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文远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消隙伺服减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992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2:54
一种自动消隙伺服减速机构包括两个同轴的双联齿轮,两个双联齿轮的小齿轮均与终端大齿轮或齿条啮合,两个双联齿轮的大齿轮均与输入小齿轮啮合,终端大齿轮或齿条与输入小齿轮中至少有一个是斜齿,又在双联齿轮的大齿轮之间或一个双联齿轮的大齿轮与壳体之间设置一个轴向加载机构,该加载机构可以是弹簧,或是一个油缸或气缸,或是一个电磁铁与弹簧的组合,加载机构的轴向力通过斜齿啮合,转变成两个双联齿轮的小齿轮对终端大齿轮或齿条两侧齿面的消隙压力,从而能在使用周期内,自动消除传动链中齿轮副之间的间隙,提高数控设备的重复精度和定位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消隙伺服减速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轮减速机构,尤其是用于伺服电机减速增矩,并驱动运动机构作精确移动及定位的减速机构。
技术介绍
已有伺服减速机构均存在一定的反向间隙或回差,如伺服电机专用精密行星减速器,有1-5角分的反向间隙,如谐波减速器,一般保证1-2角分的回差,这种精度可保证一般的应用,但用于机床的精密定位,或用于雕刻机进行精细浮雕加工则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的伺服减速机构,该减速机构能在使用周期内,自动消除传动链中齿轮副之间的间隙,从而大大提高数控设备的重复精度和定位精度。为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方案1,一种自动消隙伺服减速机构包括终端大齿轮或齿条(I)、小齿轮(2)、轴(3)、前轴承(4)、后轴承(5)、壳体(6)、大齿轮(7)、输入小齿轮(8);轴(3)通过前轴承(4)、 后轴承(5)安装在壳体(6)上,小齿轮(2)及大齿轮(7)同轴固结在轴(3)上,小齿轮(2) 与终端大齿轮或齿条(I)啮合,大齿轮(7)与输入小齿轮(8)啮合。其特征在于一个轴(10)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消隙伺服减速机构包括终端大齿轮或齿条(1)、小齿轮(2)、轴(3)、前轴承(4)、后轴承(5)、壳体(6)、大齿轮(7)、输入小齿轮(8);轴(3)通过前轴承(4)、后轴承(5)安装在壳体(6)上,小齿轮(2)及大齿轮(7)同轴固结在轴(3)上,小齿轮(2)与终端大齿轮或齿条(1)啮合,大齿轮(7)与输入小齿轮(8)啮合,其特征在于:一个轴(10)同轴地插在轴(3)内孔或套在轴(3)外圆,一个第二小齿轮(11)和大齿轮(12)同轴固结在轴(10)两端,大齿轮(12)也与小输入齿轮(8)啮合,第二小齿轮(11)也与终端大齿轮或齿条(1)啮合,所述终端大齿轮或齿条(1)和小齿轮(8)中,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消隙伺服减速机构包括终端大齿轮或齿条(I)、小齿轮(2)、轴(3)、前轴承(4)、后轴承(5)、壳体(6)、大齿轮(7)、输入小齿轮(8);轴(3)通过前轴承(4)、后轴承(5)安装在壳体(6)上,小齿轮(2)及大齿轮(7)同轴固结在轴(3)上,小齿轮(2)与终端大齿轮或齿条(I)啮合,大齿轮(7)与输入小齿轮(8)啮合,其特征在于一个轴(10)同轴地插在轴⑶内孔或套在轴⑶外圆,一个第二小齿轮(11)和大齿轮(12)同轴固结在轴(10)两端,大齿轮(12)也与小输入齿轮(8)啮合,第二小齿轮(11)也与终端大齿轮或齿条(I)啮合,所述终端大齿轮或齿条(I)和小齿轮(8)中,至少有一个是斜齿,轴(10)、第二小齿轮(11)、大齿轮(12)的组合,可以相对轴(3)轴向窜动一定距离,在大齿轮(12)与大齿轮(7)或壳体(6)之间,设置有一个轴向加载机构(14)。2.按权利要求I所述之自动消隙伺服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之轴向加载机构(14)是弹簧(14a)。3.按权利要求I所述之自动消隙伺服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之轴向加载机构(14)是一个油缸或气缸,它由大齿轮(7)、大齿轮(12)和凸环(14c)、密封圈(14d)、构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文远
申请(专利权)人:邵文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