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分离、检测黄曲霉的培养基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9123 阅读:3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检测黄曲霉的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提取物8~12g/L、蔗糖8~12g/L、NaCl75~85g/L、琼脂25~35g/L、硫酸盐0.01~0.03g/L、氯硝胺0.01~0.03g/L、抗生素0.05~0.15g/L。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从土壤或农作物中分离黄曲霉的方法,包括:将土壤或农作物粉碎至细粉状;将细粉状样品分散于所述培养基中,静置培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养基和方法简单易行,高效专一,大大提高了黄曲霉的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分罔、检测黄曲霉的培养基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分离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产生的代谢产物, 是迄今发现的污染农产品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其中,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是BI毒素,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被列入严管的特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既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导致肝脏坏死出血,使免疫系统受损,引起蛋白质营养不良症并导致儿童发育受阻;也有明显的慢性毒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家畜的健康威胁极大,因此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据世界粮农组织估计,世界范围内有25%的农作物产品受真菌毒素的污染,其中主要就是黄曲霉毒素。在我国,农产品黄曲霉毒素污染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重要隐患之一。 2006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我国部分农产品(包括玉米、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调查发现,从江苏、上海、浙江等九省市采集市售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70. 27%,平均含量为36. 51μ g/kg,最高为1098. 36 μ g/kg,并有14. 86%的玉米样品中BI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检测黄曲霉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配方为:酵母提取物8~12g/L、蔗糖8~12g/L、NaCl?75~85g/L、琼脂25~35g/L、硫酸盐0.01~0.03g/L、氯硝胺0.01~0.03g/L、抗生素0.05~0.15g/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检测黄曲霉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配方为酵母提取物8 12g/L、蔗糖8 12g/L、NaCl 75 85g/L、琼脂 25 35g/L、硫酸盐 0. 01 0. 03g/L、氯硝胺 0. 01 0.03g/L、抗生素 0. 05 0. 15g/L。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配方为酵母提取物9 llg/L、蔗糖9 llg/L、NaCl 78 82g/L、琼脂 28 32g/L、硫酸盐 0. 015 0. 025g/L、氯硝胺 0. 015 0.025g/L、抗生素 0. 08 0. 12g/L。3.如权利要求I 2任一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燕妮张承启杨倩倩马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