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动机主轴承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3369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新型发动机主轴承定位装置,旨在提供一种主轴承定位工艺简单且主轴承上下外形不一样的新型发动机主轴承定位装置。它包括主轴承盖螺栓、主轴承盖、主轴承下件、主轴承上件和主轴承座,所述的主轴承上件设有定位唇,所述的主轴承座设有与定位唇相对应的定位唇槽,所述的主轴承盖与主轴承座上件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的主轴承盖与主轴承座通过主轴承盖螺栓连接,所述的主轴承下件置于主轴承盖上,所述的主轴承上件置于主轴承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轴承上下外形不一样,避免了因为主轴承上件与主轴承下件安装位置错误而导致影响发动机性能,主轴承定位工艺简单,制作加工方便,操作简便,节约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制造
,尤其是指一种新型发动机主轴承定位>J-U装直。
技术介绍
目前,发动机普遍使用的主轴承定位方式为定位唇定位。采用此种定位方式在主轴承上加工的定位唇要求比较高,相对应的主轴承盖及缸体轴承座上也要加工定位槽,工艺复杂繁琐。同时,由于主轴承上与主轴承下装配外形一样,装配时经常出现主轴承上下装错的问题,从而影响发动机性能,甚至导致发动机损坏。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2297038U,授权公告日2011年12月28日,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主轴承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的底部中央设有半圆形第一轴承孔,上座体在第一轴承孔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螺栓孔;所述下座体的顶部中央设有半圆形第二轴承孔,下座体在第二轴承孔的两侧设置有安装螺栓孔,上座体和下座体通过螺栓连接。该专利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主轴承定位方式采用为定位唇定位,需要在主轴承上与主轴承下上加工定位唇,在缸体轴承座及主轴承盖上加工定位槽,工艺复杂繁琐,且由于主轴承上与主轴承下装配外形一样,装配时经常出现主轴承上下装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主轴承定位工艺复杂繁琐且主轴承上下外形一样易装错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主轴承定位工艺简单且主轴承上下外形不一样的新型发动机主轴承定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于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发动机主轴承定位装置,包括主轴承盖螺栓、主轴承盖、主轴承下件、主轴承上件和主轴承座,所述的主轴承上件设有定位唇,所述的主轴承座设有与定位唇相对应的定位唇槽,所述的主轴承盖与主轴承座上件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的主轴承盖与主轴承座通过主轴承盖螺栓连接,所述的主轴承下件置于主轴承盖上,所述的主轴承上件置于主轴承座上。所述的主轴承上件设有定位唇,所述的主轴承座设有与定位唇相对应的定位唇槽,而主轴承下件无定位唇,同时主轴承盖上也就没有定位唇槽,主轴承上下外形不一样,这样设计既便于主轴承上件与主轴承下件的辨别,又能够起到定位主轴承上件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确定了主轴承下件的位置。所述的主轴承盖与主轴承座上件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的主轴承盖与主轴承座通过主轴承盖螺栓连接,这样设计可以有效的加强发动机主轴承的强度。所述的主轴承下件置于主轴承盖上,所述的主轴承上件置于主轴承座上,通过是否设有定位唇来判断主轴承上件与主轴承下件的位置关系,主轴承定位工艺简单,避免因为主轴承上件与主轴承下件安装位置错误而导致影响发动机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唇置于主轴承上件的至少一端上,所述定位唇槽置于与定位唇位置相对应的主轴承座上,这样设计简化了主轴承上定位唇的制作,同时又使得主轴承的定位工艺简单。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唇置于主轴承上件的一端上,这样设计可以简化主轴承上件的制作工艺,同时节约生产成本。作为方案一的优选,所述主轴承上件的至少一端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主轴承下件上设有与定位凹槽相对应的定位凸唇,省去了主轴承下件上的定位唇,简化了轴瓦的加工,同时省去了主轴承盖上定位槽的加工,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省了生产成本,区分了主轴承上件与主轴承下件外形的不一样,加强了主轴承上件与主轴承下件之间的定位,使得主轴承的定位工艺简单化。作为方案一的优选,所述主轴承上件的一端上设有定位凹槽,这样设计可以简化主轴承上件的制作工艺,同时节约生产成本。作为方案一的优选,所述的定位凹槽与定位唇分别位于主轴承上件的两端,这样 设计方便主轴承上件的制作加工,主轴承上件的强度比定位凹槽与定位唇位于主轴承上件同一端的强度要大。作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主轴承上件的至少一端上设有定位凸唇,所述主轴承下件上设有与定位凸唇相对应的定位凹槽,省去了主轴承下件上的定位唇,简化了轴瓦的加工,同时省去了主轴承盖上定位槽的加工,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省了生产成本,区分了主轴承上件与主轴承下件外形的不一样,加强了主轴承上件与主轴承下件之间的定位,使得主轴承的定位工艺简单化。作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主轴承上件的一端上设有定位凸唇,这样设计可以简化主轴承上件的制作工艺,同时节约生产成本。作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的定位凸唇与定位唇分别位于主轴承上件的两端,这样设计方便主轴承上件的制作加工,主轴承上件的强度比定位凸唇与定位唇位于主轴承上件同一端的强度要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轴承上下外形不一样,避免了因为主轴承上件与主轴承下件安装位置错误而导致影响发动机性能,主轴承定位工艺简单,制作加工方便,操作简便,节约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I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轴承盖螺栓,2.主轴承盖,3.主轴承下件,4.定位凸唇,5.定位凹槽,6.主轴承上件,7.定位唇,8.主轴承座,9.定位唇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I :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发动机主轴承定位装置,包括主轴承盖螺栓I、主轴承盖2、主轴承下件3、主轴承上件6和主轴承座8,所述的主轴承上件6设有定位唇7,所述的主轴承座8设有与定位唇7相对应的定位唇槽9,所述的主轴承盖2与主轴承座8上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的主轴承盖2与主轴承座8通过主轴承盖螺栓I连接,所述的主轴承下件3置于主轴承盖2上,所述的主轴承上件6置于主轴承座8上。所述的定位唇I置于主轴承上件6的一端,所述定位唇槽9置于与定位唇7位置相对应的主轴承座8一端。所述主轴承上件6的一端设有定位凹槽5,所述主轴承下件3的一端设有与定位凹槽5相对应的定位凸唇4。所述的定位凹槽5与定位唇7分别位于主轴承上件6的两端。在装配时,将主轴承上件6装入到主轴承座8中,通过主轴承上件6上的定位唇7精确的嵌入到主轴承座8上的定位唇槽9中,实现了主轴承上件6周向及轴向的定位。通过主轴承下件3上的定位凸唇4将主轴承下件3精确的嵌入主轴承上件6上的定位凹槽5中,实现主轴承下件3周向及轴向的定位。主轴承盖2通过主轴承盖螺栓I连接主轴承座8。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发动机主轴承定位装置,包括主轴承盖螺栓I、主轴承盖2、主轴承下件3、主轴承上件6和主轴承座8,所述的主轴承上件6设有定位唇7,所述的主轴承座8设有与定位唇7相对应的定位唇槽9,所述的主轴承盖2与主轴承座8上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的主轴承盖2与主轴承座8通过主轴承盖螺栓I连接,所述 的主轴承下件3置于主轴承盖2上,所述的主轴承上件6置于主轴承座8上。所述的定位唇7置于主轴承上件6的一端,所述定位唇槽9置于与定位唇7位置相对应的主轴承座8一端。所述主轴承上件6的一端设有定位凸唇4,所述主轴承下件3的一端设有与定位凸唇4相对应的定位凹槽5。所述的定位凸唇4与定位唇7分别位于主轴承上件6的两端。本实施例的结构及使用方式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承上件6的一端设有定位凸唇4,所述主轴承下件3的一端设有与定位凸唇4相对应的定位凹槽5。所述的定位凸唇4与定位唇7分别位于主轴承上件6的两端。通过主轴承下件3上的定位凹槽5将主轴承下件3精确的嵌入主轴承上件6上的定位凸唇4中,实现主轴承下件3周向及轴向的定位。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发动机主轴承定位装置,包括主轴承盖螺栓(I)、主轴承盖(2)、主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发动机主轴承定位装置,包括主轴承盖螺栓(1)、主轴承盖(2)、主轴承下件(3)、主轴承上件(6)和主轴承座(8),其特征是,所述的主轴承上件(6)设有定位唇(7),所述的主轴承座(8)设有与定位唇(7)相对应的定位唇槽(9),所述的主轴承盖(2)与主轴承座(8)上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的主轴承盖(2)与主轴承座(8)通过主轴承盖螺栓(1)连接,所述的主轴承下件(3)置于主轴承盖(2)上,所述的主轴承上件(6)置于主轴承座(8)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程中由毅沈源袁爽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