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生长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0442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00:52
一种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生长工艺,利用氢原子可以在高温下与石墨颗粒反应生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或碳氢自由基,将石墨颗粒在原料中或从料面到晶体生长面的输运过程中消除,从而生长出无石墨包裹物导电碳化硅晶体;其过程为:将可提供氢原子的气体和氮气与惰性载气(氩气或者氦气)一起引入生长室内,在制备碳化硅晶体的温度下分解出氢原子,改变可以提供氢原子的气体流量以调节氢原子在生长室内的浓度,生长出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提高晶体质量和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导电碳化硅晶体生长领域,具体来说是通过消除在碳化硅晶体生长过程中所引入的石墨包裹物来提高导电碳化硅晶体质量。
技术介绍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半导体技术的革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是继硅、砷化镓之后的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与硅和砷化镓为代表的传统半导体材料相比,碳化硅在工作温度、抗辐射、耐击穿电压等性能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作为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具有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和高键合能等优点,其优异性能可以满足现代电子技术对高温、高频、高功率以及抗辐射的新要求,因而被看作是半导体材料领域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此外,由于六方碳化硅与氮化镓、氮化铝相近的晶格常数及热膨胀系数,因此也成为制造高亮度发光二极管(HB-LED)和紫外探测器(Ultraviolet Explorer)的理想衬底材料。目前生长碳化硅晶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物理气相传输(PVT)法(Journalof Crystal Growth 43(1978)209-212),典型的生长室结构如图1所示。坩埚7由上部的盖和下部的埚组成,上部的盖用于粘籽晶4,通常称之为籽晶托,下部的埚用于装碳化硅原料8。坩埚侧壁及上下是耐高温的保温材料3,保温材料通常是石墨毡。保温层侧壁是石英套水冷装置2,由于保温层辐射热量较大,要求水流速度较大。石英套水冷装置2外是感应线圈r>加热器1。在导电碳化硅晶体5生长中,包裹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缺陷。它不仅容易造成碳化硅晶格畸变而产生应力,还能诱发微管等其他晶体缺陷的产生。晶体中包裹物通常(0001)面的分布具有局部聚集现象,聚集在一起的包裹物呈现条纹状分布,条纹宽度可达100μm,长度可达毫米量级。包裹物尺寸大小从几微米、几十微米甚至到上百微米,包裹物没有规则的外形,分布在不同的层面上。结合导电碳化硅晶体的纵切片中包裹物分布情况发现晶体中包裹物的分布具有下列规律:(1)在晶体生长初期几乎没有包裹物,包裹物开始于生长后的某个时刻;(2)包裹物初始分布在晶面中心,随着生长的进行,包裹物分布区域逐渐向四周扩大,呈现辐射状分布,边缘区域包裹物很少;(3)晶体尺寸越大越容易产生包裹物。为了辨别晶体(6H晶型)中包裹物的物相,利用Raman光谱对包裹物进行了物相测试。Raman光谱测试结果显示,包裹物的Raman谱图一样,除了6H-SiC的特征峰以外,均有1582cm-1较强峰,而没有Si的任何特征峰。由于1582cm-1属于石墨的特征峰,因此Raman测试结果表明导电碳化硅晶体中的包裹物主要是细小石墨颗粒。尽管所用的碳化硅原料平均颗粒尺寸约200μm,但原料的粒度分布范围较宽,最细颗粒直径只有几微米,粗的可达几百微米甚至毫米量级。晶体生长初期,由于此时生长温度相对较低,生长室内碳化硅气相物质6压力较低,因此生长速度较慢,原料石墨化还未开始。随着生长的进行,生长室内气相物质压逐渐增大,细颗粒的原料石墨化也逐渐开始,石墨化后的细颗粒有可能在生长室内气相物质的对流作用下带到生长界面,从而在晶体中开始产生包裹物。由于对流受温度梯度分布影响,而生长面中心区域温度最低,也就是大量携带石墨化后的细颗粒气相物质先接触到晶体生长的中心区域,然后再向边缘扩散,从而包裹物中区域多边缘少。可见,原料中被完全石墨化的原料小颗粒应该是导电碳化硅晶体石墨包裹物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了减少晶体中的石墨包裹物,首先要挑选合适粒度分布的碳化硅原料,细小颗粒的碳化硅粉末要过筛掉,以从源头上抑制包裹物的产生;其次要控制晶体生长速度,采用相对较慢的生长速度进行晶体生长,使得生长室内的气相物质压力较低,从而减小对流的产生;再次要控制生长室内的温度梯度,晶体生长时驱动力过大可导致包裹物产生。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少碳包裹物,但离彻底消除晶体中石墨包裹物还有较大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生长工艺,以改进公知技术中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生长工艺,利用氢原子可以在高温下与石墨颗粒反应生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或碳氢自由基,将石墨颗粒在原料中或从料面到晶体生长面的输运过程中消除,从而生长出无石墨包裹物导电碳化硅晶体;其过程为:将可提供氢原子的气体和氮气与惰性载气(氩气或者氦气)一起引入生长室内,在制备碳化硅晶体的温度下分解出氢原子,改变可以提供氢原子的气体流量以调节氢原子在生长室内的浓度,生长出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所述的工艺中,可提供氢气的气体和氮气以载气形式引入到生长室内。所述的工艺中,可提供氢原子的气体是氢气或者碳氢化合物。所述的工艺中,载气中可提供氢气的气体占总载气的体积比的5%-40%。所述的工艺中,载气中的氮气占到总载气的体积比的5%-40%。所述的工艺中,引入生长室内的可提供氢原子的气体流量为10-1000sccm。所述的工艺中,引入生长室内的氮气流量为10-1000sccm。所述的工艺中,制备的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中的氮原子浓度大于2×1018/cm3。所述的工艺中,制备的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的电阻率小于0.02Ω·cm。所述的工艺中,制备的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的晶型包括3C-SiC、4H-SiC、6H-SiC、15R-SiC或其组合。本专利技术利用氢原子可以在高温下石墨小颗粒反应生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或碳氢自由基,即将石墨小颗粒由固相物质转变成气相物质,从而避免石墨小颗粒附着到晶体生长面并随着晶体生长嵌入到晶体内形成石墨包裹物,进而提高导电碳化硅晶体质量和产率。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PVT法生长导电碳化硅晶体的生长室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改进的物理气相传输法(M-PVT)生长导电碳化硅晶体的生长室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用常规PVT法生长的2英寸6H导电碳化晶体抛光片显微镜透射模式50倍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通入H2的PVT法生长的2英寸6H导电碳化硅晶体抛光片在显微镜透射模式50倍放大图。附图中主要标记符号说明:1感应线圈;2石英管水冷装置;3石墨毡保温层;4籽晶;5生长的导电碳化硅晶体;6碳化硅气相物质;7石墨坩埚和坩埚盖;8碳化硅原料;9石墨管。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在PVT或M-PVT法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生长工艺,利用氢原子可以在高温下与石墨颗粒反应生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或碳氢自由基,将石墨颗粒在原料中或从料面到晶体生长面的输运过程中消除,从而生长出无石墨包裹物导电碳化硅晶体;其过程为:将可提供氢原子的气体和氮气与惰性载气一起引入生长室内,在制备碳化硅晶体的温度下分解出氢原子,改变可以提供氢原子的气体流量以调节氢原子在生长室内的浓度,生长出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生长工艺,利用氢原子可以
在高温下与石墨颗粒反应生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或碳氢自由基,将石墨颗
粒在原料中或从料面到晶体生长面的输运过程中消除,从而生长出无石墨
包裹物导电碳化硅晶体;其过程为:
将可提供氢原子的气体和氮气与惰性载气一起引入生长室内,在制备
碳化硅晶体的温度下分解出氢原子,改变可以提供氢原子的气体流量以调
节氢原子在生长室内的浓度,生长出无石墨包裹物的导电碳化硅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中,可提供氢气的气体和氮气与
惰性载气一起以载气形式引入到生长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其中,可提供氢原子的气体是
氢气或者碳氢化合物,惰性载气为氩气或者氦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其中,载气中可提供氢气的气体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彭同华刘春俊赵宁娄艳芳王文军王刚陈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