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尤其是一种可根据需要随意增加电池输出电压或电量的新型电池组。
技术介绍
现有电池组通常都制作成固定大小,其额定输出电压及电量也是固定的,无法灵活地适应不同情况,导致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也有大量电池组采用镍氢电池单体供电,其不仅具有记忆效应而且存储电量较低。另外,现有电池组通常包装简陋,一般都是用塑料膜进行包覆,无法对电池组进行有效的保护,一旦发生泄漏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很不环保。因此,在电池组领域迫切地需要一种电量高、变化灵活的新型电池组以满足这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池组以解决电池组市场上没有此类电量高且根据需要灵活变化组装的电池组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新型电池组包括一个或多个通过燕尾槽和燕尾键连接的电池单体。其中每一个电池单体的形状是正四棱柱,在正四棱柱的四个棱面上分别设有燕尾槽和燕尾键,其中相邻的两个棱面设有燕尾槽,另外两个相邻的棱面设有燕尾键;在燕尾槽和燕尾键之间的棱上方端面上分别设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在各燕尾槽中部分别设有凸起触点,在各燕尾键中部分别设有凹陷触点,凸起触点与凹陷触点的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池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相互连接的电池单体(1),其特征在于:电池单体(1)的形状是正四棱柱,在正四棱柱的四个棱面上分别设有燕尾槽(2)和燕尾键(3),其中相邻的两个棱面设有燕尾槽(2),另外两个相邻的棱面设有燕尾键(3);在燕尾槽(2)和燕尾键(3)之间的棱上方端面上分别设有正极接线柱(4)和负极接线柱(5);在各燕尾槽(2)中部分别设有凸起触点(6),在各燕尾键(3)中部分别设有凹陷触点(7),凸起触点(6)与凹陷触点(7)的极性与其邻近的接线柱极性相同;各电池单体(1)通过燕尾槽(2)和燕尾键(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池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相互连接的电池单体(I),其特征在于电池单体(I)的形状是正四棱柱,在正四棱柱的四个棱面上分别设有燕尾槽(2)和燕尾键(3),其中相邻的两个棱面设有燕尾槽(2),另外两个相邻的棱面设有燕尾键(3);在燕尾槽(2)和燕尾键(3)之间的棱上方端面上分别设有正极接线柱(4)和负极接线柱(5);在各燕尾槽(2)中部分别设有凸起触点(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