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电池、含有该单体电池的电池组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5423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22:55
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每个单体电池包括电池主体及两个集流端子。电池主体设有正极端及负极端。每个集流端子包括本体及从所述本体一端朝外翻折延伸的翻边,所述两个集流端子的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正极端及负极端上,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集流端子的翻边依次电连接起来,使所述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电池组单元。上述单体电池的正极端及负极端分别设有一个集流端子,使多个单体电池的集流端子的翻边依次电连接起来,使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电池组单元,与传统的采用螺栓头和连接片连接的电池组相比,减少了螺栓的数量和重量,且不需要连接片,从而减小电池组的体积及重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组的组装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两代人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I. I 6. 4度之间。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从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来看,地球气候已经开始朝着6 7°C严酷升温发展,大大超出2°C的地球生态警戒线,几乎宣告了生态系统的死刑,世界处在毁灭性的气候混乱状态边缘。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C,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电动交通工具,特别是发展电动汽车是世界性的课题。至今为止,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在对电动汽车研发上,将诸多精力投入到汽车电池的研究上。目前,在传统的电动车上,单体电池连接一般采用的是螺栓连接方式。一般将单体电池通过连接片联接在一起的螺栓连接方式。螺栓呈倒T形固定在单体电池的表面,连接片上设置通孔。螺栓穿过连接片上的通孔,并套上垫圈最后与螺母螺纹连接。因此可以利用螺栓连接方式固定于单体电池,由此将多个单体电池联接在一起。在这种连接方式中,由于所需要的零件数量众多,而且螺栓头的重量大,占用空间大,而电动车上空间又相对有限,因此,螺栓连接方式存不利于减小体积及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减小电池组体积及重量的单体电池及电池组。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每个单体电池包括电池主体,设有正极端及负极端;及两个集流端子,每个集流端子包括本体及从所述本体一端朝外翻折延伸的翻边,所述两个集流端子的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正极端及负极端上,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集流端子的翻边依次电连接起来,使所述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电池组单元。进一步地,其中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端的集流端子的翻边与相邻单体电池的正极端的集流端子的翻边相互重叠。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为筒状,所述负极端的集流端子的翻边的内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正极端的集流端子的翻边的外孔径。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集流端子的翻边依次焊接、铆接或卡持连接起来。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单元为多个且并联起来。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多个外引端子,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电池组单元两端的集流端子,每个外引端子具有螺纹孔;及多个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两个连接件,分别夹持于所述电池组单元两端的螺纹紧固件与外引端子之间,以将所述多个电池组单元并联起来。进一步地,所述外引端子为T型结构,所述螺纹孔沿其轴向延伸,所述外引端子的大头端固定于所述电池组单元两端的正极端及负极端上,小头端收容于所述电池组单元的两端的集流端子的翻边内。一种单体电池,包括电池主体,设有正极端及负极端;及 两个集流端子,每个集流端子包括本体及从所述本体一端朝外翻折延伸的翻边,所述两个集流端子的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正极端及负极端上。上述单体电池的正极端及负极端分别设有一个集流端子,可使多个单体电池的集流端子的翻边依次电连接起来,使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电池组单元,与传统的采用螺栓头和连接片连接的电池组相比,减少了螺栓的数量和重量,并且不需要连接片,从而减小电池组的体积及重量。同时,还提供一种电池组的组装方法。一种电池组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多个单体电池,每个单体电池包括电池主体及两个集流端子,所述电池主体设有正极端及负极端,每个集流端子包括本体及从所述本体一端朝外翻折延伸的翻边,所述两个集流端子的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正极端及负极端上;及将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集流端子的翻边依次重叠并电连接起来,使所述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电池组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的组装方法还包括将多个所述电池组单元并联起来的步骤。上述电池组的组装方法将多个单体电池的集流端子的翻边依次重叠并电连接起来,使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电池组单元,与传统的采用螺栓头和连接片连接的电池组相比,减少了螺栓的数量和重量,并且不需要连接片,从而减小电池组的体积及重量。附图说明图I为一实施例的单体电池的剖面图;图2为图I所示单体电池的电池主体的剖面图;图3为图I所示单体电池的集流端子的剖面图;图4为实施例一的电池组的立体图,该电池组采用图I所示的单体电池;图5为沿图4中V-V线的剖面图;图6为图5所示电池组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二的电池组的剖面图;图8为图7所示电池组的外引端子的正视图;图9为沿图8中IX-IX线的剖面图10为图7所示电池组的螺纹紧固件的剖面图;图11为一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两个元件“重叠”可以是全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I至图3,本实施例的单体电池110,包括电池主体111及两个集流端子114。电池主体111上设有正极端112及负极端113。正极端112及负极端113可位于电池主体111的同一端或者两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端112及负极端113分别位于电池主体111的两端。每个集流端子114包括本体1141及从本体1141 一端朝外翻折延伸的翻边1143。两个集流端子114的本体1141分别设置于正极端112及负极端113上。翻边1143大致为筒状,具体的,为圆筒状。本体1141大致为圆环状。可以理解,翻边1143不限于圆筒状,也可为其它形状,例如,多边形筒体结构,相互间隔设置的片状结构等等。本体1141不限于圆环状,也可为其它形状,例如,圆台状、矩形等等。在本实施例中,负极端113的集流端子114的翻边1143的内孔径大于或等于正极端112的集流端子114的翻边1143的外孔径。在本实施例中,集流端子114的主体1141的厚度为0. 2 2毫米,内径为5 20毫米,外径为7 25毫米。翻边1143的高度为2 8毫米,厚度为0.2 2毫米。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单体电池110组装成电池组后的体积更小,可采用的焊接的方法将集流端子114焊接于电池主体111的正极端112及负极端113上。以上焊接方式可以是点焊或者连续焊接,采用激光焊接、电阻焊接、超声焊接等焊接方式均可。需要说明的是,集流端子114不限于焊接于电池主体111的正极端112及负极端113上,也可采用铆接或卡持连接等方式。具体的,电池本体1113包括正极片(图未标)、负极片(图未标)、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每个单体电池包括:电池主体,设有正极端及负极端;及两个集流端子,每个集流端子包括本体及从所述本体一端朝外翻折延伸的翻边,所述两个集流端子的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正极端及负极端上,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集流端子的翻边依次电连接起来,使所述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电池组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琳霞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比克国际天津有限公司比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