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2306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包括珩磨杆,该珩磨杆安装在主轴箱的下部,主轴箱的背面固设有滑块和螺母,其中滑块分别设在主轴箱的左右侧,左右侧的滑块分别与床身立柱前表面对应侧的直线导轨滑动配合,而直线导轨呈竖直设置;所述螺母的数目为一个,并位于主轴箱左右侧的滑块之间,该螺母套装在丝杆上,丝杆与直线导轨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有的液压式结构调整为现在的丝杆式结构,这样就能有效克服原来液压式结构反应滞后的缺陷,从而很好地提高本机构的定位精度,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并有效减小了本机构的刚性冲击,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通过小改动解决了大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
本技术属于立式珩磨机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往复运动机构主要为液压式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存在反应滞后的缺陷,这样就导致定位精度差,从而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且珩磨盲孔时易导致盲孔的实际深度比要求值深,而且液压式结构换向时具有较大的刚性冲击,这样又会增大工件孔壁的表面粗糙度,并容易划伤孔壁,为此亟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以克服传统结构反应滞后的缺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包括珩磨杆(I),该珩磨杆竖直安装在主轴箱(2)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箱(2)的背面固设有滑块(3)和螺母(4),其中滑块(3)分别设在主轴箱(2)的左右侧,该左右侧的滑块(3)分别与床身立柱(5)前表面对应侧的直线导轨(6)滑动配合,而直线导轨(6)呈竖直设置;所述螺母(4)的数目为一个,并设在主轴箱(2)的中部,该螺母(4)套装在丝杆(7)上,且丝杆(7)与所述直线导轨(6)平行;所述丝杆(7)的下端支撑在轴承(8)上,该轴承(8)安装在所述床身立柱(5)前表面的下部,且丝杆(7)的上端与伺服电机(9)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该伺服电机(9)安装在床身横梁(10)上。本技术通过直线导轨(6)和滑块(3)对主轴箱(2)导向、定位,防止主轴箱(2)左右摆动,并通过伺服电机(9)、丝杆(7)和螺母(4)带动主轴箱(2)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使珩磨杆(I)跟随主轴箱(2) —起上下往复运动,以便珩孔。由于伺服电机(9)、丝杆(7) 和螺母(4)的传动精度比液压结构高得多,这样本技术就能有效克服传统结构反应滞后的缺陷,从而提高本机构的定位精度,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通过小改动解决了大问题。在所述床身横梁(10)上竖直安装有气缸(11),该气缸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主轴箱(2)的顶面固定,且气缸(11)的进气端通过软管(12)与氮气罐(13)相连,该氮气罐(13)安装在床身立柱(5)的右侧面。在上述结构中,氮气罐(13)通过软管(12)向气缸(11)注入氮气,从而使气缸(11)的活塞杆一直向上提着主轴箱(2),这样就能很好地平衡主轴箱(2)及主轴箱(2)上珩磨杆等部件的重量,并减小珩磨杆(I)下移时的刚性冲击,从而克服传统液压式结构的缺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箱(2)的左右侧均分别设有两个滑块(3)。作为优选,所述丝杆(7)为静音丝杆,该静音丝杆的噪音比较小,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噪声污染。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原有的液压式结构调整为现在的丝杆式结构,这样就能有效克服原来液压式结构反应滞后的缺陷,从而很好地提高本机构的定位精度,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并有效减小了本机构的刚性冲击,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通过小改动解决了大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为图I中丝杆7与螺母4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I中滑块3的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2、3所示,本机构由珩磨杆I、主轴箱2、滑块3、螺母4、床身立柱5、直线导轨6、丝杆7、轴承8、伺服电机9、床身横梁10、气缸11、软管12和氮气罐13构成,其中珩磨杆I竖直安装在主轴箱2下部,两者的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安装结构均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上述主轴箱2位于床身横梁10的下方,并位于床身立柱5的前方。上述床身横梁10和床身立柱5均为翻砂铸造件,且两者均为中空件,而床身横梁10固定在床身立柱5 的上方。所述主轴箱2的背面固设有滑块3和螺母4,其中滑块3分别设在主轴箱2的左右侧,且每侧上下并排设有两个滑块3。所述床身立柱5前表面的左右侧分别设有一根直线导轨6,该直线导轨6呈竖直设置。上述主轴箱2左右侧的滑块3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直线导轨6卡接在一起,并滑动配合,即主轴箱2左侧的滑块3与床身立柱5前表面左侧的直线导轨6滑动配合,而主轴箱2右侧的滑块3与床身立柱5前表面右侧的直线导轨6滑动配合。如图I、2、3所示,所述螺母4的数目为I个,并设在主轴箱2的中部。上述螺母4 套装在丝杆7上,该丝杆7优选为静音丝杆。所述丝杆7与上述直线导轨6平行,且丝杆7 的下端支撑在轴承8上,该轴承8安装在所述床身立柱5前表面的下部。所述丝杆7的上端与伺服电机9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该伺服电机9安装在床身横梁10上。另外,在所述床身横梁10上竖直安装有气缸11,该气缸11的缸套与床身横梁10 固定,且气缸11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主轴箱2的顶面固定。上述气缸11的进气端通过软管12与氮气罐13相连,该氮气罐13安装在床身立柱5的右侧面,本技术的其余结构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技术为限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包括珩磨杆(I),该珩磨杆竖直安装在主轴箱(2)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箱(2)的背面设有滑块(3)和螺母(4),其中滑块(3)分别设在主轴箱(2)的左右侧,该左右侧的滑块(3)分别与床身立柱(5)前表面对应侧的直线导轨(6)滑动配合,而直线导轨(6)呈竖直设置; 所述螺母(4)的数目为ー个,并设在主轴箱(2)的中部,该螺母(4)套装在丝杆(7)上,且丝杆(7)与所述直线导轨(6)平行;所述丝杆(7)的下端支撑在轴承(8)上,该轴承(8)安装在所述床身立柱(5)前表面的下部,且丝杆(7)的上端与伺服电机(9)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该伺服电机(9)安装在床身横梁(10)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床身横梁(10)上竖直安装有气缸(11),该气缸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主轴箱(2)的顶面固定,且气缸(11)的进气端通过软管(12)与氮气罐(13)相连,该氮气罐(13)安装在床身立柱(5)的右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箱(2)的左右侧均分别设有两个滑块(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7)为静音丝杆。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包括珩磨杆,该珩磨杆安装在主轴箱的下部,主轴箱的背面固设有滑块和螺母,其中滑块分别设在主轴箱的左右侧,左右侧的滑块分别与床身立柱前表面对应侧的直线导轨滑动配合,而直线导轨呈竖直设置;所述螺母的数目为一个,并位于主轴箱左右侧的滑块之间,该螺母套装在丝杆上,丝杆与直线导轨平行。本技术将原有的液压式结构调整为现在的丝杆式结构,这样就能有效克服原来液压式结构反应滞后的缺陷,从而很好地提高本机构的定位精度,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并有效减小了本机构的刚性冲击,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通过小改动解决了大问题。文档编号B24B33/10GK202804898SQ20122039433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珩磨机珩磨杆的丝杆式往复运动机构,包括珩磨杆(1),该珩磨杆竖直安装在主轴箱(2)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箱(2)的背面设有滑块(3)和螺母(4),其中滑块(3)分别设在主轴箱(2)的左右侧,该左右侧的滑块(3)分别与床身立柱(5)前表面对应侧的直线导轨(6)滑动配合,而直线导轨(6)呈竖直设置;所述螺母(4)的数目为一个,并设在主轴箱(2)的中部,该螺母(4)套装在丝杆(7)上,且丝杆(7)与所述直线导轨(6)平行;所述丝杆(7)的下端支撑在轴承(8)上,该轴承(8)安装在所述床身立柱(5)前表面的下部,且丝杆(7)的上端与伺服电机(9)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该伺服电机(9)安装在床身横梁(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聚研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