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前减震器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477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防护结构,包括前减震器的缸筒(1),在缸筒(1)的上端口中插入有活塞杆(2),活塞杆(2)与缸筒(1)的上端口之间设置有油封(3),在所述缸筒(1)上端口的前侧设置有挡板(4),该挡板(4)包围在缸筒(1)上端口的上方,挡板(4)的下端固定在定位套(5)上,所述定位套(5)环套固定在缸筒(1)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摩托车前减震器缸筒的上端口前侧增设挡板,在摩托车长期行驶时对缸筒上端口起到良好的防尘作用,从而保证了缸筒上端口密封件配合面的清洁度,保护了缸筒上端口的密封件不被沙尘等杂物磨损,不仅确保了缸筒上端口的密封性能,而且大大延长了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摩托车前减震器的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前减震器主要用于支撑摩托车前端的重量并缓冲车轮带来的冲击。前减震器的下部为缸体,在缸体内存储有液压油,活塞杆从缸体上端口伸入缸体中,并在缸体的上端口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油封等密封件。在前减震器工作时,活塞杆可在上、下方向产生阻尼运动。现有前减震器缸体的上端口没有设置有效的防尘装置,在摩托车长时间行驶后,会在缸体上端口、油封口及活塞杆表面附着有较多的沙尘等杂物,当活塞杆上、下运动时,首先,活塞杆表面本身存在沙尘等杂物,同时,活塞杆运动时表面也会粘着油封口的沙尘等杂物,进而活塞杆将沙尘等杂物带入活塞杆与油封口的接触配合面,当活塞杆的外表面和油封口之间经过沙尘等杂物长时间的尖锐摩擦后,将会在活塞杆外表面或油封口的内表面造成划痕等损伤,从而使油封的密封性降低,造成漏油等问题,进而缩短了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尘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防护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防护结构,包括前减震器的缸筒(I),在缸筒(I)的上端口中插入有活塞杆(2 ),活塞杆(2 )与缸筒(I)的上端口之间设置有油封(3),在所述缸筒(I)上端口的前侧设置有挡板(4),该挡板(4)包围在缸筒(I)上端口的上方,挡板(4)的下端固定在定位套(5 )上,所述定位套(5 )环套固定在缸筒(I)的上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摩托车前减震器缸筒上端口的前侧增设挡板,且挡板包围住缸筒上端口的上方,那么挡板可以挡住摩托车行驶时迎面风中夹杂的沙尘物,同时对风沙起到向两边侧向分流散开的作用,以减小行车阻力。挡板在摩托车长期行驶中对缸筒上端口起到良好的防尘作用,从而保证了缸筒上端口密封件配合面的清洁度,保护了缸筒上端口的密封件,不仅确保了缸筒上端口的密封性能,而且大大延长了摩托车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所述挡板(4)为环绕缸筒(I)上端口分布的弧形板,且挡板(4)展开面的宽度从上往下逐渐增大。以上结构一方面造型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另一方面,挡板的下端较宽能尽可能地挡住沙尘,挡板的上端较窄能透风,以进一步减小行车阻力。为了增强挡板与定位套的连接强度,所述挡板(4)的下端向内折弯,并且下折边与定位套(5)的上边沿连为一体。在所述定位套(5)的内环面上设置有多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凸块(6),该第一凸块(6)卡入缸筒(I)外壁上对应开设的环槽(7)中。通过第一凸块与环槽的卡扣配合,能够实现定位套的轴向限位,以防止定位套在上下方向产生窜动;多个第一凸块的卡接更加牢固,限位效果更佳。在所述定位套(5)的内环面上还凸出形成有第二凸块(8),该第二凸块(8)位于第一凸块(6)的上方,并且第二凸块(8)卡入缸筒(I)上端对应设置的方形槽(9)中。定位套通过第二凸块与方形槽卡扣,实现定位套的周向限位,以防止定位套发生周向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定位套安装的牢靠性,且定位套装卸既方便又快捷。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制作,降低生产成本,所述挡板(4)、定位套(5)、第一凸块(6)和第二凸块(8)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通过在摩托车前减震器缸筒的上端口前侧增设挡板,在摩托车长期行驶时对缸筒上端口起到良好的防尘作用,从而保证了缸筒上端口密封件配合面的清洁度,保护了缸筒上端口的密封件不被沙尘等杂物磨损,不仅确保了缸筒上端口的密封性能,而且大大延长了前减震器的使用寿命;2 )在摩托车减震器缸筒的上端口前侧增设挡板,可以提高前减震器缸筒上端口的美观性;3 )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在各种类型的摩托车上均适用。附图说明图1为前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定位套和挡板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由缸筒1、活塞杆2、油封3、挡板4和定位套5等部件构成。其中,缸筒I为圆筒结构,缸筒I的上端开口,在缸筒I的上端口中插入有活塞杆2,该活塞杆2与缸筒I的上端口之间设置有油封3,油封3固定在缸筒I的上端口内,油封3的内圈面与活塞杆2密封配合。在所述缸筒I上端口的前侧设置有挡板4,挡板4为环绕缸筒I上端口分布的弧形板,且挡板4展开面的宽度从上往下逐渐增大。挡板4的下端向内折弯,且折弯的下折边连接固定在定位套5上。所述定位套5为套环状的注塑件,定位套5的上边沿与挡板4的下折边连为一体。如图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定位套5的内环面上一体形成有多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凸块6,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6优选为三个。所述第一凸块6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位于定位套5内环面的中部,在缸筒I上端的外壁上对应开有环槽7,各第一凸块6均卡入环槽7中。第一凸块6和环槽7相配合,对定位套5轴向限位,以防止定位套5在上下方向窜动。在定位套5的内环面上还一体形成有凸出的第二凸块8,该第二凸块8位于第一凸块6所在圆周的上方,在缸筒I上端的外壁上对应开有方槽9,该方槽9位于环槽7的上方,方槽9的上端开口贯通缸筒I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凸块8卡入方槽9中,第二凸块8和方槽9相配合,对定位套5周向限位,以防止定位套5相对于缸筒I发生转动。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套5卡装到缸筒I的上端后,挡板4位于缸筒I的前侧,并且挡板4半包围住缸筒I上端口的上方,在摩托车行驶时,挡板4对缸筒I上端口起到防尘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防护结构,包括前减震器的缸筒(1),在缸筒(1)的上端口中插入有活塞杆(2),活塞杆(2)与缸筒(1)的上端口之间设置有油封(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筒(1)上端口的前侧设置有挡板(4),该挡板(4)包围在缸筒(1)上端口的上方,挡板(4)的下端固定在定位套(5)上,所述定位套(5)环套固定在缸筒(1)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防护结构,包括前减震器的缸筒(I ),在缸筒(I)的上端口中插入有活塞杆(2),活塞杆(2)与缸筒(I)的上端口之间设置有油封(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筒(I)上端口的前侧设置有挡板(4),该挡板(4)包围在缸筒(I)上端口的上方,挡板(4)的下端固定在定位套(5)上,所述定位套(5)环套固定在缸筒(I)的上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为环绕缸筒(I)上端口分布的弧形板,且挡板(4)展开面的宽度从上往下逐渐增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前减震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的下端向内折弯,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钱吴志畅别啸峰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