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526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包括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多个第一透孔,所述第二金属板包括多个第二透孔,所述多个第一透孔和所述多个第二透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解决了电池模组中电流过大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电池电芯的导电能力,通过调节第一金属板的厚度能够与不同大小的电池电芯连接,使电池的放电倍率和电池模组的总容量不受连接材料的限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个电池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技术背景传统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逐渐加剧,全球化石能源总量也在逐步减少, 因此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电能是一种十分清洁方便的二次能源。电池作为电能的储能装置也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和保证使用上的安全性,电池的容量不能太大,因此需要把许多个小容量的电池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组合成一个大容量的电池组。一般把单个电池连接在一起的方式是将许多个电池以焊接的方式通过较薄的金属板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电池组。这种方法连接少量的电池是可以的,但多个单体电池用这种方法连接会因所用金属板过薄发热引发安全事故,且无法使大电流通过,即使用厚的金属板,因焊接技术的问题无法得到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承载大电流的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包括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多个第一透孔,所述第二金属板包括多个第二透孔,所述多个第一透孔和所述多个第二透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材料采用T2紫铜,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材料采用镍板。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T2紫铜的规格是M软态,所述镍板的规格是1/2H半硬。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孔的长度为7mm-10mm,宽度为 7mm-10mmo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厚度大于等于O. 4mm,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厚度为O. 2mm-0. 4mm。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分别包括多个散热孔。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板的边缘包括接线耳。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接线耳上包括多个连接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解决了电池模组中电流过大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电池电芯的导电能力,通过调节第一金属板的厚度能够与不同大小的电池电芯连接,使电池的放电倍率和电池模组的总容量不受连接材料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与电池模组连接的主视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金属板,2、第一透孔,3、第二金属板,4、第二透孔,5、散热孔,6、接线耳,7、连接孔,8、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9、电池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8,包括第一金属板I和第二金属板3,所述第一金属板I包括多个第一透孔2,所述第二金属板3包括多个第二透孔4,所述多个第一透孔2和所述多个第二透孔4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金属板I和所述第二金属板3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金属板I的材料采用规格为M软态的T2紫铜,所述第二金属板3的材料采用规格为1/2H半硬的镍板。所述第一金属板I采用厚板,其厚度大于等于O. 4mm,所述第二金属板3采用薄板,其厚度为O. 2mm-0. 4mm。所述第一透孔2的长度为宽度为 7_-10_,所述第二透孔4形状根据需要而定,大小与所述第一透孔2相同。 所述第一金属板I和所述第二金属板3分别包括多个散热孔5,所述散热孔5可以尽快把电池模组9使用时产生的热量扩散出去。所述第一金属板I的边缘包括接线耳6,所述接线耳6包括多个连接孔7,所述接线耳6上的所述连接孔7与电线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揭示的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通过调节第一金属板的厚度能够与不同大小的电池电芯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采用的材料性能好,能满足对材料屈服度的要求,解决了电池模组中电流过大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电池电芯的导电能力,使电池的放电倍率和电池模组的总容量不受连接材料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多个第一透孔,所述第二金属板包括多个第二透孔,所述多个第一透孔和所述多个第二透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材料采用T2紫铜,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材料采用镍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T2紫铜的规格是M软态,所述镍板的规格是1/2H半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孔的长度为宽度为 7mm-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厚度大于等于O. 4mm,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厚度为O. 2mm-0. 4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分别包括多个散热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边缘包括接线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耳上包括多个连接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包括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多个第一透孔,所述第二金属板包括多个第二透孔,所述多个第一透孔和所述多个第二透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解决了电池模组中电流过大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电池电芯的导电能力,通过调节第一金属板的厚度能够与不同大小的电池电芯连接,使电池的放电倍率和电池模组的总容量不受连接材料的限制。文档编号H01M10/50GK202839811SQ20122036456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6日专利技术者笪庆 申请人:苏州盛德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容量电池模组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多个第一透孔,所述第二金属板包括多个第二透孔,所述多个第一透孔和所述多个第二透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笪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盛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