方向输送;以及从动链轮,其齿部与伴随着所述输送链轮的旋转而被输送的所述部件收容带的链轮孔啮合,从而进行旋转,该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链轮旋转时,所述链轮孔的内表面与所述输送链轮的齿部的旋转方向的前表面侧及后表面侧均抵接,与通过所述输送链轮的旋转而进行的所述部件收容带的输送相伴,所述从动链轮的齿部与所述链轮孔啮合,所述链轮孔的内表面从所述从动链轮的旋转方向的后方,与所述从动链轮的齿部的后表面侧抵接,所述从动链轮的齿部的前表面侧与所述链轮孔的内表面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30 JP 2011-2160221.一种电子部件供给装置,其具有:输送链轮,其在齿部与收容多个电子部件的部件收容带上形成的链轮孔啮合的状态下旋转,将所述部件收容带沿一个方向输送;以及从动链轮,其齿部与伴随着所述输送链轮的旋转而被输送的所述部件收容带的链轮孔啮合,从而进行旋转,该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链轮旋转时,所述链轮孔的内表面与所述输送链轮的齿部的旋转方向的前表面侧及后表面侧均抵接,与通过所述输送链轮的旋转而进行的所述部件收容带的输送相伴,所述从动链轮的齿部与所述链轮孔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口史之,
申请(专利权)人:JUK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