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浩专利>正文

一种板块式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625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块式立体车库,包括库房,库房包括调车层,调车层上方设置存车层,调车层和存车层中心部位开设电梯井,电梯井内安装第一电梯,存车层的四个方向均分别设置上层存车板导轨,上层存车板导轨上安装存车板,调车层的四个方向均分别设置底层存车板导轨,第一电梯底板上设置纵横交叉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电梯存车板导轨,存车层与每组上层存车板导轨对应的位置均分别安装上层存车板驱动装置,调车层与每组底层存车板导轨对应的位置均分别安装调车层存车板驱动装置,库房底部四周均开设车辆进出口。它能够解决现有立体车库存在的不足,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内部空间利用率高,适合与住宅及小型建筑物配套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具体地说是一种板块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城市中停车位的数量有限,导致城市中车辆无处停放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汽车不得不停放在道路两侧,严重影响车辆及行人的通行。为此,本专利技术技术人员提供了较多种车库的设计方案,以满足汽车的存放。但是,由于这些车库的结构与设计较难适应现有的住宅及公共场所的环境,因此,某些车库一直未能推广应用。目前,应用较多、占地面积较大的堆垛式立体车库,主要用于大型酒店等场所,它需要较大的空间及较大的占地面积,并且车库结构也较复杂,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无法与住宅及小型建筑物配套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块式立体车库,它能够解决现有立体车库存在的不足,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内部空间利用率高,适合与住宅及小型建筑物配套使用。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库房,库房包括调车层,调车层上方设置至少一层存车层,调车层和存车层中心部位开设电梯井,电梯井内安装第一电梯,第一电梯四面均为敞开式,电梯井四周均有存车层,存车层的四个方向均分别设置上层存车板导轨,上层存车板导轨上安装存车板,调车层的四个方向均分别设置底层存车板导轨,第一电梯底板上设置纵横交叉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电梯存车板导轨,当第一电梯的底板升至某一存车层所在的平面时,电梯存车板导轨与上层存车板导轨对齐,第一电梯的底板降至调车层所在的平面时,电梯存车板导轨与底层存车板导轨对齐,存车层与每组上层存车板导轨对应的位置均分别安装上层存车板驱动装置,调车层与每组底层存车板导轨对应的位置均分别安装调车层存车板驱动装置,库房底部四周均开设车辆进出口。每个存车层上均安装可以移动的托盘,上层存车板导轨设置在托盘上表面,上层存车板导轨上安装存车板,托盘底部的存车层上设置托盘横移导轨,每个托盘均与各自的托盘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托盘驱动装置是固定在托盘一侧的库房内壁上的剪式液压机,剪式液压机通过电控锁扣与托盘连接。每个存车层上均设置7个托盘和一个与托盘面积相同的调车区,其中电梯井四周与库房内壁之间各设置一个托盘,上述4个托盘中每两个托盘之间相邻的侧边与库房内壁之间设置3个托盘和调车区。每个存车层上均设置8个托盘,其中电梯井四周与库房内壁之间各设置一个托盘,上述4个托盘中每两个托盘之间相邻的侧边与库房内壁之间各设置一个托盘,电梯井内安装第二电梯,第二电梯位于第一电梯上方,第二电梯四面均为敞开式,第二电梯底板设置纵横交叉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电梯托盘导轨,电梯井四周的4个托盘底部的存车层上设置托盘导轨,托盘导轨与托盘横移导轨纵横交叉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当第二电梯的底板升至某一存车层所在的平面时,电梯托盘导轨与该存车层上的托盘导轨对齐。所述上层存车板驱动装置和调车层存车板驱动装置均是剪式液压机,剪式液压机通过电控锁扣与存车板连接。电梯井四周的调车层上每侧均并排设置3组底层存车板导轨,电梯井四周的存车层上每侧均并排设置3组上层存车板导轨,每组上层存车板导轨上均安装一个存车板。每个托盘上均并排设置3组上层存车板导轨,每组上层存车板导轨上均安装一个存车板。存车板的长度为7. 5m,存车板的宽度为2. 5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库房内部为多层立体结构,能够存放较多车辆,车辆存放位置围绕电梯设置,存车位排列紧凑,相邻存车位之间无任何结构,不需预留空间,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以每层存车层上安装8个托盘,每个托盘上安装3个存车板为例,当存车板的长度为7. 5m,存车板的宽度为2. 5m,库房外部长、宽均为24米时,每个存车层上576 Hl2的面积可存放24部汽车,每个存车层上的有效存车面积可达到450m2,无论是单位面积的存车数量还是单位面积的有效存车面积均高于目前现有的其它立体车库,适合与住宅及小型建筑物配套使用,能够满足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绝大多数中小型车辆的存放需求,车辆存取过程均自动完成,驾驶员只需将车辆驶入库房即可,车辆存取速度均高于目前市面上其它结构的立体车库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每层存车层安装7个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每层存车层安装8个托盘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板块式立体车库,包括库房1,库房I包括调车层2,调车层2上方设置至少一层存车层3,调车层2和存车层3中心部位开设电梯井6,电梯井6内安装第一电梯9,第一电梯9四面均为敞开式,电梯井6四周均有存车层3,存车层3的四个方向均分别设置上层存车板导轨4,上层存车板导轨4上安装存车板18,调车层2的四个方向均分别设置底层存车板导轨21,第一电梯9底板上设置纵横交叉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电梯存车板导轨11,当第一电梯9的底板升至某一存车层3所在的平面时,电梯存车板导轨11与上层存车板导轨4对齐,第一电梯9的底板降至调车层2所在的平面时,电梯存车板导轨11与底层存车板导轨21对齐,存车层3与每组上层存车板导轨4对应的位置均分别安装上层存车板驱动装置20,调车层2与每组底层存车板导轨21对应的位置均分别安装调车层存车板驱动装置5,库房I底部四周均开设车辆进出口 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存车层3的四个方向是指图3中电梯井6的左、右、上和下四个方向,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车层2的四个方向是指图6中电梯井6的左、右、上和下四个方向。存放车辆前,第一电梯9先升至某一含有空闲存车板18的存车层3,空闲的存车板18在上层存车板驱动装置20的驱动下沿着上层存车板导轨4和电梯存车板导轨11进入第一电梯9,第一电梯9携带该空闲的存车板18降至调车层2,然后该空闲的存车板18在调车层存车板驱动装置5的驱动下沿着电梯存车板导轨11和底层存车板导轨21从第一电梯9中移出,等待车辆驶入;存放车辆时,驾驶员将车辆从库房I底部的车辆进出口 13驶入库房1,将车辆停放在调车层2上的空闲存车板18上即可离开,存车板18携带车辆在调车层存车板驱动装置5的驱动下进入第一电梯9,第一电梯9将该存车板18提升至相应的存车层3后,相应存车层3上的上层存车板驱动装置20将该存车板18移至原位,完成车辆存放过程,车辆存放完毕后,第一电梯9可携带另一空闲存车板18降至调车层2,等待车辆驶入;取车时,第一电梯9升至目标车辆所在的存车层3,存放目标车辆的存车板18在上层存车板驱动装置20的驱动下进入第一电梯9,第一电梯9将该存车板18降至调车层2,该存车板18在调车层存车板驱动装置5的驱动下移出第一电梯9,此时驾驶员即可将车辆驶离库房I。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存放位置围绕电梯设置,存车位排列紧凑,相邻存车位之间无任何结构,不需预留空间,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适合与住宅及小型建筑物配套使用。车辆存取过程均自动完成,驾驶员只需将车辆驶入库房I即可,车辆存取速度均高于目前市面上其它结构的立体车库。存车层3的层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层,每一层存车层3的结构均相同。本专利技术为了增加每层存车层3的存车数量,可在每个存车层3上均安装可以移动的托盘14,上层存车板导轨4设置在托盘14上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块式立体车库,包括库房(1),其特征在于:库房(1)包括调车层(2),调车层(2)上方设置至少一层存车层(3),调车层(2)和存车层(3)中心部位开设电梯井(6),电梯井(6)内安装第一电梯(9),第一电梯(9)四面均为敞开式,电梯井(6)四周均有存车层(3),存车层(3)的四个方向均分别设置上层存车板导轨(4),上层存车板导轨(4)上安装存车板(18),调车层(2)的四个方向均分别设置底层存车板导轨(21),第一电梯(9)底板上设置纵横交叉排列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电梯存车板导轨(11),当第一电梯(9)的底板升至某一存车层(3)所在的平面时,电梯存车板导轨(11)与上层存车板导轨(4)对齐,第一电梯(9)的底板降至调车层(2)所在的平面时,电梯存车板导轨(11)与底层存车板导轨(21)对齐,存车层(3)与每组上层存车板导轨(4)对应的位置均分别安装上层存车板驱动装置(20),调车层(2)与每组底层存车板导轨(21)对应的位置均分别安装调车层存车板驱动装置(5),库房(1)底部四周均开设车辆进出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
申请(专利权)人:李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