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硬度较高、具有充分的耐粘连性、雾度较低、且全光线透射率也较高的HC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涂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为含有:(A)于粒子表面上具有光固化性基,且平均1次粒径为10~100nm的反应性二氧化硅微粒;(B)平均1次粒径为100~300nm的易滑剂;(C)含有该易滑剂(B),且平均2次粒径为500nm~2000nm的2次粒子;(D)于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具有与上述反应性二氧化硅微粒(A)的光固化性基的交联反应性的反应性官能基,且分子量为1000以下的多官能单体;以及(E)溶剂;并且不含有平均2次粒径大于2000nm的2次粒子,且相对于该反应性二氧化硅微粒(A)及多官能单体(D)的合计质量,含有该易滑剂(B)0.2~8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于液晶显示器(LCD, liquid crystaldisplay)、阴极管显示设备(CRT, cathode-ray tube)或等离子体显不器(F1DP7Plasma Display Panel)、电子纸、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触控面板、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显示器(影像显示设备)的前部来保护这些显示器的显示面的硬涂薄膜、适合形成该硬涂薄膜的硬涂层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该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该硬涂薄膜的偏振片及显示面板。现有技术为了操作时不造成损伤,要求对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的影像显示面赋予耐磨性及硬度。对此,通常利用在三乙酰纤维素基材上设置有硬涂层的HC薄膜或进一步赋予了抗反射性或防眩性等光学功能的光学薄膜,而使显示器的影像显示面的耐磨性及硬度提高。再者,以下,有时将三乙酰纤维素称为“TAC(Triacetyl cellulose) ”,将硬涂称为“HC(hard coat)”。现有技术中已知为了使硬涂性薄膜的硬度提高,若使用提高树脂本身的硬度的材料则有卷曲(薄膜翻转)变差的倾向,因此加入树脂以外的微粒。作为此时使用的微粒, 从雾度或透射率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二氧化硅,进而,通过使用对二氧化硅粒子的周围赋予反应性基的反应性二氧化硅来进一步提高硬度。最外表面平坦的透明HC薄膜中,若于HC层的表面上存在一些凹凸状的缺陷,则有任意坚硬者接触HC层时卡于其凸部,施加过大的力而引起细微的损伤的情形。因此,为使 HC层表面的耐磨性提高,使该HC层表面平滑较为有效。然而,若于连续带状的状态下连续卷绕表面的平滑性较高的HC薄膜,制成长条辊或进行重合,则在将镜面彼此密合时,将HC薄膜的HC层侧的表面与HC薄膜的基材薄膜侧的表面粘贴,会引起所谓粘连的现象。若导致粘连,则存在在制品制造时陆续放出HC薄膜时HC薄膜会断开等问题。针对此种问题,提出了使HC层中含有平均I次粒径为300nm以下的粒子(易滑剂),在粘贴面的一面或两面上形成不损伤表面的平滑性程度的微小突起,从而赋予HC薄膜以耐粘连性(以下,也称为“易滑性”)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I及2)。此时,若于HC层中含有平均I次粒径较大的易滑剂,则于HC层表面上获得细微的小突起形状,易于显现耐粘连性,但会导致HC薄膜的雾度上升或全光线透射率下降之类的光学特性的下降。然而,为了防止雾度上升等,若在HC层中含有的易滑剂的平均I次粒径减小,则不能形成充分的凹凸形状,耐粘连性变得不充分。鉴于此,要求有一种高硬度、充分的耐粘连性、较低的雾度及较高的全光线透射率均得以满足的HC薄膜。日本专利特开2009-03561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9-1328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等由此推测若混合如上所述的易滑剂及反应性二氧化硅则好一些。然而,仅单纯于基质树脂中添加易滑剂及反应性二氧化硅等微粒时,无法呈现目标的物性 (兼具物理特性及光学特性且易滑性)。例如即便混合加入反应性二氧化硅的墨液与相溶性较好的易滑剂,在制膜时微粒也均匀分散,故而未形成充分的表面的小突起。即便利用经过适当调整的加入了易滑剂的分散剂,小于反应性二氧化硅的易滑剂也会被填于反应性二氧化硅中而无法形成充分的表面的小突起。另外,若易滑剂较反应性二氧化硅大,则雾度上升、透射率下降。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了存在易滑剂的适当量及大小与制造形成该适当大小的易滑剂的粒子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方面而完成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硬度且具有充分的耐粘连性,并且雾度较低、全光线透射率也较高的HC薄膜。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形成上述HC薄膜所具备的HC层的HC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HC薄膜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HC薄膜的偏振片。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HC薄膜的显示面板。(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努力研究,结果发现不利用具有特定的平均I次粒径的易滑剂形成表面的小突起形状,而是通过使用包含至少含有该易滑剂的特定粒径的2次粒子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来形成HC层,可获得使所形成的HC层具有充分的耐粘连性、并且抑制HC薄膜的雾度上升或全光线透射率下降且高硬度的硬涂薄膜,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为含有含有⑷在粒子表面具有光固化性基,且平均I次粒径为10 IOOnm的反应性二氧化硅微粒;(B)平均I次粒径为100 300nm的易滑剂;(C)至少含有所述易滑剂(B),且平均2次粒径为500nm 2000nm的2次粒子;(D)在I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反应性官能基,且分子量为1000以下的多官能单体,所述反应性官能基具有与所述反应性二氧化硅微粒(A)的光固化性基的交联反应性; 以及(E)溶剂;不含有平均2次粒径大于2000nm的2次粒子,且相对于所述反应性二氧化硅微粒(A)及多官能单体⑶的合计质量,含有所述易滑剂(B)O. 2 8质量%。以上述特定的比例含有易滑剂(B),且2次粒子(C)至少含有易滑剂(B),并且该 2次粒子(C)的平均2次粒径为500nm 2000nm,由此在上述硬涂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时,于表面上形成显现耐粘连性的细微的小突起形状。再者,推测I次粒子也稍有助于粘连性(使耐粘连性提高)。另外,基本上为表面平滑的透明的HC薄膜,且于平滑面上以 6000nm以下的间隔存在无法看见的nm等级的小突起形状。上述2次粒子(C)至少含有使㈧反应性二氧化硅、⑶易滑剂、及⑶多官能单体凝聚而形成的3种凝聚2次粒子,由此可获得抑制HC薄膜的雾度上升或全光线透射率下降且高硬度的硬涂薄膜,因此优选。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上述溶剂(E)为从乙酸甲酯、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及环己酮所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由此在固化时HC层表面上易于形成细微的小突起形状,因此优选。这些溶剂由于易于渗透至基材,故而基材上的墨液的固态成分浓度上升,易于形成细微的小突起形状。由此,由于添加的微粒量较少,故而可获得无雾度上升或透射率减少的HC层。本专利技术的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为包括(i)在三乙酰纤维素基材上涂布上述硬涂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制成涂膜的工序;以及(ii)对所述涂膜进行光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硬涂层的工序。就形成具有适当的2次粒径的2次粒子的观点而言,优选上述硬涂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通过以下的工序进行调制。(a)混合至少含有反应性二氧化硅(A)、多官能单体(D)、溶剂(E)的组合物,调制墨液I的工序;(b)混合至少含有易滑剂(B)、溶剂(E)的组合物,调制墨液2的工序;(c) 一面搅拌上述墨液I,一面一点一点地混合上述墨液2形成2次粒子(C),来调制上述硬涂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工序。本专利技术的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中,就可保持优选的2次平均粒径范围的观点而言,优选将上述硬涂层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调制结束后24小时以内涂布于上述基材上。本专利技术的硬涂薄膜的特征为是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而获得的。本专利技术的偏振片的特征为于上述硬涂薄膜的三乙酰纤维素基材侧上设置有偏振元件。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祐辅,堀尾智之,筱原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