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悬架及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1612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悬架及工程机械,该复合悬架包括设置在车桥与车架之间的主承载减震装置和辅助承载减震装置,该主承载减震装置固定连接在该车桥上,该主承载减震装置的两端连接在该车架上,该辅助承载减震设置在该车架与该主承载减震装置上部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该的复合悬架应用在汽车起重机上时,公路行驶时与普通悬架的汽车起重机相同,利用钢板弹簧可靠性高、寿命长、承载能力强的优点,由钢板弹簧承重,并起缓冲振动,保证车辆行驶操控性、平顺性;当汽车起重机带着副臂、配重在工地短距离移车时,部分车轴超载较多,这时可以通过钢板弹簧与橡胶弹簧的共同承载,进而提高悬架刚度,避免钢板弹簧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悬架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底盘悬架系统大量采用钢板弹簧悬架,部分 汽车起重机后悬架采用橡胶悬架系统。钢板弹簧悬架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点,但其刚 度为线性。汽车起重机钢板弹簧悬架的刚度、静扰度、偏频都是按其在公路上行驶时的载荷 设计,而在汽车起重机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工地转场、短距离移车等工况时,汽车起重机有 时会带着副臂、吊钩、甚至配重等重物一起移车,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车桥的板簧超载、应力 过大,易导致板簧断片、缓冲块早期损坏,甚至板簧直接撞到缓冲块支座上,将车架撞变形。 而橡胶悬架具有吸能、缓冲性能好、结构简单、安全性好、质量轻等优点,与钢板弹簧比较, 其可靠性较差,寿命较短,耐候性、耐腐蚀性不如钢板弹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复合悬架及工程机械,以解决因工程机械在公路 行驶及工地转场移车时载荷差异大而导致的板簧断裂、更换频繁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悬架,包括设置在车桥与车架之间的主承载减震 装置和辅助承载减震装置,所述主承载减震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桥上,所述主承载减震 装置的两端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辅助承载减震设置在所述车架与所述主承载减震装置 上部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承载减震装置的底部与所述主承载减震的顶部之间设有间 隙,或所述辅助承载减震装置的顶部与所述车架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承载减震装置为橡胶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弹簧的顶部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橡胶弹簧的底部与所述 主承载减震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弹簧的底部连接在所述主承载减震的顶部上,所述橡胶弹簧 的顶部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主承载减震装置为钢板弹簧,所述钢板弹簧的两端可上下滑动的 与所述车架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所述钢板弹簧导向定位的纵向推力杆,所述纵向推力杆沿 所述钢板弹簧长度方向连接在所述车桥和所述车架之间。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所述辅助承载减震装置导向定位的横向推力杆,所述横向 推力杆沿所述车桥长度方向连接在左右辅助承载减震装置之间。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复合悬架的工程机械。进一步的,所述工程机械为汽车起重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I)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悬架应用在汽车起重机上时,公路行驶时与普通悬架的汽车起重机相同,利用钢板弹簧可靠性高、寿命长、承载能力强的优点,由钢板弹簧承重,并能够缓冲振动,保证车辆行驶操控性、平顺性;当汽车起重机带着副臂、配重在工地短距离移车时,部分车轴超载较多,这时可以通过钢板弹簧与橡胶弹簧的共同承载,进而提高悬架刚度,避免钢板弹簧断裂。(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悬架既利用了橡胶弹簧增强了特殊工况时的承载能力,又可避免橡胶弹簧长期承载,导致其损坏,进而提高了悬架系统的可靠性。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悬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架,2-橡胶弹簧,3-钢板弹簧,4-车桥,5-纵向推力杆。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即为本实施例的相关附图,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悬架包括承受整车载荷及装配其他系统部件的车架1、作为辅助承载减震装置的橡胶弹簧2、作为主承载减震装置的钢板弹簧3、车桥4以及起导向定位作用的纵向推力杆5,该钢板弹簧3和橡胶弹簧2均为左右对称布置,左右橡胶弹簧2可通过横向推力杆(图中未示出)导向。该钢板弹簧3的中部固定连接在车桥4上,该钢板弹簧3的两端可以上下滑动的与车架I连接,该橡胶弹簧2设置在钢板弹簧3与车架I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橡胶弹簧2的顶部连接在车架I上,底部距钢板弹簧3的顶部有一定距离。该纵向推力杆5沿钢板弹簧3的长度方向设置,该横向推力杆沿车桥4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实施例的复合悬架应用在汽车起重机上时,在公路行驶时,根据设计要求,钢板弹簧3与橡胶弹簧2不接触,整车载荷通过车架I依次传递到钢板弹簧3、车桥4和轮胎。路面产生的振动绝大部分由钢板弹簧3承担,当路面状况较差时,车桥4上跳较大,部分振动则由橡胶弹簧2分担,进而提高了整车的舒适性、通过性和平顺性。在工地带配重等重物短距离移车时,车桥4载荷加大,钢板变形较大,钢板弹簧3与橡胶弹簧2接触并压缩橡胶弹簧2,则该复合悬架的刚度加大,悬架系统承载能力加强,整车载荷由橡胶弹簧2和钢板弹簧3共同承担,提高了悬架系统承载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橡胶弹簧也可以直接连接在钢板弹簧的顶部,并使该橡胶弹簧的顶部距车架有一定距离即可。除了上述的复合悬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复合悬架的工程机械,特别是指一种汽车起重机,该汽车起重机的其它各部分的结构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桥(4)与车架(I)之间的主承载减震装置和辅助承载减震装置,所述主承载减震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桥(4 )上,所述主承载减震装置的两端连接在所述车架(I)上,所述辅助承载减震设置在所述车架(I)与所述主承载减震装直上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承载减震装置的底部与所述主承载减震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或所述辅助承载减震装置的顶部与所述车架的底部之间设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承载减震装置为橡胶弹簧(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弹簧(2)的顶部连接在所述车架(I)上,所述橡胶弹簧(2)的底部与所述主承载减震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弹簧(2)的底部连接在所述主承载减震的顶部上,所述橡胶弹簧(2)的顶部与所述车架(I)之间设有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载减震装置为钢板弹簧(3),所述钢板弹簧(3)的两端可上下滑动的与所述车架(I)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所述钢板弹簧(3)导向定位的纵向推力杆(5),所述纵向推力杆(5)沿所述钢板弹簧(3)长度方向连接在所述车桥(4)和所述车架(I)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所述辅助承载减震装置导向定位的横向推力杆,所述横向推力杆沿所述车桥(4)长度方向连接在左右辅助承载减震装直之间。9.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悬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汽车起重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悬架及工程机械,该复合悬架包括设置在车桥与车架之间的主承载减震装置和辅助承载减震装置,该主承载减震装置固定连接在该车桥上,该主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桥(4)与车架(1)之间的主承载减震装置和辅助承载减震装置,所述主承载减震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车桥(4)上,所述主承载减震装置的两端连接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辅助承载减震设置在所述车架(1)与所述主承载减震装置上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先卫王金员孙宝玉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