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47931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7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载药纳米粒子包括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药物,其中,所述药物为水溶性药物,所述载体为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壳聚糖-脂肪族聚酯-磷脂酰乙醇胺接枝聚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载药纳米粒子可控制药物释放、降低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为癌症的靶向低毒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壳聚糖-脂肪族聚酯-磷脂酰乙醇胺接枝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根据2010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公布的有关数据,癌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预计2030年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将达到2600万人,死亡人数达到每年1700万人。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也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每年新增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在260 万,死亡人数超过了 195万人/年,居我国全部疾病死亡之首。常规的癌症治疗方法有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外科切除手术和生物治疗等。当今肿瘤治疗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抗癌药物的非靶向系统分布、进入肿瘤后作用时间短以及治疗中产生的严重的毒副作用等。目前各种治疗癌症的化学药物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水溶性药物,另一大类是脂溶性药物。作为其代表的,水溶性药物如阿霉素,脂溶性药物如紫杉醇,都是具有很强的使癌细胞致死的小分子化学药物,阿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抗瘤谱较广,对多种肿瘤都表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阿霉素可抑制RNA和DNA的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各种生长周期的肿瘤细胞都有杀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和非何杰金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卵巢癌、软组织肉瘤、成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膀胱瘤、甲状腺瘤、绒毛膜上皮癌、 前列腺癌、胃癌、肝癌等。然而,阿霉素在临床应用中常造成的急性和亚急性的副作用有呕吐、骨髓抑制、脱发以及心脏毒性等,这些毒副作用严重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因此,要将这些药物负载于载体上,利用载体将其运输至靶点细胞中。传统化疗法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尤其是代谢旺盛的血液细胞、 淋巴组织细胞等,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反而降低了病人自身抵抗癌症发展的能力。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技术应用于肿瘤治疗药物的输运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用聚合物材 料作为药物输送载体,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吸附能力强等特性,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减少药用量,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纳米颗粒可以实现对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肽、蛋白、多糖、寡核苷酸、RNA的载带。使用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增加细胞对药物的吞噬,协助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逃避机体免疫系统对药物的清除。纳米药物可以制成缓释剂型,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也可以制成导向药物,作为“生物导弹”达到靶向输药至特定器官的目的 (Ning Tang, Gangjun Du, Nan Wang, Chunchun Liu, Haiying Hang,Wei Liang.1mproving Penetration in Tumors With Nanoassemblies of Phospholipids and Doxorubicin.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07,99(13) : 1004-1015· Changyou Zhan, Bing Gu, Cao Xie,Jin Li,Yu Liu, Weiyue Lu,Cyclic RGD conjugated poly (ethylene glycol)-co-poly(lactic acid)micelle enhances paclitaxel ant1-glioblastoma effect.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10,143 :136-142)。纳米药物是医药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斥巨资进行研究。据美国project on Emerging Nanotechnologies统计,已实现商业化纳米药物和营养保健品共有25个,另有130个纳米药物和递送系统,125个采用了纳米技术的生物医学设备处于预临床、临床和商业化发展阶段,其中的70%是从去年开始的。2006年,共有77个与癌症有关的药物和56个药物递送系统向FDA提交了申请,表明美国纳米药物开发进入新阶段。基于纳米载体技术开发的纳米制剂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例如长循环阿霉素制剂 (Doxil)、紫杉醇制剂(Taxol)及我国药品食品管理局批准的紫杉醇脂质体制剂等,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两亲性聚合物胶束属于纳米缔合胶体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很高的内核载药容量和独特的体内分布特征。两亲性聚合物在结构上可以划分出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由于这种独特的化学结构,在水溶液中能形成具有球形内核-外壳结构的聚合物胶束,其疏水部分构成内核,亲水部分形成外壳(Kumaresh S. Soppimath, Tejraj M. Aminabhavi, Anandrao R. Kulkarni, Walter E. Rudzinsk1. Biodegradable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as drug delivery device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01,70 1-2)。内核可以作为疏水性药物的容器,将药物增溶在核心,降低毒副作用,外壳可对药物起保护作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在难溶性药物、大分子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载体给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如何使药物稳定的进入癌症细胞、保持且能够持久的发挥杀死癌症细胞的活性以及尽可能少的引起副作用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具有持续释放作用、血液循环稳定且易于在肿瘤细胞中释放的载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用亲水性聚合物可以有效保护纳米药物颗粒不被巨噬细胞吞噬,同时增加其水溶性,降低对酶降解的敏感性,因此能够提高纳米药物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壳聚糖-脂肪族聚酯-磷脂酰乙醇胺接枝聚合物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双亲性共聚物。亲水性链段和疏水性链段分别是壳聚糖和脂肪族聚酯-磷脂酰乙醇胺。药物与双亲性聚合物作用可以自组装成胶束,这种载药聚合物胶束可以延长药物的血液循环时间,通过纳米颗粒的EPR效应使载药纳米粒子聚集在病理区域,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基于以上研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载药纳米粒子,包括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药物,所述药物为水溶性药物,所述载体为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壳聚糖-脂肪族聚酯-磷脂酰乙醇胺接枝聚合物权利要求1.一种载药纳米粒子,其包括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水溶性药物,所述载体为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壳聚糖-脂肪族聚酯-磷脂酰乙醇胺接枝聚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纳米粒子,其中,所述载药纳米粒子的直径为50-500纳米,优选为100-300纳米;优选地,所述载体对药物的包封率为28-79%,优选为50-79%,所述载药纳米粒子的载药量为O. 35-35重量%,优选为O. 5-10重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药纳米粒子,其中,所述水溶性药物选自阿霉素、米托蒽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氟尿嘧啶和顺钼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壳聚糖-脂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药纳米粒子,其包括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水溶性药物,所述载体为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壳聚糖?脂肪族聚酯?磷脂酰乙醇胺接枝聚合物:式(1)中T为30?80的整数,M为由下述式(2)表示的结构,式(2)中L为由式(3)、式(4)或式(5)表示的脂肪族聚酯结构,R和R’各自表示碳原子数为5?21的烃基,式(3)中n为12?240的整数,式(4)中z为6?120的整数,式(5)中x为12?240的整数,y为12?240的整数。FDA0000090233920000011.tif,FDA0000090233920000012.tif,FDA0000090233920000013.ti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英吴雁徐清刘跃先聂昕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