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成物及硬涂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866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1:56
一种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成物,其至少包含:a.二次平均粒径为0.2~1mm的粒子;b.电离放射固化反应性基质;所述粒子的含量占总固体成分的比例为0.1~5%。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损害光学性能条件下,使用该固化树脂组成物所形成的硬涂层的硬涂膜能有效避免由于硬涂膜层与层之间过于平坦,造成收卷的黏附性,并且具有2H以上的硬度及优异的耐划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成物,和使用该固化树脂组成物所形成的硬涂层的硬涂膜。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IXD)、等离子显示器(rop)、彩色映像管显示器(CRT)及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等图像显示设备,其工作时容易受外来物划伤表面,现行主流的技术都是在塑料薄膜上涂上一层硬涂层,此硬涂层可以是透明或是雾面(防眩光),也可以具防静电或是低反射功能,除可以增加工作对象表面抗划伤的功能外,也可以提高显示图像的画质。一般而言,这些硬涂膜都是以连续卷对卷(Roll to Roll)的方式生产,当这些表面平坦性高的透明硬涂膜以卷对卷方式收卷时,由于表面过于平坦缺乏滑动性,使得层与层之间的产生黏附(Blocking)现象,当收卷张力越大时,此现象愈明显,长时间黏附使得这些透明硬涂膜在进行放卷拨离时,存在黏附造成的区块变形,更严重者因而造成硬涂膜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成物及硬涂膜,它能够在不损害光学性能条件下,能有效避免因硬涂膜层与层之间过于平坦而造成的收卷黏附性,同时具有高硬度、优异的光学性能、耐划擦性和滑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成物,其至少包含a、二次平均粒径为O.r2mm的粒子;b、电离放射固化反应性基质;所述粒子的含量占总固体成分的比例为O. f 5%。上述的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中,所述粒子的二次平均粒径为O. 2 lmm。上述的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中,所述粒子可以是有机粒子或无机粒子。上述的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中,所述无机粒子可以是二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铟、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铟锡氧化物、氧化锑、氧化锗或氟化镁粒子。上述的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中,所述无机粒子可以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锡或二氧化钛粒子。上述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所述有机粒子可以是丙烯酸类树脂粒子、硅酮树脂粒子、苯乙烯树脂粒子、三聚氰胺树脂粒子、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粒子、聚乙烯树脂粒子、环氧树脂粒子、有机硅树脂粒子、聚碳酸酯粒子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所述有机粒子是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粒子。上述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所述粒子的折射率为I. ri. 7。一种硬涂膜,它包括基材和硬涂层,所述硬涂层是上述固化树脂组合物涂覆固化成膜而得到,该硬涂层的10点平均粗糙度(Rz)为O. 02、. 05 μ m,静摩擦系数(ms)小于 O. 5。上述硬涂膜,所述硬涂层的厚度为lmnTlOmm。上述硬涂膜,所述硬涂膜是在连续卷状生产所形成的长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的硬化涂层组合物内添加特定粒径的粒子,经干燥与固化后,在涂层表面形成微细凸起,可以有效避免所述透明硬涂膜于成卷生产时硬化涂层表面的黏附性。同时,经过控制粒子的粒径与添加的比例,可以同时具有很好的防黏附性及光学性能;同时通过采用上述硬涂层树脂所形成的透明硬涂膜,在有效解决收卷黏附性的情况下,同时满足高全光线透过率及低雾度的光学要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硬涂膜包括基材和硬涂层,该硬涂层是由固化树脂组合物涂覆固化在基材表面成膜而得到,所述硬涂层的厚度为广 ο μ m,更优先选为2飞μ m,涂层厚度过薄时, 无法提供相对的硬度与耐划伤性能,涂层过厚时,涂膜容易翘曲,成本相对也提高。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特定粒径的粒子,以便在在涂层表面形成凹凸, 达到易滑动性及防粘连功能。为达到所需要的防黏附与易滑动性,同时兼顾硬涂层光线透过性,必须使用特定粒径分布的粒子,本专利技术使用粒子的二次粒径在O. I 2. O mm,优选O.2 1.0 mm,因为当粒径小于O. Imm时,在涂层表面形成的凸起过于微小,难以达到所需要的滑动性与防黏附性,当粒径大于2. O _,硬涂层的透明性下降,雾度也升高。在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中,粒子的含量占总固体成分的比例为O. 1飞%,优选0.5^1. 5%。因为当粒子的含量大于5%时,虽可以达到更好的防黏附与滑动性,但光学透过性降低,当粒子的含量低于O. 1%时,达不到所需的防黏附性能。适合本专利技术的粒子可以是有机或无机,作为无机微粒,可以选自如下物质二氧化娃、氧化错、氧化招、氧化铟、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铟锡氧化物(ITO)、氧化铺、氧化锗、 氟化镁等,从硬度与光学的性能考虑,优选二氧化硅、氧化铝,另外要得到较高折射率层,则可以使用氧化锆、氧化锡、二氧化钛等,同样的要得到较低折射率涂层,则可以使用氟化镁等,上述微粒不限一种使用,本专利技术优选二氧化硅、氧化铝。作为有机微粒,可以选自下述物质丙烯酸类树脂、硅酮树脂、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树脂、 聚乙烯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碳酸酯等,上述微粒不限一种使用,可根据粒径大小、折射率、粒子分散性与兼容性来选择,本专利技术优选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另外,为达到效的透明性,粒子的折射率与涂层折射越接近越好,本专利技术优选1.ri. 7。低于I. 4或高于I. 7,粒子与透明支持体或透明硬涂层折射率差异过大,导致透光性降低。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中的电离放射基质可以选自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纯丙烯酸树脂等。其中,聚氨酯 (甲基)丙烯酸酯可以选自脂肪族聚氨酯三(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聚氨酯四(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聚氨酯五(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芳香族族聚氨酯三 (甲基)丙烯酸酯、芳香族族聚氨酯四(甲基)丙烯酸酯、芳香族族聚氨酯五(甲基)丙烯酸酯、 芳香族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等;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选自环氧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环氧丙烯酸酯、2-羟基-3-苯氧丙基丙烯酸酯、脂肪酸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改性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改性六官能基环氧丙烯酸酯等;聚酯 (甲基)丙烯酸酯可以选自聚酯丙烯酸酯、改性聚酯丙烯酸酯、四官能基聚酯丙烯酸酯、脂肪酸改性聚酯六丙烯酸酯、氯化聚酯丙烯酸、酯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等,本专利技术优选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酯。为了使固化树脂组合物中的树脂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硬涂层,固化树脂组合物中还加入了光引发剂。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光引发剂没有特别要求,只要可以实现涂层固化的各种类型的光引发剂均可。例举的光引发剂有裂解型引发剂如I-羟基环已基苯基酮(184)、2_羟基-甲基苯基丙烷-I-酮(1173)、2_甲基-1-(4-甲硫基苯基)_2_吗啉基-I-丙酮(907)、安息香双甲醚(651)、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等; 光敏引发剂(夺氢型)如二甲苯酮(BP)、2-异丙基硫杂蒽酮(ITX)等。优选1-羟基环已基苯基酮(184)。这些光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或其以上组合使用。为了提高涂层的平整度,以减少火山口、针孔与缺陷等,固化树脂组合物中还可以加入流平剂。本专利技术的流平剂优选为氟系、有机硅氧烷或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流平剂如 大日本油墨化学(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MEGAFACE F440、F445、F470、F553、F554、 F556,毕克化学(BYK Additiv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含:a.二次平均粒径为0.2~1mm的粒子;b.?电离放射固化反应性基质;所述粒子的含量占总固体成分的比例为0.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含 a.二次平均粒径为O. 2 Imm的粒子; b.电离放射固化反应性基质; 所述粒子的含量占总固体成分的比例为O. I 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是有机粒子或无机粒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粒子是二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铟、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铟锡氧化物、氧化锑、氧化锗或氟化镁粒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粒子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锡或二氧化钛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硬涂层用固化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粒子是丙烯酸类树脂粒子、硅酮树脂粒子、苯乙烯树脂粒子、三聚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汉花妍侯景滨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保定乐凯薄膜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乐凯薄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